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直隶既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整个运动的高潮中心.直隶义和团运动始终与士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文章对直隶士绅参加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在前期和高潮时期的表现、以及在义和团运动后期产生分化及分化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直隶士绅在义和团运动中应视为一支进步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百多年前,当人类迈进20世纪门槛的时候,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却是最屈辱、最黑暗的时期。1900年下半年,义和团运动惨遭镇压,众多首领和成员被残酷杀害,首举义旗的义和团重要首领赵三多兵败隐遁。但义和团运动并没有偃旗息鼓、销声匿迹,1901年~1902年直隶广宗县武举景廷宾所领导的抗“洋捐斗争和“扫清灭洋起义,颇具号召力和震撼性。研究这段历史,研究赵三多失败后参加景廷宾“扫清灭洋起义,对于了解景廷宾起义的性质和义和团运动的走向,或许有一定的意义。赵三多,字祝盛,人称赵老祝,1841年5月26日出生于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九一一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是革帝国主义的命”,“反对帝国主义走狗清朝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这六十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不断发展的结果。虽然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无力和世界已经进到帝国主义时代,这次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终于被反动的买办军阀篡夺了领导权而遭到失败;但是革命的结果毕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  相似文献   

4.
<正>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提出的主要政治口号。对于这一口号的评析,是义和团运动史讨论中的焦点之一,也是全面估价义和团历史作用时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扶清灭洋”口号作些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一自1898年10月在直、东交界的冠县一带,赵三多、闫书琴领导的义和拳最先提出“助清灭洋”的口号起,山东、直隶各支义和团都陆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1899年10月11日,朱红灯的义和拳队伍在平原杠子李庄战斗中树立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  相似文献   

5.
王利民 《河北学刊》2013,33(1):78-81
景廷宾起义发生前,直隶地区灾荒频发,给灾民的精神和心理带来沉重的创伤及压力,从而孕育着社会诸多不安定因素。与此同时,中外民族矛盾也因直鲁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以及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丑条约》的签订而逐步走向激化。景廷宾起义发生后,中国社会各阶层均表示了极大关注,具体表现为:景廷宾领导的抗"洋捐"、"洋差"斗争引起了清各级官员的密切注意,并对该事件作了认真反省;清军对起事民众的恣意绞杀则使民众抛弃了对清廷的幻想,进一步觉醒;媒体的广泛关注对于广、巨民变的走向及清廷对事件的处理也起了一定作用。应该说明的是,景廷宾起义失败虽为历史必然,但其对中国后来之革命者却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与鞭策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八九八年七月,四川大足余栋臣再次起义,首树“顺清灭洋”旗帜。同年十月,义和拳在山东高橥“助清灭洋”的旗帜而兴起。这些斗争都是以反对洋教为主要目标的起义,是近代教案的继续与发展。因此,探索“扶清灭洋”思想(或“顺清灭洋”、“助清灭洋”、“保清灭洋”、“辅清灭洋”等)与近代教案的关系,显然是很有意义的。一“扶清灭洋”,诚然是一八九八年余栋臣起义第一次提出来的,但事实上,它却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直至义和团运动的主题思想和政治纲领。“扶清”的“清”,是指朝廷、皇帝、国家。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传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近代现代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 中国近代与现代的历史是改革与反改革、开放与反开放的历史.1840年,清朝封闭的国门虽然被坚船利炮打开,但是中国仍然有一股超强的力量试图闭关锁国,致使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国门时开时闭,中国人民的命运时沉时浮——太平天国虽然引进了洋教,但总体上仍然排外;第二次鸦片战争,爱国与愚昧并存;洋务运动,试图微启国门,进行经济领域的开放,但不进行政治领域的改革,直到甲午战争宣告了这种机会主义开放的失败:1898年戊戌变法,试图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被腐朽的清朝统治者镇压了;1899~1900年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要消灭一切西方科学文明在中国的痕迹,拔电杆,毁铁路,烧学校,同时为慈禧太后所利用,杀戮全国各地的维新志士和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8.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庄重大的事件,至今已九十周年了。对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即就建国后在义和团运动问题讨论中,也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自发的农民战争,是一次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翦伯赞《义和团运动》,见《历史教学》1958年第11期)“义和团的农民革命运动象火山突然爆发一样,以山东为中心涌现出来”,“它构成近代史前期第二次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反复发生的农民革命、农民战争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直隶士绅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隶义和团运动之始终与士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文章对19世纪末直隶士绅的状况,包括:构成、特点、心态等作了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探究19世纪末直隶社会结构及直隶士绅与义和团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直隶山东义和团运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隶与山东是义和团运动的发祥地和重要活动中心,两省的义和团运动从1898年兴起之时既有着密切的联系且相互影响,并表现出一些相同及不同特点。但长期以来,人们侧重于研究山东的义和团运动并过多强调其作用与影响,而对直隶义和团运动则缺少必要的研究。本文不囿成说,拟从运动的兴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整整60年了.60年风雨沧桑,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现在回顾人类历史上这一无与伦比的壮举,仍能深切感受到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深远影响.红军长征胜利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可以归结为: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开创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国革命走向不断胜利的基础.一、红军长征胜利,彻底结束了中国革命长期在胜利和失败相互交织中发展的徘徊局面,开创了中国革命进入不断胜利的新起点.在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励的英勇斗争.从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这些中国人民的民族革命斗争,虽然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  相似文献   

12.
“生产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居然也要向共产主义‘过渡’,只会使人民的事业受到挫折。”张闻天同志这字字含血、掷地有声的语句,是对“穷过渡”的愤怒控诉和无 情鞭笞,也充分显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人民的无限深情。 “穷过渡”之风,在我国的流行为时已久。以手工劳动为主体的广大农村,短时期内,生产关系的变革却是一跳再跳。到了一九五八年,甚至提出要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吃饭不要钱,经济不核算,幻想在三五年内,用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把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具有强烈时代性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但它所采取的却影富有旧式农民运动传统的反抗斗争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当与它的组织形式、思想意识分不开。 “义和拳”是义和团的最初组织形态。它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二月首次出现于山东冠县十八村和直隶威县沙柳寨一带,是赵三多的梅花拳队伍改名的;继而在光绪二十五年七月,由朱红灯倡立于山东恩县、平原一带。这两支组织都同乾嘉以来的义和拳有密切的历  相似文献   

14.
<正> 山东历史学会1980年年会于9月22日至25日在泰安举行。会议总结了学会一年来的工作,研究了明年的工作安排。会议以义和团的评价问题为中心内容,着重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学术讨论。会议共收到论文55篇,其中关于论述义和团问题的有45篇。会上各抒己见,自由讨论,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问题,有四种意见: (一)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只反帝不反封。持这种观点的同志,从义和团的口号、揭帖、活动实践以及清朝官僚的奏折等方面进行了论证,认为“扶清灭洋”,就是“扶”清政府,“灭洋”是为了“扶清”,即所谓“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义和团同官兵的一  相似文献   

15.
1898年春夏间,四川大足人民掀起第二次反洋教斗争时,打出“顺清灭洋”的旗帜。他们所进行的斗争,影响邻近数省及四川三十余州县,使中外为之震动。1900年夏,四川二十余州县人民响应北方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举起“顺清灭洋”的旗帜,掀起打教堂、逐教士、起“勤王”之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表达了四川人民同全国一致抗击外侮的决心。1901年5月前后,四川东部地区又出现“灭清剿洋兴汉”的口号,并成为1902年全川义和团大发动的战斗纲领。这场斗争,是继北方义和团运动以后,全国规模最大的反清反洋教的武装大起义。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扶清灭洋”思想与近代教案的关系》①(以下简称《关系》)一文中,曾提出“扶清灭洋”,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直至义和团运动的主题思想和农民与官绅联合反对洋教的纽带;参加反对洋教行列中的地主士绅,主要是该阶级中的顽固保守派,等等。文章发表后,听到一些不同看法,但都认为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讨。为此,不揣冒昧,仍按原来主题,就官绅反对洋教的原因和目的,以及“扶清灭洋”思想不能振兴中华等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以裨有助于对传教、教案和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和讨论。一、官绅反对洋教的原因官绅参加反洋教斗争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反抗外来侵略,保卫社稷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了夺取原料产地和市场,西方列强用大炮作为支柱,以“布道运动”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开拓市场、占领殖民地的争夺。地大物博的中国,成为他们猎取的重要目标。然而,清王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阻挡他们进入中国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7.
义和团运动作为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自发斗争,毫无疑问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义和团群众最响亮地喊出“最恨和约,误国殃民”,揭示了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灾难。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态度较之几乎同时的维新派更加鲜明一些。但是,在抵抗侵略与学习西方的关系问题上,义和团则要比维新派落后得多。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还告诉我们,仅仅依靠所谓的“民气”,而没有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科技作后盾,没有稳定清明的政治环境为条件,也难以有效地抵抗贪婪成性的侵略者。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是中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遭受的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同时,它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成为中国人民在新的世纪里走向新的更高形式斗争的一个必经阶梯,也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从“长时段”角度,可将晚清华夷观念解体崩溃的过程分为“松动期”、“解体期”、“开始崩溃”和“最后崩溃”四个时期。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及最后一个藩属国的丧失,标志着晚清华夷观念开始走向“崩溃”;而义和团运动时期,在民族空前危机的形势下,虽然传统的华夷观念重新走向“炽烈”,但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晚清华夷观念宣告“最后崩溃”。  相似文献   

19.
震撼中外的义和团运动,高擎着两面旗帜;一面是“神助灭洋”,一面是“扶清灭洋”。然而,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将“扶清灭洋”当作义和团唯一和统一的旗号,“神助灭洋”则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结果,不仅弄得义和团的旗号,不白真相,面目亦非;而且,对于“扶清灭洋”的评价,也众说纷纭,纠缠不清。因此,搞清义和团的旗号(或口号)问题,便显得十分必要。 (一)“神助灭洋”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和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对孙中山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和鼓舞。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完全是一场由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侵略而激成的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民族自卫战争;它一方面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力量,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农民阶级的愚昧与排外等弱点。孙中山还高度评价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及其对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可以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与义和团运动不仅在时间上有承接关系,而且还存在着某种历史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