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当局对青海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渗透活动,其中秘密派遣特务人员刺探情报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这一时期相继潜入青海地区的7名日本人的活动做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考古发掘资料对青海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兵器类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三年(雍正元年),在我国西北部青海地区爆发了以和硕特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为首的反清武装叛乱。这次叛乱,规模不大,且历时较短,但它却造成了青海地区的混乱,危及到甘肃、西藏和新疆等地区的安宁。清政府采取果断的平叛措施,基本上安定了青海地区的社会秩序。这件事,在清代历史上算不得重大政治事件,但它在青海地方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统一与发展过程中也有着重要历史意义。本文仅就笔者所能接触到的资料,对这次叛乱发生历史背景、叛乱经过以及清政府平叛后的善后措施等方面,作些粗略的考察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青海地区原住民早先以羌人为主,羌藏文化为其主体。文在寺院,学必僧人,宗教长期垄断了这一带的文化教育;明清时期移民实边,儒文化主体承载者汉族涌入形成高潮;在朝廷“大一统”政治思想、“用夏变夷”文化政策指导之下,青海地区开始了历史上大规模的建学立校,明以来青海地区始有进士、举人产生,儒学教育下文化精英以个体身份的改变倡导了儒学,接受汉文化意识逐渐深入;汉族与其它各族杂居互化,带动了儒学的传播,汉文化始盛;民族之间交流在更深层面出现涵化,共同推动提升了青海地域文化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吐蕃自公元7世纪在西藏高原兴起后,不断扩展到今甘肃、青海地区,甘青地区藏族逐渐形成。本文在考察甘青藏族来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经济开发作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青海地区信教群众较多、影响广泛的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为研究对象 ,简要地探讨了宗教文化对信教群众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火落赤诺颜的出身和住牧地青海地区在1630年喀尔喀绰克图洪台吉侵入以前,内蒙古土默特人在此称雄。青海地区土默特人集团的首领名叫火落亦。他也是该地区新兴教团黄帽派的一大施主。事实上,在他那一代,黄帽派不仅在西藏本土,而且在康区和内蒙古也大大扩展了势力,火落赤本人就是  相似文献   

8.
“花儿”中的岁时节令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是西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谣。由于“花儿”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关系 ,歌中不乏反映人们岁时节令习俗的内容。文章通过对“花儿”的研究 ,阐述了青海地区的一些岁时节令习俗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青海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克服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便更加合理地配置青海高校人力资源,从而为青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青海地区的清真寺建筑与阿拉伯地区相比,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表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二者在建筑风格上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屯垦是中国历代政府用以巩固国防、开发边疆的重要国策。新疆屯垦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影响久远,堪称我国古代屯垦的典范。迄今为止,新疆屯垦已历经两千余年,尤以西汉、唐、清三代为最盛。由于地处偏远,交通运输多有不便,军队就地屯田,且战且耕,从而为戍边军队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同时,屯垦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对纾解民困和开发边疆也有积极作用。屯垦还有效地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中西交流以及新疆经济的繁荣,对促进新疆地区生产方式的改进具有不可低估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东地区是青海省主要产粮区和人口密集地区,其农业的发展对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本文就其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唐德宗时期,通过加强长安西北军镇的防御、调集长安东部军镇参与"防秋"和强化神策军以协助长安西北军镇御边三个方面的防御措施,有效遏制了吐蕃对长安西北地区的进犯,使唐朝以关中为立国之本的方针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4.
内地会传教士连福川集其在青海藏区20余年之布道经历,著成《生锈的铰链:青海藏区的门户初开》一书,从政治、经济、社会与人文诸角度,尤以深厚的地理学涵养,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近代青海藏区的社会概貌。虽然连福川运笔不免有其偏颇之处,但重读其文字,不仅可以重新审视近代基督教在青海藏区布道之历史,增进对近代青海藏区社会的认识,亦可在对青海藏区自然与人文社会影像的认识的再认识、理解的再理解中,窥知在传教士将西方的知识和观念带到东方的过程中,因文化和族际差异产生的交流与碰撞。  相似文献   

15.
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青海民族地区的优势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这一宝贵的财富,是今后青海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清宣统年间,朝廷曾拨款在青海境内进行垦荒。清廷在青海举办垦务之动议与筹划青海建省有关,光绪皇帝否定了在青海即行设省的建议,采纳了朝臣中暂缓设省、先行试垦的意见,于是就有了大规模举办垦务的举措。民国时期,政局多变,但青海垦务仍在断断续续地进行,只是成效不大,垦务机构逐步变为地政机构。20世纪30~40年代,国民政府曾两次作出决定,拟在柴达木大兴兵屯,以为开发西部的标志性行动,但因种种原因均未获成功。  相似文献   

17.
青南牧区走联合经营之路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千百年来 ,青南地区 (玉树、果洛两州加黄南部分县乡 )均为游牧区。传统的迁徙式游牧生产生活方式 ,不仅使自己越来越贫困化 ,而且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威胁和灾难性后果。因此 ,要振兴青南地区的经济 ,必须走节制人口、联合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8.
新民会是日本侵略军在华北沦陷区建立的一个政治组织,是华北日军进行殖民统治和“思想战”的工具。新民会在沦陷区建立起了以宣传“新民思想”、“中日亲善”、复古、反共为主要内容,以青少年为主要实施对象,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青少年训练为主要方式的奴化教育网,对整个沦陷区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其奴化教育手段多样、身心并重,给沦陷区人民造成极大伤害,也给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带来极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 ,认真总结中国古代屯垦戍边的历史经验 ,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 ,创立了毛泽东屯垦思想。毛泽东屯垦思想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生的前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实践毛泽东屯垦思想的成功典范。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兵团的地位和作用。兵团是中央支援地方 ,内地支援边疆 ,兄弟民族互相支援 ,推动新疆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形式 ,具有保卫和建设边疆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20.
1943年11初-1943年12底,在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后期的正面战场,日本中国派遣军策动常德作战,其真正企图或者说主要目的是为了挽回其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接连失利,屡屡受挫的颓势,显示其可继续作战的能力;集中兵力,利用其优势装备和较强战斗力打击国民党第六战区主力, “覆灭第六战区根据地”,“促进敌继续作战企图之衰亡”;进而获得一场胜利以激励日军每况愈下的士气。其极好的藉口就是拖住或延缓中国远征军“向缅甸方面转用兵力,策应南方军之作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