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的刑罚执行方式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目前我国正处于试点阶段,刑罚观念的落后、相关法律的缺位以及专业社区矫正人员的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因此,转变刑罚观念,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以及培养专业社区矫正人员是社区矫正制度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区矫正的现状与法治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晓燕 《中州学刊》2006,(3):100-103
我国是一个有着浓厚重刑主义传统的国家,目前仍以监禁刑为刑罚体系的主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背景下,面对国际行刑领域成本低廉的社区矫正制度的蓬勃发展,适宜地定位我国社区矫正的内涵,准确把握我国社区矫正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法律完善,无疑将对我国举步维艰的司法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区矫正的法律属性,主流观点是将其看作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一种行刑方式.然而,笔者认为,依这种观点构建中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存在诸多弊端.社区矫正不属于刑罚执行方式,不宜纳入刑罚体系,它应当是现有刑罚执行制度以外的一种全新的犯罪预防模式.社区矫正与刑罚执行有着本质的不同.社区矫正的主体是社区,不必拥有刑罚执行权,其实施的内容是矫正,不是惩罚,其矫正的对象也不仅限于罪犯.社区矫正与现有刑罚执行制度没有冲突和矛盾,不用对既有法律作大的修改.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刑罚方式和刑罚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社区矫正制度有利于防止服刑人员交叉感染、防止罪犯形成监狱化人格,能够对缓刑起强化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刑罚成本,也有减轻服刑人员及家属的经济困难,对青少年犯罪具有特殊意义.应完善立法,将社区矫正制度法律化,明确社区矫正的刑罚体系地位,大力培养社区矫正专业人员和志愿者.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作为与监禁矫正相互补充的刑罚执行机制,顺应了现代刑罚理念,符合世界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它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提倡人性化刑罚的当今,美日等国家非常完善的社区矫正机制对我国刑罚执行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我国社区矫正的执行范围入手,探讨当前执行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如何构建我国社区矫正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区矫正法律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区矫正的法律渊源应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法律文件渊源。目前我国没有形成完善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规范性法律文件与刑法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纷繁杂乱等现象。建议尽快修改《刑事诉讼法》、制订《社区矫正法》或《刑事执行法》,允许制订地方性法规,形成刑法、刑事诉讼法为先导,《社区矫正法》或《刑事执行法》为主体、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为补充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论社区矫正与社区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行刑方式,是将符合条件的犯罪人置于社区之内进行矫治,这就需要以发育良好的社区为支撑。我国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及实践做法都非常重视社区的作用,但实际运行之中社区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都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原因是我国的社区矫正本身就是政府主导型的行刑处遇模式;我国的现代社区尚未发育完好。我们必须加强现代社区的培育,在社区的发展壮大之中,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轻缓化交织而成的复杂语境中探寻我国刑罚制度革新的破题思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导源于英美法系的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开放式刑事处遇,不仅能够因应宽严相济与刑罚轻缓化在刑罚制度层面之宽缓、谦抑、人道的现代性吁求,并且其秉持的行刑社会化理念也有助于在犯罪人与社区之间构筑良性的互动关系。当然,社区矫正能否顺畅实现本土化从而成为法律移植的典范还倚赖其内在的制度设计以及与整个刑罚制度的外部衔接机制的合理化构建。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我国预防犯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社区矫正,可以避免给犯罪行为轻微、后果不太严重的未成年人过早贴上犯罪“标签”;可以避免未成年犯在监狱中“交互感染”,学到更多的犯罪技术;符合现代刑法的三大价值目标———公正、谦抑、人道。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应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理念,完善各级各类立法,变更社区矫正执行主体,同时要注重借鉴他国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中执行主体不清、职责不明的缺陷是阻碍这一制度有效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此设立以社区矫正官为执行主体、社会志愿者为工作主体的二元主体结构,对实现社区自治为主的社区矫正模式、体现社区矫正的社会化属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指代在社区矫正领域内开展的社会工作,并指出它与矫正社会工作、社区矫正工作、司法矫正工作的区别和联系。对"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研究进行整理分类,可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探讨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的关系;另一类着重探讨社会工作该如何在社区矫正中发挥作用。随着"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研究的深入,形成了几个研究热点,其中包括对青少年矫正对象的研究,矫正对象个案社会工作研究,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方法研究。通过文献综述,也发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研究的薄弱点,妇女、老人等矫正对象研究较少,缺乏微观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研究等,仍需研究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区矫正目标的有力保障.围绕社区矫正的目标,要促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就必须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提升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能力;完善社会工作的政策体系,构建社区矫正的制度条件;实现社区工作与社会工作相结合,夯实社区矫正工作的群众基础;重视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14.
社区可持续和谐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安全和稳定的社区环境为前提。随着行刑社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把轻刑罪犯放到社区内服刑的新型罪犯处罚模式开始在我国新兴起来,但同时给社区环境的安全与稳定也带来了一定压力。本文拟从社区矫正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缓刑着手分析,阐述如何完善缓刑执行,提高城市社区环境,促进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是源于西方国家的一项司法制度,引入我国后,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社区制度性功能定位,社区矫正将会失去其原有的品性,最终演变为社区的矫正.当前实践中的社区矫正制度种种困境根源在于对社区功能的误解,其根本的出路在于重塑一个具有共同的利益和情感基础的、能对其成员进行教化的社区.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与当代社会学的使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社会学的深层理念出发,通过社区矫正与监狱矫正的对比分析,论证了社区矫正的纵深发展在及时、全面、有效地帮助国家和社会解决实际问题上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监督是新形势下法律监督工作的重大课题,检察机关应积极行使检察权,履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职责。人民检察院可通过转变观念、完善组织、明确对象、划定范围、畅通信息和整合方式,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武汉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实证调查可以看出,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初步形成杜区矫正的组织体系、建立初步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有益的进步,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对社区矫正认识有偏差,适用的对象偏少;现行法律规定滞后;矫正工作人才匮乏;社区矫正工作矫正教育不足;矫正工作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待遇保障不足.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加强社区矫正的宣传,完善社区矫正立法.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执行机构,确保经费保障,丰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方法,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力度,推动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概念在学界一直有争议。《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纳入刑法体系,自此越来越多学者将社区矫正定性为行刑方式。社区矫正对象重构的前提是相信矫正对象错误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可以纠正,这与人本主义思想相符。人本主义认为人具有内在的向上动力,社区矫正就是要帮助矫正对象发掘这种内在动力。社区矫正应作广义理解,突破行刑定性,在适用对象与期限上适当延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已运行10年,其中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并没有形成一套独立的工作体系.在实践中,社区矫正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矫正方案与成年人没有区别,该方案明显不符合未成年人的需要,亦缺乏应有的科学性.为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我国应从矫正方案科学化的角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制定矫正方案和矫正项目,从而使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真诚悔罪、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