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年来的近代史研究中,以往为人们所忽视的徐继畲及其著作《瀛环志略》(以下简称《志略》)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学人论《志略》,高度赞扬其世界知识的准确性与划时代的启蒙意义。笔者观看《志略》,更服膺那溢于字里行间的“自强”意识。自强,这是徐继畲的呐喊,也是《志略》一书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六书略》音注来源问题关系到对其语音性质的判断,是进行音系研究的基础.在统计、比较《六书略》反切的基础上,认为《六书略》音注来源于多种韵书,包括来源于《类篇》,但《类篇》不是其唯一来源  相似文献   

3.
古代将拐卖人口称为“略卖人”,对这种破坏家庭、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罪,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在可以考证的法律规定中,无不对“略卖人”处以重刑。清代,略及略卖女性现象依然严重。本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婚姻家庭纠纷之分省档案为依据,通过个案分析来观察道光以来,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江浙地区的略及略卖女性现象,找出其背后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爱略特是十九世纪后期英国著名女小说家,在其小说中,对宗教问题的关注是其作品的一条主线。爱略特人本宗教观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维多利亚时的社会文化状况;维多利亚时的社会心态;爱略特的宗教生活与思想经历。  相似文献   

5.
西汉成帝时,因书散乱,校理五经秘书,刘向受诏著有《别录》,其子刘歆依《别录》奏其《七略》,除辑略外,别群书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三十八种,六百三十四家,一万三千三百九十七篇,图四十五卷。《七略》对先秦文化学术作了综合概述,较好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典籍和学术流派。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极为丰  相似文献   

6.
湘军战胜太平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战略上的胜算,“以上制下,步步进逼”是这一战略的关键,在认识和实行这一战略时,湘军人物显分轩轾。只有胡林翼在大力经营湖北后,湘军这一战略才有了现实的保障,并在实践中又以长堑围困之计,作为实现它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7.
乔治·爱略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对道德的关注一直是其作品的一条主线。本文以爱略特的道德标准为视角,通过分析其作品和个人生活,阐述她在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表现,从而论述爱略特的道德选择。  相似文献   

8.
《外国史略》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但其著者是谁,学术界疏于探究。本文广泛引用中外文献加以考释,认为《外国史略》的著者当为马里生。  相似文献   

9.
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系删减其《本草成书》而成,具有明显的本草学渊源。作为独立于宋代本草学系统之外的一部简本史学家本草,郑樵将鸟兽草木辨名之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因此舍弃了本草学中最有价值的药理部分。以《昆虫草木略》中草类为例,可以见出其记载的植物种类、异名及特点在前人本草学著作中均有迹可寻,他只在细微处进行了有限的调整和补充,其中有可资参考处,亦不乏错误处。详尽揭示《昆虫草木略》的本草学渊源,有助于客观评价其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信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说史略》作为中国小说史研究的"第一块基石",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在《中国小说史略》的题名中,"小说史"何以言"略",是个极易被忽视的问题。"小说史"之"略",既与作者撰写全书的体例、结构有关,也与作者的叙述策略及学术理念、立场有关。就《中国小说史略》而言,"略"至少包含三层信息:其一,"略"是作者教学的实际需要;其二,"略"是作者撰史的表述策略;其三,"略"是史家对史料和史实的精要提炼。在小说被纳入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体现了文学史家的高超眼光,为后代学者撰述中国古代小说史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司各特之《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在其本国就引起了一定反响,加之翻译家林纾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经他“加工”过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虽与原作有所出入,有失其“信”,但此作却取得了更高的文学价值,成为我国近代的翻译名著,大大丰富了“译介学”理论的内涵。另外,它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很大轰动,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嬗变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C IS的视角入手,提出了高校管理的品牌战略,分析了其与治理、文化的关系,并运用CSI勾画了对这一战略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刘侗的《帝京景物略》充分奠定了他在晚明小品散文领域的地位。但学界对刘侗及其《帝京景物略》文学成就的研究还相当有限。然而,《帝京景物略》在写景方面成就突出,山川水景、园林风光和社会民俗,是《帝京景物略》风物描写的主要内容;移步换景、远近落离和时空穿插,是《帝京景物略》写景的主要手法,它们共同构成刘侗《帝京景物略》的写景视角。  相似文献   

14.
进化史观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中占据主流,为绝大多数文学史家所采用,影响至深。作为小说史家的鲁迅,也受其影响。然而,在撰写《中国小说史略》过程中,鲁迅对进化史观进行了取舍扬弃。独特的小说史建构方式,使《中国小说史略》成为中国小说史学史上一部特点鲜明而又具有典范意义的学术文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使用叶面喷施剂的新概念,讨论了其作用和发展前景。观察了国内外10种药物对减轻旱涝灾害的效果,其中2种药物同田试验结果较日本名牌产品爱多收效果略好,2种药物较台湾健生素效果略好。2种属国内最新研制的新药。在与国内同类产品稀土、增产菌,903、多效唑、802、喷施宝、麻果素的同田对比中领先。  相似文献   

16.
<正> 《通志》二百卷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是郑樵“会通”学术思想在史学编制上的最根本的反映,其中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而《校仇略》、《艺文略》、《图谱略》三篇又是他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郑樵的目录学思想。《通志·校仇略》是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论著,虽然从书的名称看,此书是关于“校仇学”的,但它是目录学理论的专著,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目录学的原理和规则。在书中郑樵第一次明确了治学、图书、类例三者之间的关系,他写道:“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又说,“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并通过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出了目录学的任务,提出:“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观其书可以知其学之源流”。  相似文献   

17.
一长期以来,由于不能正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我们对郭沫若历史剧创作方法的研究,就一直把它完全归之于浪漫主义,剧中许多和浪漫主义并不相同的审美方式,在浪漫主义的大题目下,其特殊的性质,被有意无意地弃略了。造成这种弃略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作家思想研究上的形而上学和决  相似文献   

18.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学文献,它保留了大量先秦秦汉时期的文献资料目录。今天,许多《汉志》中收录的文献或亡佚,或内容出现衍、脱、讹、倒等现象。出土简帛、木牍中有不少古代文献,对《汉志》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个方面都有不少补证。  相似文献   

19.
诸子学发展变迁折射出传统学术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从《庄子.天下篇》《淮南子.要略》《论六家要旨》到《汉志.诸子略》,几代学者通过对诸子百家源流及学术特点的总结和梳理,勾勒出先秦两汉时期的学术特色及发展大势,体现了这一时期思想界对诸子文化现象的反思。《汉志.诸子略》对各家学术流派分门别类,并分析、总结其优劣得失,既是对《七略》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先秦至西汉学术发展、思想传承不断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始就对其有分类研究。对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谭邦和《明清小说史》等几种代表性著作,就其中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进行比照研究,可以发现这几种分类体系各有其优点,也皆有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