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是各个国家文化的载体。习语具有特定的、完整的多样形式,用法固定,或言简意赅或形象生动,在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具有普遍性特征。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易被忽视、不容易被识别的,固定的、传统的隐喻表达。这些固化的话语模式反而使人们忽略了语言使用的隐喻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隐喻,隐喻是认知的工具。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建立在对世界的体验之上,词语语义的构建和理解与隐喻联系密切。本文以常见的形容女性的汉语习语为例,从隐喻的角度来浅析其语义,以期激发人们的隐喻意识,更好地了解隐喻在话语中的构建机制。从而掌握话语使用的策略,提升交流技能。  相似文献   

2.
莫娇 《现代交际》2014,(12):57-58
本文从东北方言中动物隐喻类词汇的界定、构词机制、构词特点以及形成原因四个方面展开论证,对东北方言的动物隐喻现象进行描写分析。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手段,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虽然英美法律职业精英极力抵制法律语言中的隐喻现象,认为隐喻有害于法律的专业性、权威性及准确性,并贬低隐喻的地位及作用,但法学家们在阐释法律问题时却又对隐喻青睐有加,使得法律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因此,本文尝试从认知机制及认知功能视角对法律隐喻做出分析,以更好的理解法律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对隐喻的翻译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入手,以奥巴马就职演讲为例,探讨一下政治隐喻的翻译方法,旨在更好地理解隐喻,对政治隐喻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一种活泼的修辞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现象。口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理解隐喻的能力是口译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口译活动过程中,译员必须考虑到源语言和目的语包含的隐喻的文化内涵,准确理解并传达两种语言隐喻的独特文化。本文从隐喻和口译的特点着手,分析了口译过程中隐喻的理解问题及其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人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隐喻教学就是将隐喻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本文探析隐喻理论对教学实践的辅助作用,使英语教师能够合理利用隐喻机制丰富其教学方法和内容,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隐喻的传统修辞学研究、纯语义研究、语用研究、认知研究对隐喻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但在隐喻的诗学功能、隐喻的辨认、隐喻意义获取的阐明问题上存在不足,而从语用认知视角对隐喻进行研究,能解释这些问题。隐喻的理解是隐喻研究的重要方面,隐喻的理解通过在认知语境中进行推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过程。隐喻反映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文化知识制约了学习者对隐喻含义的理解。所以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隐喻。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多媒体的发展,信息表达不再依靠单一模态,形式逐渐多样化,学术界对特定话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也随之增多。现有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主要以平面广告、电影、漫画、海报等为对象,对视频公益广告的研究较少。以泰国环保公益广告为语料,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理论,对环保公益广告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探讨环保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构建机制,分析其认知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隐喻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方面。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隐喻运用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复杂、抽象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比分析了认知隐喻和修辞隐喻的区别和联系,研究发现认知隐喻和修辞隐喻在隐喻的范围和分类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了解这些差别可以促进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对《高级英语》课程内外的隐喻知识的掌握及认知情况,并重点分析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隐喻能力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英语语言水平对隐喻理解具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在动词隐喻的认知方面。教师在隐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概念隐喻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同时应注意根据不同的隐喻类型,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在网络上交流,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类词缀是网络流行语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网络流行语中的类词缀如"控""狗"等日益流行,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然而,关于汉语类词缀的认知语义研究却相对比较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搭建语料库,对类词缀语义特征的异同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出造成这种异同的生成机制,认为隐喻和转喻是造成类词缀存在异同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网络用语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其中有暴力语和非暴力语,它们或多或少地涉及疾病隐喻。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及其映射机制,结合桑塔格的疾病隐喻对近些年来的网络用语进行研究,着重对比分析了疾病隐喻在网络暴力语和非暴力语应用中的异同。研究发现,疾病隐喻在非暴力语中的主要作用为缓和气氛、增添交流乐趣;而在网络暴力语中,疾病隐喻的使用加剧了人身心健康的损害。从根本上讲,疾病隐喻的网络化让疾病本身被贴上不必要的道德标签,偏离了其现实含义,故人们应自觉维护网络文明,抵制网络暴力语的传播,让疾病回归其本意。  相似文献   

15.
隐喻修辞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概念隐喻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中。本文主要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汉语歌曲中爱情的隐喻进行分析。从而可知概念隐喻不仅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到爱情歌曲中的语言特色,而且还有助于人们理解它更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财经报道的新闻标题中。本文以21世纪经济报道为例,对财经报道标题中的概念隐喻的分类进行认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财经领域下的抽象概念,培养隐喻认知思维。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用甲事物来理解或解释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它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不同文化中的思维现象,对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研究,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8.
林薇 《现代交际》2010,(11):72-73
概念隐喻在人类的语言中无处不在。各种形式的概念隐喻构建了房地产市场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更准确地表达了抽象的房地产市场,让人可以方便地理解和接受信息。本文试对概念隐喻在房地产市场语言中的应用进行收集,并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我们能够认识外部世界并建构语言的认知机制。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考察语料库中韩国语"??(信赖感)"相关隐喻的使用情况,探讨分析了"??(信赖感)"建筑隐喻的构成及其经验基础和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语法隐喻作为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在广告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对实现广告的劝说功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运用语法隐喻理论分析英语广告语篇中的概念语法隐喻,以期丰富对广告语言的研究,并使我们更深入的理解现实生活中的语法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