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期望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风险大、技术门槛高以及创新具有系统性和公共物品性等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扶持及其支撑体系构建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2.
目前各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存在概念不清、选择方法不可比较、缺乏实证基础等缺点,这是造成一些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同质化、重复建设等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明确界定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础上,发展出一种适用不同区域、具有可比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测定方法(交集法),并利用统计和投入产出数据对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综合测评和选择.结果表明山东省所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如节能环保、新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文中从政策导向、政策协调、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四个维度对当前的政策支持现状做了分析。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产业选择过度趋同、技术与政策锁定风险、区域创新系统不成熟、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结合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文章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配套政策、完善评估机制等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及其自主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导设计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链的时空分布,随着主导设计的逐渐形成和产业生命周期的演进,产品的自主创新从整合式架构逐步演进到模块化设计,产业网络形态及产业组织模式也不断演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阶段,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着不同的机会窗口,企业和政府需要关注每个阶段不同的关键成功要素,采取不同的自主创新和产业网络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陕西要借助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具有国际视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探讨其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陕西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突破制度性障碍,切实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二是,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端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三是,着眼于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围绕全产业链条支持产业自主创新;四是,促进科技和金融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中的促进作用;五是,着力培养和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储备人才;等等。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述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中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抉择,系统地了解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状况,梳理科技革命、金融危机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联系以及我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措施等,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也是实现和维护区城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以海西经济区为例,深入剖析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困境及策略选择,分析表明,区域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平衡、科研基础区域差距悬殊、区域产业关联度不高及配置能力不强、区域经济利益依存度低是当前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而成功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定位、发挥区域中心城市领头雁的引领功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性市场、在强化区域经济利益依存关系基础上深化区域产业合作将是实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空间布局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中原经济区规划目标、完成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要打通这条路,充足而适合的人力资源是不可或缺甚至是首要的要素。中原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供需目前处于严重脱节状态,因此,应通过凸显工程硕士培养特色,与战略性新兴性产业人才对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探索新兴产业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等手段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方政府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政府。目前在地方政府层面存在着一哄而上、要素缺乏、激励失当和市场模糊等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加强规划、增强要素供给能力、完善财政激励政策、帮助产业培育和开拓市场以及加强协调和监督考核等措施来实现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正在中国产业构成中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加强产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前瞻性,同时大力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力度,以体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以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演进的内生动力,从而大大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培育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热潮。对新疆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技术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而凤电产业、煤炭清洁利用产业、煤层气液化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带动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特征、培育模式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因其创新驱动、知识溢出、产业放大和自我升级特征而成为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的主要培育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政策应该超越政府干预取代市场机制的误区,超越对特定产业定向性扶持政策的误区,超越仅仅把新兴产业集群看作静态和封闭系统的认识,超越不根据地区实际"一窝蜂"打造"产业链"或是"产业集聚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竞争背景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释地方政府竞争背景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问题,文章在对地方政府竞争行为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拓展了地方政府的效用,认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地方政府的效用不仅包括政治晋升、经济增长,还应有民生乏利性.同时,通过分析地方政府竞争格局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各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中的若干参考性标准.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支撑作用,是未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孕育者,也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不仅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契机,也为民营企业带来新的产业机会、市场机会和政策机会。基于民营企业参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诸多约束,一方面,民营企业需要在挖掘自身市场潜质基础上,提炼能力,找准突破方向和进入领域;另一方面,政府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优化产业政策和竞争环境,培育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能力,为新兴产业营造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条件。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确立后危机时代国家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其本质上是科技和市场双驱动的产业。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构成、分布及集群发展现状来看。各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很强的同构性,因此也具有更多的共性信息资源需求。进一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服务主体即政府决策者与管理者、企业经营者、科技创新人员的信息资源需求,同样可以发现,他们的信息资源需求存在更多的共性。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基于传统产业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当前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分析基于传统产业激发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行性,从"契合国家产业政策"、"区域产业现有基础"和"契合区域经济社会现实需求"三个维度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不同类型的传统产业转型的适用路径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战略有所差异。以L县传统产业为例进行的分析表明,三维度综合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为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加快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实背景出发,结合发展形势和需要突破的瓶颈制约,推动福建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坚持走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路子;坚持走自主创新与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的路子;坚持走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路子;坚持走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壮大与培育新型企业相结合的路子;坚持走发展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的路子。促进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是: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促进产学研联合,突破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约束;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培育新兴产业消费市场,拓展新兴产业市场空间;实施招商选资战略,积极承接国际新兴产业转移;实施人才开发和培养工程,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以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信息网络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也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作出了战略部署.曹妃句作为中国科学发展示范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应积极发挥其自身区位、资源、产业、制度优势,确定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