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问题。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型经济模式,应用于水资源开发、配置、利用与管理将改变传统理念模式,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形成水的健康循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属于世界水资源危机区的山东省,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试点体系。文章分析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机制,以工农业用水为中心,系统阐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成效。  相似文献   

2.
从循环经济理论的主要思想出发,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结合当前我国资源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现实,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现代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并提出:转变观念、增强意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前提,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导力量,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保证,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高消耗、高污染等问题,建设"两型社会"势在必行。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在经济领域,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会计信息占了经济信息的70%,因此会计信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不容忽视。文章首先概述建设"两型社会"的内涵,其次讨论会计信息质量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最后从信息资源的角度讨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建设"两型社会"的作用,以及如何实现信息资源的"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形态。江油市是全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县(市)之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一定循环经济技术的具备,为江油市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江油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自身的有利条件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完善六大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助推循环经济跨越发展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而且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淄博市循环经济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初步建立起了循环经济推动机制,逐步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得以推广应用。目前科技创新支撑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够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结构性短缺;循环经济发展的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需要在构建和完善技术研发体系、人才支撑体系、研发经费保障体系和相关法律政策体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论循环经济原理在酒店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最新潮流。根据“3R”原则,在酒店业中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酒店业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是实行生产清洁化、服务生态化和资源节约化。要发展酒店业的循环经济,就必须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完善环保法制体系,并开展绿色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形生产模式,以及以资源消耗型制造业为主的滞后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直接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素质高低的区域产业结构,就成为了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关键。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阐述了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结构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国各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工业生态化改造、三次产业间形成三产互动的良性体系、通过虚拟产业链的延伸和对接实现区位优势互补,加强区域合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一种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轻环境污染,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及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认识上的误区及存在的困境阻碍着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政府调节机制,创新技术支持及加强宣传教育等多方面措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高新技术和循环经济是动态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是不断得到升级、层次不断得到提高的过程。高新技术和循环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推动循环经济不断升级和不断完善,形成不断循环的互动发展机制,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黄三角"发展带来良好机遇。但是"黄三角"生态脆弱,淡水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地下水资源因长期超量开采使用日趋枯竭,地下水位大范围下降、水质遭到污染,并引发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严峻的现实决定"黄三角"开发必须重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走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之路。要在"黄三角"开发的大背景下维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必须完善法律机制,以形成制度保障。"黄三角"地区应应时所需,针对现行立法中地下水资源保护基本法缺乏、相关制度可操作性欠缺等不足,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加快立法步伐、完善制度设计、加大惩处力度等,以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到突出位置。本文就吉林省职业院校怎样为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医药工业已发展成为贵州省六大经济支柱之一。对我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省特色药业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我省特色药业经济。用科学发展观来促进特色药业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阐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更具科学性;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紧迫性;提出从发展观念、发展道路、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体制创新六个方面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了深刻理解这一论断,本文首先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更具科学性;其次分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紧迫性;最后提出从发展现念、发展道路、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体制创新六个方面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鉴国际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条件 ,探讨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建立健全四方面的绿色制度 ,即立法、经济政策、中介组织和宣传 ,以保障循环经济在完善的制度保障条件下不断发展 ,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纳入统一的循环经济框架中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国家级示范区,对其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的产业承接提供借鉴。基于产业梯度理论,首先根据产业梯度系数确立各市的优势产业,然后根据相对产业梯度系数,针对各市的重点建设产业给出建议。研究表明,皖江示范区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化工、金属冶炼、电气机械、装备制造业、纺织等行业。由于产业承接的重复性要注意协调竞争,同时还要注意承接资源依赖型和高污染型行业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鱼的发展历程及动因分析——以贵州稻田养鱼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田养鱼是一种利用稻田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鱼,以提高稻田生产效益的生产形式。中国的稻田养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持续至今的实践经验。其中,贵州省稻田养鱼具有独特性,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传统的稻田养鱼。贵州省稻田养鱼是当地人民对其所处生存环境的积极适应与能动创造,在贵州省发展稻田养鱼,既符合省情,又符合效益原则;既可以与贵州生态环境相适应,又能与当地社会文化运作高度协调,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中央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目的在于引导和鼓励消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即从扩张性财政政策运行状况的评析入手,指出其局限性,并对如何完善和开辟扩张性财政政策新途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经济发展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中的一部重头戏,河南省情较为特殊,在这场重头戏中,河南若不积极主动参与,就会贻误发展时机。我们不但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更要立足本省实际,定出切实有效的经济发展规划,摆脱我省落后状况。  相似文献   

20.
由于财务软件的日趋完善 ,会计电算化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将制约会计向纵深发展和会计管理功能的充分发挥。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会计自身也正在孕育着一场变革 ,而做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基础的网络会计 ,正是这场变革的产物。本文试图从目前会计存在的问题和网络会计的优点出发 ,论证会计发展的趋势——网络会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