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学对理论预设问题的否认和忽视 ,已成为自身生存与创新的根本性障碍。本文通过对民族理念和传统与现代话语中的理论预设的分析 ,提出对人类学的理论预设与建构进行反思的问题。指出只有充分承认理论预设的正当性 ,才能积极地为人们寻求新的理论、新的理解拓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美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在长篇小说《白鲸》中充分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创造了小说的永恒魅力和超时空的文学价值。文章运用语用预设理论,从语用预设的语境多维性、隐蔽性、文化性和语用预设量的角度,分别对白鲸、裴考德号、船长亚哈伯和航海本身四个方面的象征意义进行探索性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语用预设理论对文学语言中象征意义的建构和阐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行政现代化迫切需要行政观念的现代化,以及科学高效观念、统一协调观念、自律为民观念和法治民主观念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行政观念,其建构过程中必然经历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和改造。从社会观、人生观入手分析传统价值观,可探求传统群体本位、道德本位对现代行政观念建构的引申多变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学模式建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差、理论基础薄弱、结构不完整、可操作性差和模式评价不完善。从方法论角度来看,教学模式建构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归纳与演绎、定量与定性以及科学精神等是值得认真反思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5.
政府决策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包含着丰富的行政哲学意蕴。行政哲学站在宏观的角度对行政生活进行批判反思,具有探索行政之真,追求行政之善,塑造行政之美的价值,对于政府决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从行政哲学的角度提出政府决策的优化路径,对于处于复杂背景下的现代政府决策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预设问题是当个语用学和语言逻辑的一个重要课题,盖士达(G.Gazdar)提出潜预设理论探讨了预设与语境的复杂关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了预设投射问题,并给出了预设的形式推导,为语用学和语言罗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短视频乡村风潮逐渐兴起,而部分乡村青年在媒介使用中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并直接影响着乡村形象建构。通过研究发现,乡村青年于媒介与心理双重可供性之下,以技术与视听形式实现着城乡青年主体与文化间的交往,而其对自我展演与社会认同的渴望则增强了其心理预设的行动,由此采取奇观理想化与乡村极端化的行为博取关注。反思可供性理论并借以对乡村青年心理机制进行研究,可帮助平台方面引导创作风向与建构乡村形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人类知识的不确定性出发,以自然科学的大量事例,论述了理论在民族学研究中的正当性,提出民族学学科的研究,并不止于看和事实的记录,同时应包含对理论预设问题的追问。民族学学科研究发展的根本动力,就在于对已有理论预设的追问和新的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行政改革中,治理理论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基于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批判的基础上,从理念、过程和结果的角度对代表了当代公共行政改革基本方向的政府治理模式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理论是近年来法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但其理论意旨与制度建构仍然停留在权力制约的基础之上,忽视了国家与社会对话、公法权利与私法权利的沟通,以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融合,容易引导行政公益诉讼理论与制度走向歧途.因此,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角,运用国家和社会、公法权利与私法权利、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三对范畴,从3个维度反思当前行政公益诉讼基本理论,以摒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对立,破除私人邻域和公共邻域的藩篱,实现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融合,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预设理论作为一个重要的语用学理论,在特定语境会话理解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话信息的理解是建立在预设论之上的,只有通过预设论的推理并结合语境,听话者才能正确的获取说话者的说话意图。本文从预设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阿Q正传》会话中不同类型预设的体现及其幽默性的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语用现象的预设,在文学语篇的建构和解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文学作者/文本和读者也处于交互式话语交流过程中。通常这种文学交流的预设具体表现为文类规约。文学话语比其他话语类型有更大的语用灵活度,可以更自由地采用或摆脱相关预设。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作者遵守或故意违反预设的不同效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美国著名作家厄普代克的小说《福特执政回忆录》。  相似文献   

13.
法治具有稳定性,而人治具有不稳定性,但是不管人治或者法治,其作用都依靠人的运作才能实行。因此有必要从政治理论建构的预设前提分析其合理性基础,从而揭示出法治具有稳定性而人治具有不稳定性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语用现象的预设,在文学语篇的建构和解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文学作者/文本和读者也处于交互式话语交流过程中。通常这种文学交流的预设具体表现为文类规约。文学话语比其他话语类型有更大的语用灵活度,可以更自由地采用或摆脱相关预设。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作者遵守或故意违反预设的不同效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美国著名作家厄普代克的小说《福特执政回忆录》。  相似文献   

15.
巴恩斯由知识属于被群体接受的信念出发建构了自己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这种理论预设来源于对库恩科学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命题的解读。其理论预设与传统的知识社会学及科学社会学的理论预设都不同。传统的理论预设是科学知识是客观的具有真理性的,而他的理论预设是科学知识并非是客观的,科学知识的内容是由社会决定的。其理论预设背后的哲学基础是相对主义知识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6.
动态性是语用预设的特点之一,本文首先详细分析和讨论了语用预设的动态性,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和阐述了语用预设的动态性,探索了语用预设动态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7.
巴恩斯由知识属于被群体接受的信念出发建构了自己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这种理论预设来源于对库恩科学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命题的解读。其理论预设与传统的知识社会学及科学社会学的理论预设都不同。传统的理论预设是科学知识是客观的具有真理性的,而他的理论预设是科学知识并非是客观的,科学知识的内容是由社会决定的。其理论预设背后的哲学基础是相对主义知识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8.
论预设的特征和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设理论是逻辑学和语言学共同关心的一个课题。本文主要从逻辑学的角度探讨预设的特征和种类。一早在1892年,德国逻辑学家弗雷格(Gottlob Frege)就在“意义与参照”一文中提出了“预设”(Presupposition,有人译作“前提”,我认为译作“预设”为妥,因为“前提”在逻辑学中是与premise或premiss相当的术语)这一概念,并用“预设”解释了一些语义中的逻辑问题。后来,英国逻辑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cll)、斯特劳逊(P·F·Strawson)等人又进一步从逻辑学的角度深化了预设理论的研究。目前,无论是从逻辑语义学的角度来看,还是就逻辑语用学的方面来说,“预设”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然而,预设是什么?它有哪些方面的重要特征?对此,人们的回答是不尽相同的。我认为,从总体上看,预设的特征可作如下的概括。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沿着跨国民族问题从边疆到边界到边域的历史变迁进程,反思和考察跨国民族研究的理论视角问题,提出了边域建设的模式及其对和谐世界的建构意义,并探讨了跨国民族研究的思路创新与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民主政治的进步,行政公开化原则成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在行政法上重要表现之一。行政公开制度是行政民主和行政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它对于抑制腐败、倡导廉政、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资源、促进公民知情权及其他民主权利的实现、促进依法行政、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主要从效益的角度评析一下行政公开原则的可行性及其对制度建构的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