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制度的大变革时期,各种典章制度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发展和完善,并对以后的行政制度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着眼于战国时代的乡里制度,从其产生的渊源、结构特点、功能及影响略作探讨,以期了解战国时代乡里制度对中国行政制度系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汉代乡廷有固定治所,乡啬夫或有秩常驻于乡廷治事。乡司得审理普通民事诉讼案件。游徼当按部(分地域)设置,并非按乡设置,亦非乡啬夫或有秩之佐贰。里父老是役职,定制每里当有十名父老,轮流执役,与里正一起征发赋役,共同维护里中治安。里正治事与里父老议事之所,称为“里治中”。乡、里属于籍帐赋役系统,亭、丘属于治安系统,二者之间并没有统属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由种植文明所形成的家庭宗族结构,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孝为核心的宗法思想,经儒家的宣扬和主张,横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纵向延续几千年,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封建国家看到了乡村政治文化的这种特点,充分利用宗法意识与宗族结构,建构出官民共治的乡里制度,充分利用宗族巨大的内聚力,将国家权力渗透到乡村社会,从而达到对乡里社会和乡里百姓的严密控制,实现有效的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由种植文明所形成的家庭宗族结构,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孝为核心的宗法思想,经儒家的宣扬和主张,横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纵向延续几千年,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封建国家看到了乡村政治文化的这种特点,充分利用宗法意识与宗族结构,建构出官民共治的乡里制度,充分利用宗族巨大的内聚力,将国家权力渗透到乡村社会,从而达到对乡里社会和乡里百姓的严密控制,实现有效的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5.
国家权力通过里甲制度与保甲制度等乡里制度深入到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职役性、变异性、控制性等特点。明清中央政府通过加速国家政治秩序的一体化、加强乡村社会治理的网状化、践行国家管理制度的地方化等举措,最终使国家权力深入到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地方的阡陌之间,深入到各族民众心中。  相似文献   

6.
7.
里坊制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最初的里坊制度不仅是指供人居住的聚落,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编户建军的需要。文章通过对里坊编户与军事组织制度的比较分析,揭示里坊制度与军事组织在早期存在的一一对应关系。并通过进一步比对,分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人口的增多,致使血缘聚落逐渐向地缘聚落转化,人不再依附在土地上。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募兵制的实行,最终导致里坊制度与军事组织制度走向分离,逐步发展成为各自独立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春秋战国区域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中,基层社会的变化与国家权力的社会化二者互动,促使了乡里基层政权的迅速建立与完善,尽管这个历程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发展还具有不平衡性,但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春秋战国国家乡里基层政权是在具有宗法血缘关系的家族公社和农村公社瓦解的基础上建立的,它不可避免地还要在形式上依赖于乡里社会流传久远的自然社会秩序,但是从春秋战国的历史实际来看,乡里政权的权力体系是一元化的,还没有出现典型的分割国家政权的其他权力体系。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乡里籍贯是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河南省鹿邑县的太清宫镇。所谓老子乡里是"涡阳天静宫所在地郑家店",则是新制造的"历史赝址",应"打假"。  相似文献   

10.
乡里能人是平民的典型,聚现了血亲与地缘的关系,在文学审美中具有中介转换的身份特征。20世纪中国文学塑造的乡里能人形象,受历时态嬗变的社会体制、时代背景和作家观念的制约,形成了三种价值视角和母题类型:1)启唤与救助:启蒙知识分子视角与启蒙形象;2)土改与合作:主流意识形态视角与革命形象;3)生存与超越:民间文化价值视角与俗民形象。这三种类型的乡里能人(形象)在时代大潮中挣扎、奋争和浮沉的过程,构成中国平民百年命运的历史写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分制的由来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因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校实行的主要教学管理制度.本文对我国学分制兴起的历史背景、学分制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学分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乡镇驻村制与基层治理方式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驻村制是由解放初期的农村"工作队"演变而成,是一种反官僚化运作的工作方法,更是中国共产党"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运作机制。然而,从目前驻村制的运作特点看,原本"反科层化"运作的驻村制已经越来越具有科层化运作的特征。随着秉承"走群众路线"的乡镇驻村制向科层化演变,乡镇治理方式和乡村关系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乡镇干部也从具有乡土气息的农村干部逐渐演变为远离村庄与村民日常生活的现代公务员。虽然这一演变形式上符合现代官僚制组织的特性,但实质上远离了群众路线,基层政府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变得愈加松散,乡村社会的各类治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现阶段,乡镇企业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而要使其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对乡镇企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即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相结合。在这一结合过程中,政府需要提供各项配套措施加以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否具有商品属性?是否能被看做一种商品?这是中国新闻理论界多次讨论的一个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学术史回顾,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新闻理论的发展。通过梳理改革开放前国人对此问题态度的演变,发现报纸经营活动在中国古已有之,而近代报纸经营思想萌生于维新派的报刊宣传实践中;至民初,随着西方新闻商品化理论的传入,国人逐渐接受了这一思想;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由于政治态度的分野而形成了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1949年以后,王中提出了报纸商品性的观点,但由于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这种观点遭到了一致的批判。这种变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结合我国乡镇企业融资的现状 ,对乡镇企业融资的障碍进行分析 ,认为改善乡镇企业外源融资环境 ,增强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和促进内源与外源的结合 ,从而改变资本市场结构 ,是不断消除乡镇企业融资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义之思伴随着人类文明之思,从柏拉图、休谟为代表的传统道德论到以尼采、马克思为代表的反道德论构成了正义史上的界分。也可以说,人类对正义的起源与本质的理解存在两条路线:一条是柏拉图的线索,也是延绵最久,目前仍在勃兴的道德论和伦理学的建构路线;另一条是尼采和马克思的反道德论的线索。但尼采既有反叛历史的意志,也充满着内在矛盾的妥协;只有马克思是在对资本主义虚假正义批判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正义观和正义史。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动物B淋巴细胞的研究结果,对B细胞在动物系统发育中的发生、发展及其功能进化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面临交易成本问题、不确定性和风险约束,现代契约设计的核心是缔约方权利与责任的治理结构安排;有限理性、交易成本、未来不确定性及风险所引致的理性不完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契约不完全,而契约不完全导致的剩余权利与交易匹配是实现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契约经济学本土化发展的不足与挑战是交易费用度量困难、风险对称配置机理模糊、契约履约机制研究薄弱和非正式规则在契约自我实施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匮乏。如何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协调安排,降低契约实施成本,是中国市场经济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值得研究者重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任何翻译都是译者所处历史环境价值观及翻译受众所遵循的美学思想范式的体现。我们以佛经中译为研究对象,按后汉至南北朝为前期、南北朝至隋朝为中期、隋以后为后期的时段,从原文文体的虚化至调和、翻译受众的一元至三元、翻译目的从存在到弘扬这3个方面,考察中国佛经翻译美学的渊源及其从偏"文"、偏"质"到"文质兼重"翻译方法的历史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