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跨界跨国民族问题是威胁国家社会安全,引发国家领土主权分裂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重要因素."人为事件"尤其是"民族"事件引发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不同民族间的利益矛盾和经济生活差距若长期存在,会被分裂势力作为事实上的民族不平等实例来利用,势必引发民族心理上的离心力而成为民族国家分裂的重要非传统安全威胁;另外,信息网络与媒体不规范也会造成非传统安全威胁.对待跨国族体突发事件,应分化瓦解分裂势力,加强国际合作,对聚居民族则通过"亲密接触"和"富民民心工程"等措施,来消除边疆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7,(1)
边疆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主要屏障,非传统安全逐渐成为边疆安全的主要威胁。从国家安全治理的角度来看,边疆非传统安全具有系统性、复合性、跨域性、转化性和民族宗教性等特点,边疆非传统安全治理体系上的条块分割化、结构上的主体碎片化和能力上的整体滞后化之间的张力凸显了边疆非传统安全合作治理的必要性。构建边疆非传统安全的合作治理机制,应当从国家间安全合作、多主体联动、治理资源整合、治理制度建构等方面入手,整合不同区域、部门和组织的力量,架构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3.
人类进入21世纪后,非传统安全问题愈发凸显,而牛顿科学范式倾向于线性的、确定的、机械的思维方式,未能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作出圆满解释和有效控制,而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的混沌理论,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内在契合性,提供了分析解释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新范式,依照混沌理论,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时,应调整非传统安全的混沌吸引子,把握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分叉点,减弱反馈作用,建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4.
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是一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安全范畴,它们各自的内涵取决于两者所依凭的不同的价值定位与伦理向度.传统安全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国家中心主义的伦理向度,非传统安全则主要体现的是全球中心主义的伦理向度.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正是在适应安全伦理向度的时代转变中,以"顾全本土、优态共存"为安全方略的价值设定,努力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做出自己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网络空间已成为除自然空间外深刻影响着全球政治现实的特殊空间.作为一种非典型性的多源性非传统安全问题,随着网络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性爆发,对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也提出了较高需求,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治理挑战.展望未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网络空间安全问题仍然持续带来威胁.本文旨在从多源性非传统安全视角探讨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困境及路... 相似文献
6.
杨文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1)
非传统安全是随着时代及人类安全观的变迁提出的一个新议题。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可以拓宽这一议题研究的视野并提升其理论深度,如对安全概念进行批判、对传统与非传统的界限进行辨析等,而人类学对族群、文化、生态、权力、暴力、移民、疾病等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在非传统安全治理方面也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牛燕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39-43
西藏南亚大通道建设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我国和南亚有关国家的发展与联系,有效巩固我国西南边疆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西藏南亚大通道建设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恐怖主义、外部势力干预、周边国家政治和经济风险以及其他各种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只有科学研判当前西藏及南亚相关国家非传统安全形势,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加以治理,才能保障西藏南亚大通道建设的顺利畅通.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方传统安全的战略调整,非传统安全日益受到政府重视,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社区,存在着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承受着各种非传统安全的危害,同时肩负着解决各种非传统安全的使命.文章从定量视角分析当前高校非传统安全的一个边缘领域:文化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跃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3-89
由于英语security的多义性,当traditional security与non-traditional security用来表达两种不同的安全观念、安全因素、安全措施等等含义时,是可以成立的英语表达。但是,由于汉语安全一词仅仅用来表达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并不表达任何观念、因素、措施,词义明确而确定,因而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便成为两个不成立的汉语表达。这两个不成立的汉语表达之所以在汉语中流行,成为当前国际问题研究特别是安全研究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两个术语,一方面是由于英语主导的西方国家在相关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不加区别地直译英语traditional security与non-traditional security两个术语造成的。在否定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这两个汉语语词之后,上述两个英语术语的翻译以及相应的安全问题,不仅可以在总体上用汉语表达为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而且更需要根据客观环境和语言环境的不同,分别表达为传统安全要素与非传统安全要素、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传统安全保障与非传统安全保障、传统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观等等。 相似文献
10.
耿丽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6):82-86
关于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时限问题,非传统安全的客观存在先于传统安全的客观存在,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是后于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而发生;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国家的一定时期,传统安全问题有时可以让位于非传统安全问题;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探索以非传统安全的手段解决传统安全的问题,对促进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力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5):36-38
民族工作必须体现时代的精神,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提出的各民族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少数民族的发展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2.
王传富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6):13-15
"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是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要求人们能正确认识正在变化的世界,紧跟时代.把握规律性,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能做到正确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富于创造性,要求人们能随实践的深入、时代的发展永不停止地创新.对"与时俱进"精神实质的准确理解,有助于人们更好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新世纪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宋才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45-151
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既是“稳疆固边”“社会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安全”“边疆繁荣”发展的战略需要。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是全局性综合治理,尤其要强化社会安全治理。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的现实困境是:对边疆地区安全隐患意识缺乏警钟长鸣,对边疆地区宗教问题疏于从严治理,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存有偏差。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必须树立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的底线思维。“习惯法”治理是边疆地区安全治理的普惠举措,法治手段是边疆地区安全治理的根本手段,民族区域自治法是边疆安全治理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云南跨界民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跃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86-91
冷战结束后,云南边境地区的安全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安全威胁由防御邻国向我国侵犯等传统安全要素逐渐转向防止各种跨国犯罪和贩毒走私为特征的非传统安全,跨界民族问题成为引发云南边疆地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给边疆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云南跨界民族问题与非传统安全关系入手,分析由云南跨界民族所产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提出解决云南跨界民族问题的一些设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张云筝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4):16-19
近年来,随着毒品在全球的泛滥,毒品问题成为非传统安全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全球性社会问题。毒品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表现为对经济的破坏、助长国际恐怖活动的蔓延、与其他各类犯罪密切相关并导致各种犯罪、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引发公共卫生问题等。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强国际社会禁毒的各种合作,成为解决毒品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治理理论的兴起为我国民族地区地方治理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基础、治理主体、基层社区治理、治理模式和类型等方面,但研究对象和领域过于分散,缺乏对民族地区地方治理理论的整体关照和系统研究,因而需要从民族地区地方治理的实际出发,突破传统理论的局限,积极寻找新的途径,及时总结治理实践中的新经验,探索适合民族地区地方治理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祝秀权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5):43-46,50
《周颂》是西周特定时代之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诗篇,具有突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周颂》中的周初诗篇强调继承文德、保守天命,体现了周初统治者突出的敬业意识;而西周中、晚期《颂》诗则只强调求福禄于神祖,这反映了周代统治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周颂》宗教色彩、神灵意识淡薄,抒情、描写多针对现实,具有突出的理性特征。这种理性特征是西周思想文化背景的反映,它与《尚书》等史籍中所反映的西周统治者的理性思想是相符的。《周颂》在艺术形式上显示出中国诗歌在形成之初的诸多原始性特征,这与《鲁颂》《商颂》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8.
跨界俾路支族群是伴随欧洲的殖民扩张和势力范围的强行划分逐步出现的,并随着真正意义上具有独立主权的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等民族国家的建立而正式固定化。对俾路支族群自身而言,作为各国内部的少数群体,都面临政治参与度低、经济贫瘠、文化落后等一系列族群发展的本质性问题。从民族国家层面来看,俾路支族群分离主义主导下俾路支人跨界联合,将促生一个潜在区域性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形成,这对民族国家的政治版图构成极大的威胁与挑战。就地区安全形势而言,俾路支叛乱组织发动的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狂,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带来消极影响。从全球性问题的角度看,跨界俾路支人聚居区已成为毒品贩运和难民非法偷渡的天然门户,这不仅严重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安全,也引发了严峻的国际人道主义危机。正确区分俾路支民众的合理诉求与叛乱分子的分离主义动机,高度重视俾路支部落首领的作用,切实构建一个容纳俾路支人的命运共同体,是跨界俾路支族群问题治理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所涵盖的如崇尚和平、追求变革等诸多内核对于现代社会意义深远.面对世界一体化与多元化共存的局面,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挖掘,尤其是祖国统一、和谐中国、和平共处、与时俱进、智慧共赢、责任意识等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表现,诠释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价值和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马欣荣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3-108
乡村治理结构随国家政治与经济需要而相应调整与转型。本文就我国近代百余年各主要历史时期的乡村治理结构中的乡政、村治和宗族作用三要素的转型逻辑进行探讨。从正视传统的小农经济特点切入,经过初级到高级合作化进而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到城乡联合推进乡村治理结构的提升,进行了内涵与外延要素的相关分析,提出了加强当代乡村治理结构效能的四个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