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安石是中国 11世纪的改革家”,这是列宁的一个著名论断。受此影响, 20世纪一百年来的王安石研究主要侧重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及其政治实践。这样,“荆公新学”的学术内涵及其意义就未能得到充分彰显。李祥俊博士《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11月出版 )可以说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探讨和展示王安石学术思想的专著。 一、《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的基本内容   该书以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传承、流变为线索,以传统经学、儒学、子学、佛学和道教的学术派别之划分为框架,分析王安石对各派思想的评价及其对各派思想…  相似文献   

2.
国柱同志: 接读来信和论文《论王安石》,得悉努力学习,读书写作,至慰远怀。你阅读《王文公文集》后,即写出论文,甚好。前两章关于哲学和政治方面,大致尚佳。关于王安石的思想来源,属于儒家,不是法家,本文已能自圆其说。为了深入一步,王安石《答曾子固书》,可以深深见到王安石的思想的治学精神与得力地方。治经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周梦江先生在《陈傅良先生文集》序言中认为“南宋学者都将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的观点 ,提出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 ,陆九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有高度的评价 ,说陈亮把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也无不可。而叶适并没有把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 ,相反认为变法的失败是北宋之亡的原因之一 ;他对王安石变法基本上是肯定的 ,虽有批评 ,也是一个改革思想家对另一个改革思想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诋《春秋》为“断烂朝报”,历来为千年来的学术公案。或以为王安石尊《春秋》,故无“断烂朝报”之说;或以为王安石贬《春秋》,而有“断烂朝报”之说。笔者认为,王安石是轻视《春秋》的,且也说过《春秋》为“断烂朝报”之类的话,但是, 王安石所言《春秋》为“断烂朝报”是特指其弟子陆佃、龚原对《春秋》的注释,而非孔子删削之《春秋》;对于孔子删削之《春秋》,王安石虽不甚尊崇,但作为封建士大夫王安石不能也不敢公开诋诬之。王安石之所以轻视《春秋》,是因为《春秋》的主旨与其变法思想相抵触。  相似文献   

5.
荆公新学的创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公新学是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也是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中的主要学派。它是因北宋中期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当时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王安石在世期间,荆公新学经历了创立与发展两个时期。一、荆公新学的创立期荆公新学创立于嘉(1056~1063年)、治平(1064~1067年)年间,其主要标志是《上皇帝万言书》《淮南杂说》《洪范传》《易解》等著作的刊行。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是荆公新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作。《上皇帝万言书》:清蔡上翔《王安石年谱考略》将其系…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变法,从南宋到明清,大多数人全盘否定,少数人持肯定态度。建国以来,情况相反,大多数文章加以肯定,赞扬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功勋。但同样也有少数文章表示异议。 近读《评王安石变法》一文,作者对变法失败的原因的探讨精神和某些见解是可取的,这对研究王安石变法的思想、精神、内容以及变法中的经验教训,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易卫华 《河北学刊》2012,(4):97-100
王安石的《诗经》学主要是在庆历学风的影响下产生的,庆历经世致用学风、尊《序》风气、疑古学风和性情思想等,对王安石"据《序》言诗"、《诗序》作者观及《诗》学性情论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的《诗经》学主要是在庆历学风的影响下产生的,庆历经世致用学风、尊《序》风气、疑古学风和性情思想等,对王安石“据《序》言诗”、《诗序》作者观及《诗》学性情论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九百年前,为了挽救北宋王朝的统治危机,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政治改革,改革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效果也不如想像得那样好,然而他还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闪闪发光的东西。这次改革只进行了十七年,便令人遗憾地失败了。改革为什么会失败,作为历史教训,进行一些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1、从指导思想看——平均主义 难医百病 任何一种政治运动,都是在某种思想指导下行事的,王安石变法自然不会例外。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原则在指导王安石的变法改革呢?史学界迄今尚无定论。不久前,我在《安徽史学》1986年第2期发表了《略论王安石变法的平均思想》一文,提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灯下漫读,《王临川全集》卷六十四有—篇《材论》,很有些发人深思的地方。 人才得失,事关国家的盛衰安辱。这是王安石《材论》中十分突出的思想。他说;“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寥寥数语,言简意赅,反映出这位“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在人才问题上卓越见解。他的这一思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取材》,《兴贤》、《委任》等篇中,也都一再得到阐发。王安石纵观历史,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得出:“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相似文献   

11.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北宋的一代名臣。由于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建国以来被说成是“守旧派”、“顽固派”。“四人帮”统治时期,司马光更被诬之为“复辟派”、“复辟狂”。近年来,史学界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将1980年以来司马光研究中提出的新观点,简述如下。关于《资治通鉴》以前,史学界一致肯定《资治通鉴》是历史巨著,但对司马光的政治及史学思想,大多持否定甚或冠之以“反动”的态度。在1982年10月郑州举行的宋史讨论年会上,许多史学家仍然认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内容丰富、有很大价值的历史巨著。书中有很多值得肯定的东西。但是,《资治通鉴》这部书有强烈  相似文献   

12.
李波 《晋阳学刊》2009,(4):110-113
王安石学派是庄学史上特有的治《庄》群体。此派自觉地以王安石为宗,并在王安石庄子学思想的基础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儒学化特色。他们彻底消解了庄子与儒家的对立,将庄子思想颠覆,使儒道二家合二为一。这种以儒解庄的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觏,字泰伯,宋建昌郡(即今江西)南昌人。生于公元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死于公元1059年(宋仁宗嘉佑四年)。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一生好学,考进士未中,以教学为生,被称为盱江先生。晚年(公元1050年)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升为直讲。一生著述不少,由后人编为《盱江文集》(或称为《直讲李先生文集》)。李觏和王安石、张载处于同一时代,是一个具有革新思想的哲学家。据王安石说,他们之间有过交往,并有许多共同的思想。在李觏的著作中,象《富国策第一》、《富国策第五》、《富国策第六》、《安民策第一》、《平土书序》、《原文》和《礼论第一》等等,许多都涉及到了社会的政冶、经济和伦理道德问题,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哲学史上自管仲以来的唯物主义倾向,提出了不少在欧洲哲学史上直至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和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才能提出的新思想和新见解。如果说,与他同时代的张载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把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谢灵运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性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晋、宋之间,出现了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位大诗人。他们的出身、经历、思想和作品风格都有很大不同,成就也不能齐足比肩,但后代的诗人却常把他们并称“陶谢”,比如杜甫的“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王安石的“未怕元刘妨独  相似文献   

15.
本刊专讯: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云南分会筹备会和《中文信息》云南采编部接受湖南省电子计算机汉语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邀请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单位的12名专家组成了评审委员会,于1996年8月14日至16日在云南昆明对“电子计算机汉语PPA”进行了评审。由冯志伟(评委主任)俞士汶、苏培成、尹斌庸等12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认真听取了“电子计算机PPA”发明人罗海清先生和湖南省电子计算机汉语发展有限公司范炳祥先生有关此成果的研制报告、技术报告,审阅了《PPA汇报材料》、《PPA操作使用说明书》、《PPA速成教材…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咏史词刍议□刘水根王安石历来不以词作称著于文坛,然而他的词,尤其是咏史词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却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王安石的咏史词共有3首(一说4首),即《桂枝香》(登临送目)、《南乡子》(自古帝王州)、《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虽说只3首,...  相似文献   

17.
后世论王安石变法,批评者很多。明代陈汝锜《甘露团长书》说:“介甫以新法负谤于当时,贻指摘于后世,善状不彰,而恶声嘈嘈满耳,此古今一大冤案!”史学界有一种观点,以为安石身后所以长期遭非议,大理学家朱熹起了决定作用,时至当今,这一问题应予辨正。笔者以为,首先,朱熹以理学家身份曾不遗余力地抨击新法,他的批评对后世评价王安石变法影响极大,但朱熹对王安石的社会政治思想并未一概否定,在若干方面倒做出了肯定评价,他在任地方官时的许多施政措施,更直接承袭了王氏新法。其次,朱熹对王安石的抨击并非如某些人所指责的那样,是“深文诟病”、“恶声嘈嘈”的谤诬之辞,而是言之成理,反映了朱熹对社会变革问题的认识深度。澄清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入研究王安石变法,更有利于深入研究朱熹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活动。  相似文献   

18.
“终结”前的赘语──向杨曾宪、陆梅林诸先生请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十分赞同杨曾宪先生在《关于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的几点浅识──兼向陆梅林、朱立元先生请教》①一文中提出的一个观点:在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中,随着陆梅林先生《<巴黎手稿>美学思想探微──美的规律篇》②一文的发表,特别是对《手稿》中关于两个“尺度”与“美的规律”一段论述的重译与辨折,“国内学者继续从‘两把’不同‘尺度’角度对‘美的规律’推演的努力,可以从此终结”了。然而,这并不等于同意为“终结”论打上句号的一些“盖棺论定”性结论。现求教于杨、陆两位先生和广大读者、研究者。众所周知,《1844年…  相似文献   

19.
"性有善有恶"人性观是王安石成性论的理论前提。王安石的成性论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工夫论,还蕴含了一种政治理想和国家观。作为道德修养工夫论,王安石成性论包括道德修养的具体方式、方法,成性的阶段、过程等。作为王安石政治思想的重要方面,成性论蕴含了王安石的政治理想及其对君主、政府、国家之作用的思考。王安石成性论与董仲舒、张载的成性论有同有异,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侃先生曾在《通俗编》书眉施评语二百多条,学界尚未注意到。评语中蕴含了词源研究、词汇训诂研究、文字研究、音韵与方言研究、民俗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内容。研究这些评语在明清俗语辞书研究、理解黄侃先生语言文字研究上的成绩以及在研究汉语词源、训诂、俗字、语音等各种语言文字现象方面均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