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资源转换与民族地区小康建设 所谓资源转换,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国家发展重点向农业、能源、原材料等产业倾斜以及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为契机,充分利用区域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培植和强化优势资源产业,高起点利用新技术,提高加工附加值,促进产品更新和换代,形成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从而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  相似文献   

2.
一、资源转换与民族地区小康建设所谓资源转换,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国家发展重点向农业、能源、原材料等产业倾斜以及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为契机,充分利用区域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培植和强化优势资源产业,高起点利用新技术,提高加工附加值,促进产品更新和换代,形成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从而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1、发展农业及其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区域政策由地区倾斜、重点扶持的政策,向适度倾斜、总体协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全国统一的普惠制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3.
西藏是我国重要而脆弱的生态区,如何处理生态与经济的关系至关国家生态安全和"美丽中国"的建设,为此西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目标。然而,现阶段的西藏生态经济在内涵和模式上模糊,生态经济还未形成规模。因此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发展生态经济,重点发展具备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管理优势的产业作为生态经济的主打产业,同时应限制资源消耗量大、技术不成熟、生态破坏严重以及不符合建设美丽西藏目标的产业,逐步发展具有西藏特色的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4.
试论内蒙古牛羊肉产品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类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产业。近几年内蒙古牛羊肉产业在草原资源、原材料、文化资源等优势以及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旨引下迅速发展,牛羊肉生产已经成为内蒙古的重要产业之一。本文重点分析和探讨内蒙古牛羊肉产业的生产状况、发展优势以及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这里,既有迷人的山水风光,又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既有各民族长期积淀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又有革命年代谱写的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为桑植把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做活、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带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  桑植丰富的旅游资源包含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革命纪念地三个主题,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可塑性。从自然风光来看,有被誉为亚洲第一洞的九天洞、八大公山国家级原始森林…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资源禀赋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战略面临严重的挑战,培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新的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需要的区域竞争优势,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制定以持续竞争优势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战略,加速本区产业转换和升级,是新形势下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7.
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多区域经济合作下,西江流域经济要凭借特殊的地缘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悠久的经济发展史和丰富的对外合作经验,依托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和厚重的产业底蕴,将各市县丰富的资源和产业优势进行整合,将农业、工业、贸易、旅游等产业合理规划,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加强与区域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才能融入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框架,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麻阳苗族自治县属于后发展山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能各项建设齐头并进,必须在统筹全局中把握重点,带动全面。为了实现“十一五”末全县GDP和财政收入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加快麻阳苗族自治县各项事业发展,具体要抓好“五个突出”。1、突出培育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的支撑、项目的依托、后劲的源泉。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产业的理念配置区域资源,以产业的规划统领“三化”进程,以产业的集聚带动要素的集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真正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农业方面,突出做大做强柑橘、养殖…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调研"民族娃娃"产品和借鉴知名公仔玩偶产业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对"民族娃娃"原有发展模式进行优化,提出"民族娃娃"产业化综合发展模式,即依托云南本地区的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优势,以"民族娃娃"为主体产品,在产品品牌的强力推动下,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通过广播影视产业、云南旅游产业以及其他消费衍生品的带动,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调研"民族娃娃"产品和借鉴知名公仔玩偶产业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对"民族娃娃"原有发展模式进行优化,提出"民族娃娃"产业化综合发展模式,即依托云南本地区的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优势,以"民族娃娃"为主体产品,在产品品牌的强力推动下,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通过广播影视产业、云南旅游产业以及其他消费衍生品的带动,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重庆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把握历史性机遇,迎接挑战,实现重庆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是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地是实现重庆新的振兴的客观需要。为此,笔者就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提出如下四个建议: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各地的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即立足以绿色产品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稳定和调整以矿产、建材为基础的第二产业。要通过积极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2.
全国不少少数民族地区既是资源富集的地区,但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构建产业集群必须以资源为突破口.文章从凉山优势资源出发,具体分析以资源优势发展产业集群的必要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和基本经济支撑,在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发展生态产业。本文以生态民族学理念为指导,分五个部分先后分析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面临的多重制约,探讨了该区域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和破解现存约束的制度创新途径,最后总结了几点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重要启示和结论,为我国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最终实现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下,旅游经济在促进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中愈来愈发挥其重要作用,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看,民族文化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在资源。如何发挥旅游经济中民族文化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钟海燕 《民族学刊》2011,2(5):73-79,96
基于新时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形势判断,分析得出"十二五"时期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结构调整为主轴,重点抓好稳定、发展、民生、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九大重点任务:破除已存在的路径依赖,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进行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民族地区空间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民族地区扶贫模式由开发扶贫向发展扶贫转型;重视利益关系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化供给,改善民生,与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倡导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扶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民族地区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却蕴藏着大量的旅游资源。由于青海地区的开发主要以生态建设为支柱 ,因此 ,发展旅游业 ,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支点 ,它所产生的经济影响远远大于它的内部经济性。以青海生态建设为依托 ,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为发展的先导产业 ,是青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云梯畲乡是安徽省唯一的畲族乡,近年来,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和特色民俗文化优势.充分挖掘畲族文化等特色资源,秘极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把文化元素融入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该乡走上了民族团结进步、共同致富的道路。全乡加强对畲族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区域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建立武陵山区“5+3”经济合作圈有利于这一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和发展,也必将对龙山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积极而有力的推动作用。结合全省及周边省份的区域经济和实际,龙山区域经济定位应为:城市建设以县城、里耶为核心,区划调整以核心乡镇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产业建设应重点发展水电、风能、煤为主的能源建设,以山、水、洞、秦简文化为主的旅游业;以药材生产、烟叶生产为主的农业加工工业;工业建设应重点发展水泥生产和铅锌矿的加工业;交通建设应重点打通秀山至里耶,酉阳至桂塘,黔江至张家界…  相似文献   

19.
冷水江作为资源枯竭的革命老区,拥有锡矿山这样具有红色渊源的百年工矿旅游资源,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实现新的经济增长,成为冷水江革命老区发展转型的重点。文章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发点,探讨冷水江锡矿山红色工矿旅游的发展中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低下等问题,提出满足消费者需求,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打造精品意识理念,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提升供给效率,优化旅游产品要素配置;培育市场主体,完善行业生态;融合相关产业,加大公共文化供给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资源富集但可供开发的区域有限,生态潜力巨大但价值转化的支撑有限。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省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找准适合高原地区生态经济发展路径,实现“两山”理论在青海省的转化,是当下及未来发展的时代命题。本文基于青海省的区位优势、战略定位,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国家公园建设样板区、“双碳”实践先行区、基础功能一体区四个维度分析了青海省产业生态化的愿景;剖析了青海省产业生态化的现状与问题;从产业赋能、枢纽聚能、创新激能、城乡释能、开放拓能、要素助能六个方面阐述了青海省产业生态化的路径选择;最后提出了产业生态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