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犯罪行为配置刑罚是控制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然而长久以来我们坚持的重刑传统和严打政策却忽略了刑罚的威慑效应与心理感受性的关系,导致死刑、无期徒刑等重刑的惩罚功能大打折扣。刑罚的配置应当着眼于受刑人或潜在犯罪人的犯罪决策过程,要利用对犯罪心理的对抗来增加他们的威慑效应认知和情绪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影响犯罪的选择和犯罪决策阻碍因素的评估,也只有合理运用刑罚以及刑罚替代措施,才能真正实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2.
刑罚对犯罪人的功能是刑罚功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关于刑罚之于犯罪人功能的探讨观点众多,但均未指出作用实质。从绝大多数犯罪人从社会中来又回到社会中去的逻辑思考,刑罚应完成对犯罪人再社会化的使命,包括剥夺与限制、个别威慑、教育改造、个别鉴别和鼓励等"功能"只是实现对犯罪人再社会化的具体方式而已。因此,将刑罚对犯罪人的功能定位为惩罚与再社会化,既非常必要,也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3.
从一般预防和个别预防两个角度对边沁的刑罚目的论展开论述;指出在边沁的功利主义法律思想体系中,刑罚理论居于先导的、显著的位置,他对犯罪、刑罚和根治犯罪等问题都给予了全面的思考;边沁认为对犯罪人科处刑罚不以犯罪人遭受痛苦为目的,而是为了使犯罪人通过刑罚惩处改过迁善,适应社会生活,不至将来再犯罪,同时规戒其他社会成员不要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4.
比起惩罚犯罪人来说,矫正犯罪人是一项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刑罚执行机构难以胜任。市民社会参与刑罚执行,有利于扩大和延伸政府能力,有利于犯罪人顺利再社会化,有利于发展多元化犯罪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5.
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刑罚手段打击环境犯罪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方式。我国环境犯罪刑罚制度还不完善,制约着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应借鉴国外立法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环境犯罪刑罚制度。应当增加环境犯罪刑罚的种类,完善环境犯罪刑罚的幅度,确立环境犯罪刑罚的适用规则,以实现刑罚既制裁环境犯罪行为人又使环境得以恢复和补救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刑罚作为国家对犯罪最严厉的制裁方法,通过刑罚权的建立和运用,并最终通过刑罚的实施以监狱为代表的刑事执行机关的行刑活动实现自己的内容,发挥预防和改造犯罪的效益。行刑,即刑罚执行,是整个刑事司法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刑罚实现的关键性环节。在我国的刑事法学理论研究中,从预防、改造和减少犯罪的目标出发,加强对刑罚的构架和分配、行刑的实践运行等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犯罪无疑是对社会和谐关系的严重破坏,作为犯罪制裁手段的刑罚是维护社会和谐关系不得不动用的最后一种手段。中国的刑罚结构以死刑、自由刑为中心,属于重刑结构。要改变中国的这种刑罚结构,首先应改变刑罚理念。  相似文献   

8.
在对刑罚的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罚金刑的功能是:惩罚,对犯罪人的惩戒和谴责;剥夺,对犯罪人的金钱的刑事剥夺;威慑,对犯罪人和潜在犯罪人的慑止;鉴别,帮助认识罪与非罪的界限,提高法制观念;安抚,满足要求惩罚犯罪的强烈愿望,平息犯罪造成的激愤情绪,慰藉精神创伤;鼓励,强化和促进守法者守法和鼓励跟犯罪做斗争;感化,消除犯罪人的敌对情绪,使其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补偿,补偿犯罪造成的损失与损害,恢复或重申维持社会存在的基本秩序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试论重构刑罚的目的——刑罚目的三层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论述了刑罚的目的,对当今传统的刑罚目的即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提出了商榷意见.笔者主张刑罚的目的应该是分层次性的,是有惩罚、矫正和秩序共同一个整体.惩罚是刑罚目的的第一层次,是由刑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矫正是刑罚目的的第二层次,它来源人权的发展;秩序是刑罚目的的根本目的,这是由于社会的本质决定的.惩罚和矫正是针对犯罪人,通过两者的效果实现秩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刑罚和犯罪都是历史的产物,二者相伴而生。刑罚的本质属性内在地决定其具有预防犯罪的作用,刑罚在将刑罚本质外化的过程中实现预防犯罪的作用。但刑罚功能具有局限性,需要其自身的完善以及综合运用其他手段来突破这种局限性。而预防犯罪被主观化为刑罚的目的的同时,也促进了刑罚立法和司法的日益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美国死刑制度有四大特点:死刑法渊源的多样性;死刑适用范围的差异性;死刑适用情节的对称性;美国死刑案件程序的复杂性。美国死刑制度给我国的启示是:缩小死刑的适用范围;规定不适用死刑的具体条件;建立死刑案件定罪和量刑分离程序;构建死刑的裁量模式;实行死刑案件的强制上诉制度;构建我国的死刑赦免制度。  相似文献   

12.
死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当今世界虽然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业已废止死刑,但中国大陆尚且存置死刑,并且刑事立法中死刑罪名较多,重刑化倾向太浓,进而导致刑事司法中死刑适用的泛化.现阶段中国死刑之关键不是废止死刑,而是扩大死缓适用,以死缓替代死刑立即执行,以减少死刑的实际执行,并借助于这一契机对死刑适用进行全面革新.中国之死刑,在立法上大有压缩之空间,在司法中尚需理性与慎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死刑现状的深层次思考,分析了中国死刑制度中存在死刑罪名辐射面过广,死刑执行方式有待进一步文明化的现状。同时从国际形象是国际交往中重要的因素这一理论入手,阐述了中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大幅度地减少挂死刑的罪名、积极适用死缓制度等改革中国死刑制度的相应举措,指明了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方向,以期在倡导人道、人性化的当代社会中,真正实现和落实中国死刑制度的慎重与公正。  相似文献   

14.
15.
刑罚心理效应是刑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反映着刑罚目的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而刑罚积极心理效应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需要一定的生理、心理基础,又要具备相应的外部有利条件。这些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刑罚的创制、刑罚的适用和刑罚的执行等几个方面,事实证明,这些外部条件对刑罚积极心理效应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响刑罚心理效应的这些外部因素进行了系统地考察与分析,并提出了实现刑罚积极心理效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由于立法上死刑复核程序内容的空洞化和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最高院在死刑复核程序的实际运作中突显了诸多的弊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现行死刑复核模式的“行政化”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本文试图从“诉讼化”的视角出发,全面分析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提出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化。  相似文献   

17.
死刑的发展历程是人类刑罚文明进化史的缩影。古今中外,死刑的变迁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从恣意到规范的发展变化过程。无论是欧美、亚洲国家,还是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死刑的正当性都受到过强烈而有力的质疑。但死刑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及不断消逝的发展趋势表明,死刑的正当性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确认,同时因为死刑的残酷性其也正不断受到抑制和消解。我国历次刑法修正案不断缩减死刑罪名,《刑法修正案(九)》明确确立的终身监禁制度进一步压缩了死刑的适用空间。死刑的命运,将会经历一个不断缩减直至消亡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世界各国对恐怖犯罪的刑事对策体现出的重刑主义倾向,从刑法目的及刑事犯罪心理着手对之评析,分析结果表明,对恐怖主义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是第一位的,法律制裁是第二位的,轻刑化是历史发展的进步表现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政治民主、权利本位的本质要求,涉及舆论监督性质的网络言论表达面对公权机构或权力行使者刑事指控时,从适度倾斜保护公民表达权考虑,应严格刑事侵犯行为所致后果的认证与证明程序,强化相对人举证指控内容的法定责任,完善刑事诉讼程序,优化刑事制裁体系,明细刑事实体法条款,多途径遏制公权机构滥用刑事处罚,最大限度收缩刑事制裁范围,力戒权力造罪。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法律制裁体系中 ,在行政处罚概念的基础上 ,笔者将分析中国大陆行政处罚的特征和构成要素 ,系统并简要地介绍大陆处罚法的内容及基本制度 ,预测大陆行政处罚法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