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道德发展智库"系首批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成立于2015年,由东南大学联合教育部四大重点研究基地等享有盛誉、各具优势的研究单位的相关高端学科、高端专家,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机构共同创建。"道德发展研究院"作为智库依托载体,与"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一体,由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主任杜维明教授,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为推进高端智库建设和多学科协同创新,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含:江苏省"道德发展高端智库",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道德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以"道德国情研究"为主题,特向全国公开招标研究报告。具体如下:1.中国社会大众伦理认同(新五伦,最重要的伦理关系及其结构)的共识与差异;2.中国社会大众  相似文献   

3.
围绕学术期刊专栏出版与在线出版平台建设、期刊跨区域合作与协同创新,以及学术传播与学术评价、学术新媒体建设与学术服务功能拓展等内容进行专题学术研讨。由此,总结“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建设经验,重建互联网时代学术传播的新秩序,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学术传播方式,加强学术传播能力建设,通过跨区域合作和协同创新,推动学术期刊专业化、集约化、数字化转型及体系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8月,石河子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由该中心首任主任、全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顾海良教授,与石河子大学校长向本春共同为中心揭牌。"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由北京大学牵头,中共中央党校、《求是》杂志社、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等具有雄厚学术实力的部门作为核心加盟单位共同组成。北京大学素有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早基地,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学学科在"以特色凝炼集聚优势,以机制创新强化优势"的学科发展思路的指导下,以凝炼学科特色方向为先导,引领学科梯队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学术基地  相似文献   

6.
"2011计划"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旨在加快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壁垒,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目前,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在建设发展中还存在协同单位层次低,协同创新水平不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够,对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重视等问题。结合"2011计划"精神,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创新中心组成结构,积极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的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参与中心建设,积极提升中心的协同创新效果,提高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注重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会的基本属性和活动方式与协同创新要求相契合,使其能够在推动协同创新、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会在政府、科学家、企业、金融资本等创新活动主体间扮演沟通联系人、协调者、润滑剂的角色,构建跨学科、跨大类学科甚至跨文理界限的学会联盟是协同创新活动发展的必然。为提升学会学术研究、协同创新能力,政府部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私人基金会等应支持学会建设向着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方向发展,学会应进一步推动实体化建设,面向市场,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8.
文章梳理了大学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的跟随时期、伴生时期和引领时期,分析大学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现实状况,提出当前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大学知识创新链和产业链衔接不紧密,运行机制不健全等三方面问题。而持续推动大学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对策在于强化协同理念,即全面促进跨边界创新组织向协同合作转变;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围绕主导型产业集群打造"学科—专业—产业链",促进产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特色发展的双向互动;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和效益最大化,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2011计划"把高校作为协同创新的组织主体,将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凝聚在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的前沿阵地,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有别于"973"等项目以企业和研究机构作为组织协同主体。协同创新中心的治理模式、组织管理和互动条件是落实"2011计划"的核心工作。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优化设计的控制机制及其之间的耦合是保障协同创新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应该采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新一轮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没有列入"国学"学科这一现象。所谓"国学"在新的学科潮流没有涌入本土之前,从来都不存在"分科立学"的问题,只有在新的学科潮流涌入之后,"国学"才与新的学科体系产生"同构"。上个世纪90年代"国学热"兴起之后,国学教育与国学学科设置问题浮现了出来,时至今日,仍然存在难以逾越的三大难题:一是国学学术疆界难以确认;二是国学学科在现有的学科体系中难以定位;三是国学人才培养方案难以设计。这三大难题足以阻止国学学科进入现有的学科制度体制之内。在国学学科没有进入"体制"内的情势下其出路主要有:一是大学单独自主设置"国学学科";二是在国学相关学科设置学科方向;三是设置高等级的国学研究课题;四是以国学精神统领相关学科。其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时代赋予国学教育的历史使命:一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学术;二是创新国学文化与学术;三是进一步推进大国复兴的进程;四是向世界传播国学文化与学术,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等院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辽宁省高校应重点围绕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团队组建和体制与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分配制度三项创新,抓好学科、基地、项目三项工作,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大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是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中心紧紧围绕"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凸显特色"的建设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的建设理念,紧紧围绕现代戏剧美学与批评、汤显祖与明清戏曲理论、傩戏与民间戏曲研究三大基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领域覆盖现代江西红色戏剧、原始  相似文献   

13.
回首我国道德心理学发展的四十个春秋,成绩斐然:不仅实现了道德教育和心理学的学科融合,研究视域不断扩展、深化,人才梯队得以培养,而且形成了重视道德心理学的文化共识,其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也日渐成熟。但与此同时,也存在量化实验研究过度与质化经验研究不足的尴尬,学术队伍尚不健全,多学科融合的系统研究欠缺,以及中国特色的道德心理学理论还有待完善等。展望未来,我国道德心理学研究需着力于道德判断和道德情感方向,升华"接地气"的本土理论体系,注重跨文化的系统性研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助推这一学科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4.
北京拥有较强的科研基础与实力,以及大量的后续科技人才等有利条件。加强高校科技创新管理,应立足国内国际科技前沿,以"创新"、"知识"和"智慧财产"管理为主线,以科技人力资本为中心,加快信息化建设,创建科技管理新模式。围绕学科发展、创新平台和知识创新三大主题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响应沈阳师范大学党委多学科整合以打造学校学术特色,创新、拓展学科建设、强化学校服务于政府和社会的号召,立足国家民委设置在沈阳师范大学的民族文化工作基地和辽宁省民委设置在沈阳师范大学的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基地,经我校北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与管理学院认真协商、研究和学科整合,决定从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的一级学科“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所下设的二级学科“行政管理”上,划分出民族事务管理研究方向,从2010年起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日前,由我校人文学院主办的“伦理学前沿与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苏省政协第三报告厅举行,论坛围绕全国伦理学学科的发展以及我校伦理学建设进行了探讨和交流。论坛由人文学院院长樊和平教授主持,与会的专家学者有中国伦理学会会长陈瑛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顾问刘启林研究员,北京大学魏英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伦理学与道德建设中心”主任吴潜涛教授、肖群忠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唐凯麟教授、张怀承教授、王泽应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孙春晨研究员、龚颖研究员,复旦…  相似文献   

17.
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11月,是教育部为适应我国教育、科技与文化发展需要而组建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中心是一个跨学科、跨学院的研究机构,隶属于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5月20日,"网络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举行,副校长、中心主任叶美兰教授主持仪式。"网络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是以南京邮电大学为牵头单位,协同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841研究所、江苏省知识产权局、金陵科技集团  相似文献   

19.
学术文化深植于学科治理之中,学科治理与学术文化具有价值融通的意蕴。基于学术文化的物质、规则和价值三重属性,学科治理与学术文化具有紧密关联,即知识是物质文化与学术个体的中介,规则的集体规约生成了学术群体,文化的价值意义建构了学科治理理想。然而,当前学科治理中还存在物质文化至上的学科治理功利化取向、集体文化至上的学科治理规约化取向、价值文化至上的学科治理理想化取向等学术文化失灵表征。学科治理需要在明晰与学术文化的共通意涵、遵循学术文化内在规律的前提下,尊重物质文化基础、完善科学多元的学科治理制度,平衡集体文化冲突、建立组织协同的学科治理模式,重塑价值文化理想、构建开放包容的学科创新生态,进而实现学科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前不久,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南京举行。副省长曹卫星出席会议并讲话,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敏强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介绍了东南大学开展国家"2011计划"和江苏高校协同创新工作的做法与经验。此次座谈会上还公布了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名单。由东南大学牵头组建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入选了第二批立项建设的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并获正式授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