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很多民族地区以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切入点,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国内外学者对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国内外研究的触角涉及地理学、旅游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探讨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主体、利益相关者、模式解读、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路向。实际上,当前研究中对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创新路径探讨仍有提升的空间。新时代探讨民族乡村旅游路径创新与政策协同,研究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能帮助从业者发掘新的价值增长点,能推动乡村振兴更好更快发展,具有显著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文章探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加强一体发展立法,统筹乡村旅游体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拓展乡村旅游空间;丰富产品服务业态,打造特色特有品牌;强化IP产品创造,凸显运行主体价值;完善政策体系关系,推动融合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2.
何晓波 《理论界》2014,(1):65-67
民族地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是一种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民族同胞通过开发、传承具有悠久历史和本村特色的民族手工业,而走上"一村一业"的传统农村产业结构重大转型的新型乡村社区发展方式。这种模式不仅仅带动乡村社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带动乡村既保留浓郁乡土特色、本真民族文化,又走上与现代城市生活等值的新型乡村生活。这种模式对类似同质性的农村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社区参与是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让当地居民有效参与到旅游规划中,发挥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是民族地区展示文化特色旅游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自然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方面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提出能够使当地居民更好的进行社区参与、在当地大力发展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全新的旅游发展定位下,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应得到更科学的整合和利用。本文以最具云南省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特色的云南民族村作为研究区域,构建云南民族村旅游资源指标体系,通过运筹学理论AHP模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民族村民族文化底蕴较好,具有较高的参与价值和观赏价值;研究区环境条件对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支撑不足;游客对民族文化的参与互动是当地旅游资源发展的重点。应从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考量来优化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并突出自然和人文特征,保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互补性和共通性,以便合理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乡贤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成为地方"美丽乡村"建设中坚力量。分析乡贤参与乡村旅游的动机和模式,结果显示:(1)乡土情结是乡贤参与乡村旅游的主要推动因素;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是乡贤参与乡村旅游的主要拉引因素;宗族情感是乡贤参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情感因素;土地及不动产是乡贤参与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本考量;(2)乡贤参与乡村旅游模式大体有"出租土地、不动产和声誉"、"作为协调人"和"作为投资的主体"三种模式;(3)知青乡贤是福建内陆乡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和特色力量;90后大学毕业生,在父母辈乡贤的引导下,通过农村淘宝等"互联网+"的新模式参与乡村旅游,在农村创业,成为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亮点。  相似文献   

6.
开发具有当地特色且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是目前我国旅游市场上急需的.响箭是西藏工布地区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文就响箭被开发为旅游产品的优势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民族建筑、民族风情与民族特色产品吸引了游客络绎不绝前来,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更是得到了诸多关注,民族地区的歌舞、节日、习俗等都是当地民族独一无二的瑰宝,但在今日社会,即使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创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策略十分重要。目前,大部分民族地区还存在着旅游资源利用率低、吸引力不强、知名度低等问题,更有部分民族地区没有重视适度开发,导致过度消费旅游资源、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特色农业旅游与民族民间文化生态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特色农业旅游以广泛散布在乡村的特色农业文化为主要对象 ,是对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特色农业文化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生态旅游开发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开展特色农业旅游可以通过提升文化品位与注重生态关怀来实现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西部旅游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开发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但是,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发现旅游开发在给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会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将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大都市郊区、郊县兴起的以休闲农业为主的新兴产业.本文通过对南京市郊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的调研和分析,评述了乡村旅游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并根据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经营模式日渐丰富和成熟的特点和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要注重开发模式综合化,深挖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内涵,强化本土文化特色,加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晓军  张惠鲜 《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04-106,110
桂西南壮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桂西南地区在对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应注重开发模式的选择,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突出特色与名牌开发原则、吸引参与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等基础上,重点对壮民族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间艺术文化、民族体育文化等方面进行开发,在开发中应注意处理好点与线的关系、自然旅游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加强宣传和促销以及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本研究从文化创意的视角探讨了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模式,即通过文化创意推动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地区朝着特色乡村旅游聚集区的模式转变,并提出了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聚集区的五大路径,为都市旅游者提供近距离的、文化内涵丰富、体验性强的乡村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3.
文化艺术旅游是以有形的和潜在的文化艺术资源作为旅游载体,具有一定艺术性、鉴赏性和传承性的旅游体验形式,它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探讨文化艺术旅游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有助于界定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的开发范围。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丰富多彩,神话传说、音乐舞蹈、信仰婚嫁和服饰美术皆是凉山彝族的文化瑰宝。在尝试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主题节庆和文化艺术博物馆等开发模式后,实景舞台剧是文化艺术旅游开发成功模式的又一发现。因此,建议策划《彝·印象》实景舞台剧以填补凉山彝区文化艺术旅游开发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14.
宋秋 《学术论坛》2012,35(9):130-134
作为文化旅游产品需求方的旅游者与作为供给方的民族地区在旅游发展中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购买能力和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可以将文化旅游者分为四种类型;同时按照生产者是否为当地人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将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分为四种形式。这样分类可以找到旅游者与文化旅游产品生产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于文化旅游产品的差异性选择,以及不同文化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差异性适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转型与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循环经济理念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天然的关联性。实现四川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应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统筹考虑生态保护、旅游扶贫与致富、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及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等战略目标,加快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转型与升级,扩大其辐射与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独特的语言和绚丽的文化.羌族传统文化主要保存在羌族释比经典之中,其主要成分是多神崇拜的精神信仰.如今,羌语和羌文化都日渐式微,确立和推广羌族共同语将有助于保护羌族语言文化.尤其是5.12大地震之后,羌族的物态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损毁,同时,其语言与文化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在灾后做好保护与传承羌族的语言与文化工作,成为当前学界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的滞后成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其根本原因在于开发者没有认识到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符号消费本质及其符号价值.文章基于符号学理论,从旅游者动机、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符号系统、象征交换三个方面,以羌族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为例,对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符号消费本质及其符号价值体现进行了探讨.只有以符号开发为工具,以民族文化为资源基础,才能使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旅游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其目标市场定位为城市居民,目的是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我国农耕文化悠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存在盲目开发、缺乏规划与管理等问题,必须统筹规划、注重特色、强化品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有机结合与共生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努力探索以期解决的热点问题.文章以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两次转型为研究对象,指出一条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嵌合的有效途径,这条途径使民族传统节日在旅游驱动下摸索出一条生存和发展之道,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的互动发展,成为中国民族地区传统节日在旅游开发中的典范,具有代表意义.同时也为当下的热点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凉山彝族火把节由乡村蔓延至城市,由边缘走向中心的成长过程代表了中国未来民族地区传统节日的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的文化转向——以江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随着中国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与能力的提高,乡村旅游已经步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游客之所以青睐乡村旅游,除了在乡村旅游中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体验乡村古老的、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因此,不断提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含量无疑是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