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游戏是儿童的生存方式,对于儿童成长有重要作用.对于儿童游戏的探讨,更多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游戏与文化的关系,从时代差异、民族文化差异、性别文化差异、制度文化差异四个方面来研究儿童的游戏行为差异性.重在说明游戏在传承文化上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幼儿园是孩子们共同的家,为使混龄幼儿在这个"家"里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园能在深化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混龄教育的特色模式。现形成两种编班模式:模式一:混龄编班,根据家长的意愿和孩子的需要,开设了一个中小混龄班,让孩子两两结对,合作、学习、生活、游戏,并进行跟踪评价,作好记录,老师作为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对孩子的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力争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模式二:分龄编班,我园还有目的创造条件将分龄班幼儿在一日活动和一周活动中的固定时间开展混龄活动,形成了以混龄晨间、混龄活动日、混龄区域游戏和混龄家庭结对四种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阶级理论在资本全球化进程中受到"无阶级的神话"的质疑与挑战。而考量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关键在于对人与人之间物质联系的考察,即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存在状态的整体考察。马克思不仅着眼于"现实的个人"的存在及其活动这一客观事实,而且包含着个人在历史观维度上所生成的"意义",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之所以与交往、价值、商品、货币和资本等概念联系起来,是因为个人是以阶级的身份而存在的。阶级这一概念呈现出的正是个人在历史观维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主要是指在儿童作品文本中体现出的、通过人物游戏所传递的一种符合儿童心理需求和审美旨趣,并实现儿童内心愿望的精神。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是"幻想精神""愉悦精神"和"自由精神"。儿童文学游戏精神具有快乐性、幻想性和自由性的三性特征"。游戏精神"在儿童文学中作品的主要呈现形式为:通过"顽童""小大人""、反派"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凸显游戏精神;通过故事情节蕴涵的笨拙与聪明、嬉笑与吵闹、虚拟与真实凸显游戏精神;通过语言夸张凸显荒诞美、语言颠倒凸显逆向思维、语言突转凸显惊奇,从而凸显游戏精神。游戏精神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编创的意义在于: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属性和内涵所在,新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发展需要延续游戏精神。因此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作品编创的重要依据和准则。  相似文献   

5.
采用观察法与测验法对72名郊县学前儿童的假装游戏行为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儿童独自的假装游戏行为减少,而与同伴一起的假装游戏行为增多;假装游戏行为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控制年龄后,儿童的语言能力与其假装游戏行为水平无显著相关;父母在儿童假装游戏行为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作用。结论:郊县学前儿童假装游戏行为的发展变化明显,其家庭生活特征的潜在影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游戏是儿童的特权,每个儿童的成长都伴随着游戏,游戏在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与学习活动密不可分,游戏随着学前儿童的兴趣而展开,学前儿童的游戏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在游戏中,儿童不仅获得了精神享受,也构建了文化世界。教师只有明白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内在联结,才可以让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本文旨在说明儿童游戏和学习的关系,并向教师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指导儿童在游戏中学习。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目前尚未对儿童游戏概念的界定完全达成一致认识,仅对其自主性、愉悦性、社会性、非功利性等特征取得较为一致看法。目前关于儿童游戏的虚构性特征认识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着脱节现象。根据儿童游戏行为与其所处真实情景相符合程度,儿童游戏可以在“虚构”与“真实”之间确定合适位置。可以将广义的儿童游戏定义为真实生活之外的行为,将狭义游戏定义为虚构性程度不同的行为,以有利于教育实践中充分实现不同游戏活动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游戏和教育是儿童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陈鹤琴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开始关注儿童游戏,其儿童游戏思 想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鼓楼幼稚园课程实验及“活教育”理论体系等领域的研究中不断演进,逐步实现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 的合理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合理化和幼稚园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化,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从“儿童以游戏为生活” 到“教学游戏化”中游戏本体价值的坚守及游戏与课程融合中游戏教育价值的挖掘是陈鹤琴儿童游戏思想的时代价值与现实 意义。  相似文献   

9.
儿童游戏·游戏文化·儿童文化——基于文化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化学视野下,儿童游戏被看作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儿童早期社会文化学习的基本途径.儿童游戏文化的核心元素是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体现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等之中.游戏是儿童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儿童的文化就是游戏的文化,游戏的文化也是儿童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0.
网络创作的游戏性贯穿于创作活动的全过程,从创作心态到创作过程直至表现方法无一不充溢着令人心醉神迷的游戏气息。所以,创作者利用网络进行文学创作,能够激活文学活动应有的游戏的感觉,创作出"游戏精神"勃发的作品来。这对于以游戏作为其生命存在的儿童来说,对于以"游戏精神"作为其独特的审美品性的儿童文学来说,更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