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学术界肩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在21世纪“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重大使命,基于一个“反思的问题学”视域:要准确揭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何以出场、何以发展的现实根基和出场语境,用时代精神、时代内容、时代风格、时代形态、时代话语与时俱进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深刻解答21世纪的系列时代问题。一是要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使之成为能够引领从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奔向新科技革命的强大潮流的思想旗帜;二是要深度展开全球资本新变化原因和本质的哲学—经济学批判,深刻把握全球大变局的走向,科学解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三是要把握从“观”到“体系”建构的思维转换,全面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四是要以“反思的问题学”实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自觉,推进研究范式创新与协同创新体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3.
论“文化自觉”的当代蕴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首先表现在经济领域,即经济全球化,同时文化全球化也必然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先必须用与时俱进的文化意识统领文化建设,即应有强烈的“文化自觉”。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觉”内含丰富的意蕴:文化共生意识、文化创新意识、文化竞争意识、文化自主意识、文化安全意识、文化化人意识等。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是一种文化性存在.文化是构成并促进道德教育的精神资源和动因.道德教育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追问、延展、传承和开拓着文化命脉.面对当前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并存的文化遭遇,当代中国道德教育应当具有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引领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生成,萃取他者道德文化的精华以及确立道德文化的本土意识等方式完成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儒家文化自觉的载体。它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儒家文化自觉的体现。书院曾经发挥了教育、研究、藏书、祭祀和议政等功能。在当代,书院的复兴可以为传承中华文化提供阵地,亦可为理想教育提供试验田,还可给予国人安身立命的场所。社会贤达积极创办、多渠道筹措资金和集蒙学教育与人文熏陶于一身,使得书院的复兴具备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觉与人才成长--《当代中国概论》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述卓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6):127-128
《当代中国概论》是一本关于中国国情和文化的书。对于广大大学生 ,尤其是在中国内地求学的海外和港澳台学生而言 ,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是极其有益和重要的。当今世界 ,文化多元化趋势日趋彰显 ,业已成为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信息网络化并列的世界发展重要特征。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语境下 ,“文化自觉”问题日益紧迫地凸显出来。什么是文化自觉 ?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自己最先提出的这一命题是这样诠释的 :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并不是哪一个人的主观空想 ,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当代电影面对好莱坞及外片涌进的巨大冲击 ,还有来自实用主义与商业主义的双重压力 ,如何既能立足于国内电影市场 ,又能跻身于国际电影市场 ?以“主流片”去打主流市场 ,应是一种“以攻为守”的文化战略。娱乐片理应成为中国电影生产的主体 ,也应担负起主流意识形态再生产的职责 ,以应对所谓的“后殖民时代”的到来。为此 ,中国当代电影应有的文化自觉 ,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是指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一个国家、民族乃至政党是否具有文化自觉,不仅对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政党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江泽民同志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这主要表现在他对文化的战略地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等事关中华先进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孟耕合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5
为化解国人精神的困顿,亟需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不仅是对文化发展状态的描述,也具有认知性、实践性和大众性的意蕴.鉴于当前文化建设存在重宏观叙说轻微观引导、重观念研究轻文化实践的偏颇,文化自觉的践行路径应是坚持在坚守中多样发展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文化、在大众中传播推介文化、在实践中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付兰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79-81
中华民族精神是贯穿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过程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民族意识。由于文化自身的价值悖论,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最下,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中都或多或少带有这样或那样的非理性因素。中华民族要在21世纪的国际政治中确立自己的稳定的地位,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活性化问题。这取决于我们在文化建设中所达到的文化自觉程度。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觉——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文化走向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败落及中国学人对西方文化认识的深入,使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在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转向文化自觉——即文化的自知、自省和自我超越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价值重估与主体地位的坚持,在文化“会通观”指导下构建现代中国文化的实践探索等方面。其结果是奠定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6)
提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因何可能、怎样成真的充要条件和自洽理据,首先需要深刻反思与解答三个重大时代问题:第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成为对21世纪资本创新逻辑最新动态和总体结构深刻批判的科学理论;第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基于对21世纪资本创新逻辑造就的新历史场域、场景的批判分析而指明的21世纪后资本道路的重新规划与实践;第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基于对21世纪新全球化时代历史场域、场景的批判分析,指明有关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全球马克思主义出场形态的建构。在更深层次上,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出场学逻辑:坚持当年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则,发展21世纪资本创新逻辑批判理论;坚持《共产党宣言》的唯物史观和后资本道路规划原则,发展21世纪唯物史观并重新规划和实践21世纪后资本道路;坚持马克思世界历史原则和东方道路思想,发展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球马克思主义,就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路径,更是其当代使命。 相似文献
13.
费孝通先生在研究中国社会方面毕其一生功力,他把精力都用在了中国社会的实地调查和对文化的思考上。他在阐述文化的实质、形态和功能的同时更着眼于研究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文化自觉”这一理论就是他一生对社会和文化思考的结晶。我国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进程,也是布满荆棘的艰苦长征。如何在这一进程中清醒的认识自己,不随波逐流,只有做到“文化自觉”,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发扬其优秀的一面,同时也扬弃不适应时代潮流的那部分,才能构建一个全面和谐的现代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中国话语体系,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点,是践行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任务.首先,文化自觉,认清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现实语境.找准中国话语体系在世界话语体系的定位,客观评价中国发展和中国话语,在改革、发展中辩证地看待“现实的合理性”和“合理的现实性”,丰富中国文化内涵、提倡“中国主义”,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中国形象.其次,理论自觉,在竞争中建立中国话语体系的领导权.防止理论缺席,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有国际文化视野和本土文化立场,用全球性的话语策略阐释中国价值.最后,中国话语体系建构不是一个自我命名、自我确认就能实现的工程,而是一种需要广泛传播,被广泛理解和吸收,在实践中检验和兑现的理论系统.要以现代性、实践性和思想性为基础构建基本理论框架,要突出特色、以新人文精神扬弃旧人文主义,要融入世界话语体系,以内容创新和传播运营发出中国的声音,在竞争中夺取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15.
任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1):5-18
党的二十大庄严宣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新篇章的神圣使命。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立足全球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重大哲学主题。“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必然带来一系列深刻变革。一是中国化主旨议程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主旨将从原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应用化”转向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研究使命的变革,从当年转向当代,聚焦和把握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全球大变局的伟大时代实践;三是研究主体的变革,从“学徒状态”转向“当代作者”状态;四是理论溯源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方式的变革,中国传统哲学与原初马克思主义一道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从碎片化、抽象继承法转向整体性、历史性梳理范式;五是研究范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从单一视域、单一范式、单一路径转向多元范式和复合创新体系,在推进理论创新中努力形成以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旨的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的文化发展呈现不平衡和不和谐的状态,而产业的强大力量使得文化价值的渗透更加隐蔽,又将加速这种文化的不平衡和不和谐,致使原有的文化生态被破坏。面对如此形势,我们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必须以一种开放的胸怀和平等的姿态参与到与其他文化的对话与沟通中去,要以一种"文化自觉"意识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始终贯穿于文化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传播的这三个重要环节中。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文化作为社会先进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源流之一,既需要完成自体的传承与创新,又应根据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引领和履践社会主导价值观。基于此,大学实现"文化自觉",是对自身重塑和对社会文化的批判、选择、导引的辩证统一的艰难过程。大学的自觉文化意识必须从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入手,让推动文化创新、自觉形成"文化个性"成为大学的精神血脉。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形成精神动力,自觉强化大学的"文化重建"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优秀人才,自觉实现大学的"文化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
从后哲学文化的观点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现代转化,文化发展是自发自觉统一的过程。近代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反省,没有摆脱哲学文化或哲学中心主义的弊端。要努力寻求和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活着的传统,如中国人特殊的家庭观念和情感等。以此为基础,在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自觉反思和对话中,不断拓展理解的视野和同一性,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自发自觉地得到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20.
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社会学来说,总结过去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规划将来,以便更好地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转型服务,为增进我国人民的福祉服务,为健康发展社会学学科服务.这也是我们中国社会学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一种形式.而要正确把握现在、规划将来"理论自觉"就显得十分重要,也不可避免.在此我们想从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特别是从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之间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入手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