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永恒而又常新的主题.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从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反恩中,提出了三个世纪性难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而从当代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入手,进行全面的改革,在破解难题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态.  相似文献   

2.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并以四顶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的前提。之后逐渐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为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而保证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正是由于坚持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不需讳言,一开始在这个问题上就存在着分歧和斗争。一些人思想僵化,观念陈旧,从“左”的方向干扰改革,把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模式,作为唯一社会主义模式,不允许有丝毫变革,否则就是“倒退”,就是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还有一些人则从右的方面干扰改革,他们虽然也举的是改革的旗子,但却主张“全盘西化”,否定四项基本原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的历史上永恒而又常新的主题。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就在于 :他从 2 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反思中 ,提出了三个世纪性难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并从当代中国的国情出发 ,从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入手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中 ,破解世纪难题 ,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态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党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积累的经验,主要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适合中国特点的民族发展道路 坚持反对民族问题上的两种错误倾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认真汲取这些经验,对新世纪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它坚持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否定和纠正了片面地按照所有制形式来区别姓“社”、姓“资”的错误倾向。它坚持了在会主义经济必须建立在生产社会化的物质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抛弃了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异己事物的传统观念,为把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伟大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社会最大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社会主义命运的关键抉择.经验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旗帜方向,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执政基础;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执政水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执政方略,不断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坚持改革与开放互相促进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同时,坚持改革的辩证法和政府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与建设,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在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思想创新的成果,这集中体现在:形成了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秉承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科学态度;明确了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主线;提升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主体意识;进入新时代,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现的新问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全方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运用新思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奠定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针对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和七十年代末出现的怀疑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从时代的特点出发,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一个党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大大提高了我党的执政水平与领导水平。小平同志首先肯定了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党的领导的必要性,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哲学如何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怎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在振兴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迎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革必须认真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不解决这两个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哲学脱离现实的状况,哲学也就没有出路。这两个问题,都同哲学作为方法论的社会职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哲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6月6日发表邢贲思《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的长篇文章。文章指出,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必须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现在有人理直气壮地打着中央强调的“不争论”这一旗号,散布一些错误思想。“不争论”有个前提,不能让一些错误思想干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中央提出的不争论是指不搞无谓的争论。但是,这绝对不是说,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对大局的干扰,我们也听之任之,安之若素。我们应当承担起思想战线、理论战线战士的任务,不管来自哪一方面的错误倾向,只要是干扰大局的,就要反对。“左”的东西的一个基础是习惯势力。现在“左”的东西主要表现在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新事物有怀疑。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讲,有的人还留恋过去,老觉得过去好。“左”的基础是习惯势力,但是,不能把习惯势力简单地等同于“左”。还有一点要指出,有一些人,往往用大帽子吓人,这些人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你批评他,他就说你批评马克思主义。当然,确实要防止批“左”批到马克思主义头上。  相似文献   

11.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成败的重大实践问题。《江泽民文选》告诉我们,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进一步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四个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既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也是始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它们之间一脉相承又层层递进,实现了党在理论突破和实践发展上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坚决反对全盘苏化和全盘西化,探索并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思想史的一条主线。全盘苏化和全盘西化的实质都是要把中共和中国变成苏联或西方的附庸。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全盘苏化的两种倾向——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全盘苏化和全盘西化的斗争中,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思想史就是一部不断纠正全盘苏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左”、右倾的干扰是危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因素。正确认识并克服“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是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关系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的顺利实现。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分析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左”、右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危害和根源,提出了克服这些错误的基本思路及主要措施,强调全党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突破前人 ,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一理论的提出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两个突破的实质是发展 ,是与时俱进。它展示了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理论勇气、品质 ,对于我们事业发展、理论创新、深入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有重要现实意义。现阶段坚持和做到“两个突破” ,就要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就必须反对“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 ,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在1986年就改革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改革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与发扬民族精神、改革与观念变革等四个问题发表过看法(夏振坤《改革潮流中的理论思考(论纲)》,《江汉论坛》1986年第11期)。随着改革与开放的深化,新问题不断地进入学术理论的视野之中,本文拟就深化改革中出现的几个学术理论问题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论是认识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认识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分析未来社会的基本态度和对待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集中地体现了实践认识论 ;邓小平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坚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继续坚持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进程中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 ,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我国人民正按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对大学生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会有所影响或冲击。现在的大学生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成长的环境同“文革”前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现在的大学生身上显示许多新的特点: 第一:现在的大学生虽然从小就有接受马列主义教育的条件,但他们中的许多人的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很差,对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知之不多,理解不深,他们追求新事物,接受新事物,但容易被一些时髦的思潮、观点所影响,迷惑。  相似文献   

19.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新时期的二十年,是我们党领导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乘风破浪、蓬勃发展前进的二十年,也是我们高等教育事业拨乱反正、改革发展的二十年。二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指引下,北京高等学校的德育工作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努力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在坚持、继承中创新,在改革、开放中前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积累了丰富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取得了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巨大成就,也产生了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目前,要化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所出现的种种矛盾,有必要突出地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在于坚持其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