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作人附敌之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人附敌之思想探源郑纳新背叛民族的变节选择,使周作人这位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青年们所敬爱的精神导师、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永远无法得到人们的谅解。虽然他早已背着千夫所指的沉重压力在冷清的耕作和一场特殊的“革命”运动中离开了人世,但人们的感情并不因此而...  相似文献   

2.
刘伟  柴红梅 《东岳论丛》2004,25(6):136-140
在周作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日本文化情结。周作人的日本文化情结是长时间被扭结的抹煞了民族界限和剔除了正常理性的特殊精神—心理现象,它是周作人在民族危亡时的民族立场的迷失和在人生道路上误入歧途的内在情感因素和隐形动因。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否认日本文化情结与其附逆的必然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的新文学探源之路沈卫威(河南大学中文系)趋向温和的文化激进主义相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保守派,如林纾、梅光迪、吴宓、胡先、章士钊、黄侃,周作人无疑是属于他们的对立面,即文化激进派。就中国新文学建设这一最基本的文化范畴来说,胡适贡献了由“白话...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学史、文化史诸多方面,周作人(1885——1967)都有他重要的一席地位。但是,由于他依附日本的行为不为国人原谅,由于他与鲁迅、左翼作家相对立为世人误解,故历来就对周作人缺乏研究。但正如钟叔河先生所说的:“陈婆虽有麻子,所烧的豆腐固未尝不好吃也。”今天认识到这一点的已不乏其人,已出现不少论其文、论其思想的高质量论文。然而,对周作人文章学思想作系统深入研究的却寥寥无几。我想,对于周作人这样一个大文章家,其文章学思想无疑是一笔丰富的遗产,他的文道观、文章功用观、文章美学观、文章风格观、文章章法观、文章技法观、文辞观、文章翻译观、文章批评观、文  相似文献   

5.
对“自由”的误解与周作人的人生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玉 《社会科学研究》2002,11(5):149-153
周作人的思想本质上是自由至上主义。他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现实对个人自由的限制 ,对自由与正义的关系相应地存在着深刻的误解 ,这是周作人附敌从而造成人生悲剧的非常具体的原因。以极端自由主义思想为前提 ,对“节”的批判和对作为“节”的重要内涵的“爱国”的否定 ,是周作人附敌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6.
在周作人早期思想研究中,罗素的影响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详细地考察了罗素的"非宗教"观、自由教育思想以及闲适观对周作人的影响。"五四"时期周作人对现代知识分子非理性宗教情绪的批判、对形形色色宗教的或准宗教的意识形态的警惕、以及对自由闲适生活的重视等均与罗素的影响密切相关,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周作人的思想,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评价和研究他后来的蜕变及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认为家庭教育在儿童的个性形成方面具有学校教育不能够替代的作用,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石.周作人提倡一种自然的亲子关系,认为改革家庭教育的首要前提是进行儿童和妇女研究.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勤滨 《理论界》2008,(12):138-140
胡适、沈从文和苏雪林虽然同属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但他们又分别属于不同主体类型的接受者:一般型、创作型和研究型。文章通过胡适、沈从文和苏雪林对周作人的不同方面的接受表现他们不同的的阅读视域和审美期待。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的思想与艺术创作受到西方多种现代文化思潮的深刻影响,呈现着极其复杂而特异的样态。作为源流之一,蔼理斯的思想学说起着主导性影响。一方面他的自然主义新性道德观、文化价值观以及生活艺术观不仅为其提供了先进的思想武器和新的创作主题、视角,而且促进了周作人独特审美理想的形成。另一方面,他的唯心史观和文艺观也为其退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的人生与文学创作都深受其偶像陶渊明的影响。他认为,陶渊明是"中古圣徒""千古旷达人"。周作人对陶渊明的双重文化定位,凸显了他以儒为名、以道为实、儒道表里的复杂文化心理和外儒内道、无为而为、以释补儒的带有"出世"倾向的人生观。虽然周作人学陶,某些方面也似陶,但二者质性迥异,这种差异源于两人对儒家理论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生活之艺术”的人生观和传播饮食文化的自觉意识,使其多种文本具有传播饮食文化的功能.其绍兴童年经验和日本青年经验,决定他传播饮食文化的南北、中日感情倾向差异;其饮食阶层的定位和文学、文化学者的身份与视角,决定他传播饮食文化的实际内涵和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在冲淡闲适的散文中抒写了人生的苦与乐。这种苦是现代人在世俗社会平淡人生中所感受到的痛苦。"苦中作乐"是周作人对待人生之苦的态度。在周作人的散文中苦多是作为底色和背景而存在,在苦味之外,还有乐的存在。一种淡淡的乐,淡淡的喜悦之情,给人以欣喜。  相似文献   

13.
试论周作人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利 《北方论丛》2001,(5):54-59
周作人的文学地位不仅在于散文的贡献,而且在于文学批评的开展,他的文学批评具有西方近现代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征,即对“人”的关注,并由此理解与持持新潮的出路的作家作品,开拓一些文学样式的新的美学风格,同时,周作人的文学批评又具有中国古典美学的特点,即以平淡自然为文学批评标准去衡量作家作品,其文学批评的风格也与中国传统的文评风格相似。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化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个极重要的人物。兄弟失和已久的鲁迅在和外国朋友谈起中国的现代散文家时,也是把周作人排在了第一位,而自己只排第三,这当然是他的自谦,但也可以看出周作人在当时的影响确是颇大的。 周作人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他的宽容平和,很多热爱他的朋友都是因了他的这种特别宽厚的人情味而格外敬重他的。对于人类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的妇女,周作人更是抱以最大的悲悯之心去理解她们、帮助她们,他曾经这样总结自己文章中的思想:“大致由草木虫鱼,窥切人类之事,未敢云嘉孺子而哀妇人,亦尝用心于此”①,对女性的那份温润执着的爱贯穿了他的一生,始终不衰。  相似文献   

15.
蔡长青 《江淮论坛》2009,(5):186-189
在众多的鲁迅研究者中,周作人显然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不仅由于其特殊的人生遭际,还由于他与研究对象关系的特殊性。前者使周作人的鲁迅研究难以合法化并在相当长时间内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后者又使他注定与鲁迅研究结下不解之缘。较为客观公正的研究态度使周作人的鲁迅研究具有某种超越性。特殊的身份又使其研究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尤其在具体史料方面,更是无人替代。周作人的鲁迅研究并非没有缺憾,由于受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其鲁迅研究往往逻辑性不强,缺乏一定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对李贽思想的接受过程是中国文学思想近世化演进中的一支重要脉络,"五四"则是这一演变脉络中的凸现环节,而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又是立于其峰颠的典型个案.本文通过分析周作人对李贽文学思想的接纳、变异这一个案,探讨李贽思想在被接受过程中的演进轨迹,并认为周作人的文学观来自西学与中国传统,而传统多于西学,传统中又以李贽的影响最为有力.李贽的人学观直接促成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李贽的文学表现童心说,促成了周作人文学是人的自然天性表现、且以表现之自然为美的文学思想.周作人发现了李贽人学思想中的现代性因素,并用西方科学化、人本化融释李贽思想,使之在周作人这里进一步世界化、近世化了.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五四时期反封建、反礼教的思想先锋 ,周作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到底如何 ,这是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本文拟以他对中国古代的一些人物和作品的品评为例 ,略陈陋见。  相似文献   

18.
用作人是"五四"时期为数不多的几个始终对法家思想保持高度警惕的思想家之一,但用作人的这一立场始终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认为,用作人对法家暴力思想、三纲主张、法家化"酷儒"的揭露与批判,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中国现代化之所以长期裹足不前的关键,值得后人重视,尤其是在认识争总结五四思想成果时,忽视用作人的思考是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19.
冯昊 《兰州学刊》2009,(2):105-110
周作人作为艰难时世中一个复杂的个体,在沦陷之初时去留之间的矛盾心绪以及沦陷时期关于道义事功的辨析无不反映其思想的复杂性。但周作人过度看重个人权利和生命价值的取向,导致其放弃了对民族苦难的热切关注和道义责任的担当,并最终丧失了作为民族个体的尊严。  相似文献   

20.
鲁迅和周作人都是“五四”以来的散文大家。郁达夫在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时,虽然“忍心割爱,痛加删削,结果还把他们两人的作品选成了这一本集子的中心”,占了所选十六家散文作品总数的“十分之六、七”。这虽然和他的“偏嗜”有关,但是,“二周”在我国现代散文界的卓特贡献,也确实不能不使选家把他们提高一格来看待。郁达夫在散文集《导言》中强调指出:“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为最丰富、最伟大。”他对“二周”散文的这一总评虽未分轩轾,但以泛论而言,亦大体不失公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