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方言中有一部分方言词语是从古代继承而来的,词义、用法后来发生了改变而具有方言特色.通过文献分析,笔者认为河南方言里词汇大体上是由短语结构、句法结构、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  相似文献   

2.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赤峰汉语方言词汇中的多义词词义的扩大和转移,词缀的特殊用法、各类方言词汇的来源三方面的具体分析,探讨赤峰汉语方言词汇的构词方法及规律。  相似文献   

3.
从字的结构、形体、来源等几方面对绍兴方言的用字特点进行分析 ,探讨了辨雅俗、审语音、析词义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广州方言的口语词"掂",本义是"直","妥当"是它的引申义.根据西方传教士留下来的广州方言历史资料和近代出版的广州方言词典的比较分析,结合当代方言口语的实际,"掂"在近两个世纪里的变化主要有二词语的替换和词义的变化,表现出词义演变的复杂性.此外,粤语区记录这个方言词有四种不同的字形,反映了粤语方言用字随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汉语中的"水货"一词迅速被人们所熟悉和使用。其词义最初表示通过水路走私的货物,发展到后来表示一切非正常渠道销售的货物,再发展为表示劣质商品,在现代商品市场中,"水货"又表示平行进口货。通过对"水货"词义演变的考释,可以看出词义在演变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历史原因、词典规范作用的影响,普通话词汇系统在对方言词语的吸收过程中应吸收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普通话词汇系统中欠缺而方言词义明确、语言形式符合使用者审美要求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6.
《歌谣》周刊在观念意识和文学实践方面对"五四"时期的方言文学具有重要意义。从国语建设方面来看,方言文学可以为其提供重要的语言资源;从文学本身来看,方言文学对新文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对新诗影响更大。以刘半农为代表的"五四"方言诗歌创作从诗体、内容方面为新诗建设提供了有益的范本,同时也面临简单浅陋的问题。总体而言,在当时宏大的文化构建历史语境面前,更多强调了国语、文化、民俗多重文化因子的参与和合力,从"国语"建设、思想内容角度强调方言文学,而较少为"文学"怎样利用"方言"这一文学命题提供更多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翟攴(戳),直角切"为线索,从古汉语和现代方言出发,认为现代方言不能排除"戳"读作舌头音的可能。同时,提出了"築"从中古开始已经出现了词义分流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沂蒙文化融合了传统的齐鲁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文化和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现代革命文化,成为当代地域文化的一个独特存在,也是沂蒙文学繁荣的重要精神资源库。沂蒙作家群的创作形成了思想意蕴的多倾向性共存,凝重的农民情结以及精神上与沂蒙文化的同构关系。从文学的视角考察沂蒙文化,既是对革命老区精神资源的探询,也是对文学书写民族心灵图景的叩问。  相似文献   

9.
"巴"的词义系统繁复,其义项多达十几条.这些义项中有八条联系密切,构成了一个本义、引申义系统.本文一是从词义产生、孳乳角度考辨这些义项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引文献和方言俗语资料考释这八条词义,三是讨论了"巴-爬"巴-傅-薄-搏"的语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吴方言中"吃"字的同素词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词族的角度对吴方言中以"吃"作为构成成分的词语,即"吃"字的同素词族进行了考察与描写,并通过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归纳出这个词族在词义引申、词法和词义的理据性方面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对陕西三原方言手部动作词"拾"的词义进行历史梳理。通过对"拾"的六个概念要素历时演变的分析,厘清了"拾"的不同词义之间的历史关系。并认为"拾"的词义演变主要是由于动作对象、动作起点和动作结果这三个概念要素的变化所造成的,而"拾"的核心要素并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吴城,是一座千年古镇,曾被称作"小南昌";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同属赣语昌都片.两地方言的词汇差别表现在构词、词义和特殊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汉语自殷商、周以来,在扩大、传播、吸收、交融之后,日趋于规范化,语序、词义、语音乃至文字结构等,无一不是日趋巩固稳定。方言与方言相摄受、相类化,也逐渐趋向于混同统一。而书面语也是融通交流日趋统一,发展成为典范化的书面语言形式。我们在读先秦典籍之一的楚辞时,就会发现它是在楚方言与诸夏方言融通之后,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学形式。而楚辞中的《招魂》也是楚方言与  相似文献   

14.
方言词语探源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研究工作。这项研究工作的成果,对于古今汉语的沟通,对于方言与普通话的沟通,对于语音史、词汇史的研究,对于古籍校读、辞书编纂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高阳方言中选出十多个俗语词作为研究对象,力图考出其来源,并勾勒出它们在词义、语音、书写形式诸方面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现代湘籍作家大量运用方言土语进行文学创作,与古今中外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方言写作文学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更与"书楚语、作楚声"的楚文学传统构成直接的传承关系.沈从文"湘西世界"的缔造,韩少功的文学寻根之举,都源于古今中外方言文学的潜在启发和楚文学方言写作传统的直接熏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词义来源、文献书证两方面进行考究,说明重庆方言中“私”、“行”、“决”、“争”、“展”、“将息”、“将就”、“好生”、“家公”、“豁子”等数个口语词是古语的存留,从中可以看出方言与古语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南方方言中都存在"有 VP"结构,而普通话中没有此结构.这个区别关涉到该结构的来源.本文从南方方言的形成来探讨"有 VP"结构的来源,认为"有 VP"结构来源于南方方言的共同底层--古越语.  相似文献   

18.
闽东方言是汉语的一种重要方言,它和普通话一样,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因此,它们的基本词汇有许多是相同的,只是在语音上有差异,如“天、地、山、水、花、草、生、死”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词语与普通话不同.本文着重从闽东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在词形词义上的差异作些探讨,帮助方言区人克服方言影响,学好普通话词汇.词形指词语的汉字书写形式,词义指词语所包含的意义.闽东方言词语大部分都有相应的词形来记录它,也有一部分词语找不出本字,只能用同音字去记录.还有少部分词语连同音字也找不出来,只能用方框表示,旁用音标记下它的语音形式,没有具体词形.如,表示“把一整个蛋(含壳的)放入水中煮熟”的“口”(sa),“把线面放入烧开的水里煮熟后捞起”的“口”(1(?)),“把菜、肉等放入烧开的水里搅拌一下捞起”的“口”(1au)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汉语中的“水货”一词迅速被人们所熟悉和使用。其词义最初表示通过水路走私的货物,发展到后来表示一切非正常渠道销售的货物,再发展为表示劣质商品,在现代商品市场中,“水货”又表示平行进口货。通过对“水货”词义演变的考释,可以看出词义在演变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历史原因、词典规范作用的影响,普通话词汇系统在对方言词语的吸收过程中应吸收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普通话词汇系统中欠缺而方言词义明确、语言形式符合使用者审美要求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20.
合肥方言单音形容词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释合肥方言单音形容词42个,着重讨论这些形容词的词形.说明合肥方言""、"蠡"、"趮"、"乔"、""、""、"左"、" "、"萎"、"鹜"等保留了古代的词义;另外还对<现代汉语词典>等现有词典或著作在"硙"、"趮"、"()"、"倯"、"萎"、"本"、"丧"等的词形、注音、释义方面问题提出了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