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禹偁与宋初文学新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宋初的文坛上,王禹偁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在创作理论上,他强调恢复古道,宣扬道统,在创作实践上,力求以古朴淡雅的文风,矫正宋初文坛绮縻工巧与艰深苦奥的颓风。他的创作主张和文学实践,首开欧阳修诗文改革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宋初三朝的崇文风气与文风的演进程杰北宋诗文革新的历史起点可以追溯到宋初柳开、王禹等人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但就宋初文坛的整体情况而言,柳开、王禹等人代表的文学复古革新倾向却没有发展为文坛的主流。当时文坛最为壮观的是佑文政策刺激下崇文风气的形成与诗赋创作的...  相似文献   

3.
王禹偁,字元之,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年)。晚年贬谪黄州,世称王黄州,一身著述颇丰,现存《小畜集》、《小畜外集》共四十三卷,是研究他思想的直接资料。此外,还有《承明集》十卷,《奏议集》十卷,《后集诗》三卷,《五代史缺文》一卷,惜皆佚失。  相似文献   

4.
<正> (一) 王禹偁在《自贺》一诗中说:“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可以看出王禹偁的诗作与白、杜的关系?幼艿姆矫胬纯?杜甫、白居易对他的影响也并不是相等的。稍晚于他的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赞叹说:“放达有唐唯白傅,纵横吾宋是黄州”(《读王黄州集》)。这不仅恰切地评价了王禹偁诗作在宋初文坛上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准确地指出了王、白诗作间的  相似文献   

5.
<正> 王禹偁在北宋初期文风颓败之时,打起了“革弊复古”的旗帜,对晚唐五代浮艳的文风进行了有力的挞伐。他强调为文取法韩、柳,诗歌学习杜甫、白居易的有为而作精神,为欧阳修等人掀起的诗文革新运动开了先声,遂成一代前驱。宋初文坛深受晚唐五代文风影响,唱和之诗风靡一时,“苦吟”诗人争相涌现,以逃避现实,歌时颂圣为能事的各种文学流派充斥文坛。晚唐五代由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经济日趋衰退,多数文人墨客钻进了与世隔绝的书斋,或吟唱用典繁杂的“闺闱诗”以自娱,或  相似文献   

6.
王禹偁为宋初宗白诗风中七律创作最多且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其七律基本以应酬为主,但走出了宋初的台阁之风,颇得江山之助,对于北宋七律题材颇有开拓之功。其七律语言直率,多议论,章法顺畅流走,不太讲究结构布局,明显偏于白居易七律风格,又具有杜诗沉郁含蓄和晚唐清丽工整的特征,体现出一种整合性诗风。这种诗风已含有宋诗渐变的因素,以议论为诗、重理性、以文为诗、重叙述铺排的特征都已逐露端倪。其诗文理论与实践对北宋中期的诗文革新运动起着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田锡辞赋的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培 《文史哲》2001,(4):75-79
宋初文坛承接五代平弱的文风,流连忘返。田锡通过自己的辞赋创作探索宋赋的发展之路,以革除文坛积弊。田锡论文重视文学自身的价值,主张表现真性情,这是他变革赋风的理论基础。在辞赋创作中,田锡追求雄豪壮大之美,以革除繁采寡情之弊;追求清丽深婉之美,以革除枯槁憔悴之风;追求理趣韵致,初露成熟的宋赋风貌;追求文气的圆转流畅,变革骈体文风。  相似文献   

8.
李强 《江淮论坛》2011,(1):175-180,71
杨亿是宋初著名诗人,他作为“盛世符瑞”出现在北宋历史上。不同于一般的“神童”,杨亿把握住历史机遇.用自己的“神童”传奇资源和文学影响力,开创了大宋王朝新的文学时代。杨亿和他的馆阁同事们倡导的“西昆体”诗歌样式,迅速风靡了当时的大宋文坛,成为大宋王朝自己第一个流行文学样式.“两昆体”诗风的形成,顺应了南北文化融合的历史趋势,也体现了统一王朝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9.
宋初文风与王禹偁的文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入宋以来,王禹称是首先对风行宋初文坛的颓靡文风进行讨伐的一位作家。围绕着“革弊复古”的宗旨,他提出了“宗经传道”的进步理论主张,为后来欧阳修、曾巩、苏轼等人的革新运动奠定了基础,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一) 如同社会的发展,文学的发展也是沿着一条曲折的轨迹。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给予了有力的冲击。但是,由于古文运动并未得到进一步发展,致使唐代一直流行着的骈体文在晚唐五代再度盛  相似文献   

10.
刘克庄《后村诗话》里说:“欧公诗如昌黎,不当以诗论.本朝诗唯宛陵为开山祖师,宛陵出,然后桑濮之淫哇稍熄,风雅之气脉复续,其功不在欧、尹下”.显然,刘克庄是以欧阳修、尹洙和梅尧臣为宋初诗文革新不同方面的代表的.暂且撇开后村以学韩愈“以文为诗”非难欧诗不谈,其“本朝诗”之谓是有深刻含义的.首先,宋初诗歌创作跟唐代相比,显得零乱孱弱,缺少完整意义上的体格之变,到梅尧臣时,才开始唱出一代新声.其次,“本朝诗”不单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暗含着对于一代诗风的体认,亦即“本朝诗”的体格与前代诗歌尤其是唐诗判然有别.这样看来,刘克庄是把梅尧臣当作宋诗艺术风格的开创者的,即如许学夷所言“至梅尧臣,才力稍强,始欲自立门户,故多创为奇变.”但是,假如从宋初诗文革新的总体来看,欧阳修诗歌创作虽稍晚于梅,却更富实绩,并且欧诗的“奇变”到后来更是远远超过了梅诗.二人在宋诗初创的路途中颉颃而行,欧阳修从始至终对梅诗风格的发展都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深入的品评,这些品评一方面揭示着梅尧臣这位宋诗“开山祖师”诗风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包含了欧阳修自己的理解和解释,以及他对宋诗革新中所出现的一些重要审美特征的把握.这些内容表征着北宋诗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卢宁  李振荣 《中州学刊》2001,(2):107-112
两《唐书》对韩愈的评价歧异颇多,《新唐书》持褒扬态度,《旧唐书》则有贬词.本文从分析中唐元和、五代、北宋的文学背景入手,主要阐明两个问题首先,元和之际的文坛盟主是不是韩愈;其次,当时就韩文引发的争论和《毛颖传》问世之间有何关联.文中亦考察了时人对《毛颖传》的看法,认为《毛颖传》问世的意义在于它体现了一种创造性的以古文作俳谐讽刺文字的尝试,为讽刺文学开了新路.  相似文献   

12.
文彦博是北宋与富弼、司马光齐名的政治家,其诗文书法俱佳,在北宋政坛与文坛举足轻重。镜考《文潞公集》版本源流和比勘现存的版本,有助于分析研究文彦博的创作特色和思想理念,从而更好地去了解北宋中后期的文学发展脉络和社会政治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文体相当繁多。大体而言,有诗、文、骚、赋、乐府、骈文、词、曲、小说等。对于众多的文体,古人并非平等对待,在他们的观念中,文体有正变、雅俗、高下之分。例如关于文体正变,明代吴讷在《文章辨体·凡例》中说得很清楚: 四六为古文之变,律赋为古赋之变,律诗杂体为古诗之变,词曲为古乐府之变。《文章辨体》分内集、外集。内集收正体、外集收变体,内外有别。又如吕祖谦《文章关键》、真德秀《文章正宗》凡变体诗文,皆摈于集外。姚铉的《唐文粹》,“赋惟取古体而四六之文不录,诗歌亦惟取古体而五七言近体不录。”(《四库提要·总集》)这反映出选家们颇为普遍的心态。以几种常见的文体而论,诗、文与词、曲相较,诗文品位较高,词曲则被视为旁门变体。胡应麟《诗薮·内篇》云: 四言为得不变而五言,古风不得不变而  相似文献   

14.
袁小修是“公安三袁”之一,现存《珂雪斋集》中体现出的多为纠公安派之偏的理论。他兼济了革新和师古的文学观念,这与其学术思想方面儒释互补的融通精神不无关系。他以“中行”比况蕴藉的美学风格,论佛时宗经法祖与论文时“得唐人之神”是意脉互通的。与中郎有所不同,小修的理学思想中具有一些朱学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论冯延巳词     
<正>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然而在这片灰濛濛的夜空中,偶而也露出过几颗文学之星,给当时寂寞黯淡的文坛,带来了微弱的光亮。冯延巳,就可以算得上是这样的一颗词坛之星。王国维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人间词话》卷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冯词正是从五代词坛的残夜向宋初词坛的黎明过渡中的一颗破晓星。一冯延巳是南唐小王朝的重臣之一,曾几度拜相,地位显赫。按理,生活在五代“天下岌岌”的乱世(陆游《花间集跋》语),而冯氏又身掌重权,他的词里应该是有很多内容可写的。但是我们发觉,充满着冯词的,除了一些关于富贵生活的描写之外,竟连篇累读的是那些写不完的伤春悲秋的“闲情”。他和同时代的很多词人一样,艺术兴趣并不在于反映充满着复杂矛盾斗争的外部世界,而在于狭窄窈深的主观情志的内心世界;他们躲避着现实世界“大天地”里的风云变幻,却津津有味、乐而不疲地抒写着私人生活“小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是写给人看的,因此任何一个作家,不论他的文艺思想如何,属于何种流派,有意还是无意,都有个如何对待读者的问题。 茅盾是标举“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走上文坛的。在漫长的岁月中,他的文学观有发展有变化,但是强调文学的功利目的,主张文学要积极地影响读者,则是始终如一的。既要适应读者,又要提高读者,这就是他在如何对待读者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并且构成了他的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1925年5月茅盾在《文学界的反动运动》一文  相似文献   

17.
王禹偁三次谪官缘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王禹偁一生中三度贬官宄缺峁俚睦戳ヂ?这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王禹偁,进一步掌握他的思想发展的轨迹,是很有必要的。王禹偁“始贬商于”,是在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商州之贬的缘由,据《宋史·王禹偁传》记载,王禹偁“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诬,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东都事略》及当时或稍后的一些笔记如《邵氏闻见录》、《玉壶清话》等也有大体相同的记载。王禹偁为徐铉雪诬,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也是整个宋代文学的代表。无论在诗歌还是散文创作上都有除旧布新之功,而对宋词的贡献尤其突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虽然倡导了这场影响深远的文学运动,但涉及面只限于诗文领域,其词创作主要是继承五代冯延巳的风格,主要内容不外乎男女情爱与离别相思,虽然其后期词风格有所变化,但主导风格还是婉约秀丽的花间路数。宋初晏殊、晏几道、张先等词家总体上也不出花间南唐风格。苏轼登上文坛之际,正是柳永清丽柔婉之词风靡之时,李清照虽对柳词的语言通俗浅近提出批评,但仍视其为词之…  相似文献   

19.
王禹偁作为宋初白体诗代表人物,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诗歌思想内容反应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叙写生平怀抱,诗歌的社会价值和历史影响远远超过了同一时期白体诗人流连光景的唱和之作,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对北宋初期诗歌的革新。本文从诗歌题材内容、艺术特色、成就地位三部分论述他在宋初诗坛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20.
王禹偁研究的新成果——评《王禹偁诗集编年笺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山东籍作家中,王禹偁不像李清照、辛弃疾一流大家那样为人们所熟知,但他确属一代名家.其博学多才,著述颇丰,特别是其诗歌、散文创作均取得了很大成就.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济州钜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由州县地方官吏升至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因其为人刚正,居官直言敢谏,仕途相当坎坷,八年中三次遭贬.其诗崇杜甫、白居易,文尚韩愈、柳宗元,特别是他继承了杜甫、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从创作实践和创作主张两个方面,力摒晚唐五代以来的浮华诗风,独开宋诗新风气,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其在宋代文学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