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只有从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大格局上看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才能真正认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作用 ;只有正确处理特定历史条件下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 ,才能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作用 ;只有科学地制定、实施精神文明自身发展战略 ,才能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能通过涨落的调节达到新的有序。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功能的系统。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生态伦理教育,改变发展模式,转变消费观念,建设环境法制才能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只有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才能增强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建设好中国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机关党建工作在工作思路、制度建设及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开拓工作思路和提高工作水平;只有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完善和改进制度建设,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机关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只有全面带动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机关党组织才能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功能的系统。生态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自组织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动力学过程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耗散结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导致生态危机,这些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不相符的;只有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持续生存与发展,才能增强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建设好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生态伦理教育,转变消费观念,改变发展模式,建设环境法制,这样才能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资本主义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对新世纪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只有正确把握资本主义,才能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才能继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农村成人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的农村成人教育需要改革才能适应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农村成人教育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办学形式,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巩固扫盲成果,切实开展学历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社会科学知识教育,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7.
黄晓非 《金陵瞭望》2011,(14):35-35
在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必须始终注重法治建设。只有加强法治建设,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才能流淌着“道德血液”。只有加强法治建设,才能改变“法治虚弱、监管无力、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乱象丛生”等诸多问题.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高校党校需要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创新高校党校的培训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制度,才能进一步保证党校的教育培训质量,才能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科学化建设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枝江市董市镇平湖村的调查,发现只有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引向深入,"三农问题"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改观。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也必须有明确的原则,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使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朝着一条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不断前进。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使广大同学在社团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社团才能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新一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先进的生态法治基本原则对藏族聚居区生态法治体系的构建、生态的恢复和保护以及和谐生态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在确立藏族聚居区生态法治基本原则的过程中,需要汲取和发掘藏族传统的生态文明资源,将藏族传统生态文明与现代生态法治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完成符合藏族聚居区生态和社会基本情况的、具有藏族聚居区特色的生态法治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女童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国际共识.众所周知,藏族地区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唤起藏族女童教育意识的觉醒,对藏族地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藏族女性人格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揭示了藏族女性自我教育意识淡漠的深刻社会文化因素,阐明实现藏民族传统文化的超越是藏族女童自我教育意识觉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强盗、游侠歌属“鲁体”民歌,即山歌。早期主要流传在康巴藏区,以玉树地区为盛。它是高度的思想性与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具有浪漫色彩的民歌。研究侠盗歌、游侠歌的形成和流传,对于深入研究藏族民间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推行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以及构建法治社会的背景下,藏区防控矛盾纠纷的民间调解经由何种路径臻达法治化轨迹且与国家法律渐趋调适,是值得关注的焦点。以青海果洛藏区"斯巴"调解为切入点,通过调研"斯巴"调解的现状发现,社会转型时期因调解员文化素养偏低难以应对新型纠纷、调解纠纷时情理与法律理解适用上错位以及网络调解平台使用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建议从人员准入、过程防控、结果认定方面着手,建构依据纠纷类型聘人的"1+N"人员准入标准、"多元一体"普法模式、以村规民约规范调解依据、调解结果"准司法确认"审查机制以及完善网络平台保障机制的多元路径,使藏区民间调解在藏区法治化进程中日臻完善,进而助推藏区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明代甘南藏区贡赐贸易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甘南藏区聚居着众多的番族,他们多次入京朝贡,这不仅有利于当地的稳定,还加强了当地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更促进了汉藏间的文化交流和甘南藏、汉文化的发展,因此朝贡对甘南藏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藏历史的分期与中原地区的历史分期存在一种趋同的周期,其原因有体制的因素、政治的因素和经济的因素等。在元、明、清时期表现为西藏地方与中央王朝“政权同步、政治同声、经济同气”的特征。本文对此作了分析探讨,认为将西藏历史的各个阶段纳入中国通史的研究范畴,以更加广大的视角来观察西藏历史的种种问题,有利于藏学和西藏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能海宽是日本藏学研究的一名先驱者,也是最先提出“西藏探险”的日本人。利用第一手日文资料,对能海宽的入藏活动及其对日本藏学方面的贡献进行比较详细的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代日本与中国西藏地方之间的关系史,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日本藏学发展史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查阅与分析,结合沈阳城市地图的剖析,分析了中国理想“王城图”在沈阳内城中的映射。同时剖析了清代沈阳内城外廓的整体形态与藏传佛教曼荼罗的吻合,并通过对清前期对藏传佛教的推崇与由曼荼罗思想建立的西藏桑耶寺的形态分析来进行论证,以此来理解老沈阳城市格局的独特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藏区共同精神家园是生活在藏区的各民族在中华一体多元文化认同和以公民身份对统一国家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对藏区社会凝聚以及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建设是藏区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是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共同精神家园建设的主阵地。教育通过教育公平的实现,通过为藏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通过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平等,通过培养干部、培养民众正确的宗教观等对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建设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模式对产业选择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选择实质上是一个地区社会对生存与发展方式的选择,一个地区的文化模式必然会对其产业选择产生影响和作用。因此,贫困地区的产业选择要考虑与当地社会文化模式相契合——即两者在价值系统、技术系统以及组织系统上具有同构性。只有得到当地社会文化的认同和选择,产业才能得以发展和形成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