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的新工业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民青 《东岳论丛》2005,26(1):16-21
新工业化是比工业化更高级更深层次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它具有七个突出特征:(1)劳动对象微观元素化;(2)主导能源物理化;(3)生产手段智能化;(4)生产和消费方式深层循环化;(5)环境生态化;(6)生产和活动空间太空化;(7)新工业化对工业化的替代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 21 世纪现代化发展战略总体上应是一套复合型的发展战略,其初级战略是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其高级战略就是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建设中国新工业化,需要实施七大发展战略:(1)新工业化科技发展战略;(2)新工业化产业发展战略;(3)新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4)新工业化水资源发展战略;(5)新工业化能源发展战略;(6)新工业化材料发展战略;(7)新工业化太空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工业化太空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世界主要大国都积极展开了太空探索和开发。新工业化生产方式包括太空开发 ,太空开发的实质也是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和生命物质 ,新工业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太空社会。我们必须从新工业化的视角把握太空发展战略 ,积极实现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真正重视太空事业 ;要有计划分步骤地积极展开太空探索和开发 ,重点建设月球基地、火星基地和太阳系探索体系 ;要抓住运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太空网络技术等重点环节 ,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创新 ,努力建设航天强国  相似文献   

3.
目前,工业化生产在经历了能源革命、材料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在技术和产业形态上已经发展到它的顶峰.资源匮乏和生态恶化形成的工业危机已经来临,严重地困扰着全球工业化进程乃至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工业危机的来临只是工业文明的衰落而并不意味人类文明的衰落,一场新产业革命——新工业革命也正在全球兴起.面对工业危机和新工业革命的全球发展新挑战,世界各国都必须认真对待,全球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必须根据自身的国情积极选择应对工业危机和参与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战略.应对工业危机的战略举措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调适性工业化发展战略",另一条是"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第一条依然是工业化发展战略,但它是一条经过调整、转变的工业化发展新模式,以应对严峻的工业危机,延缓工业化的持续发展.第二条则是新产业革命的发展战略,通过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开拓出新的生产方式而彻底走出工业化困境.在今天,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作用并不仅仅限于应对工业危机,它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当代人类走向更高文明的发展道路.21世纪的现代化必须是新工业化而不再是工业化,这就是说,即使实现了工业化和建设起发达的工业化也不再能实现21世纪的现代化.事实表明,21世纪的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也面临空前的机遇,只有在应对工业危机中积极开拓新工业化,才能走出困境并走向历史的发展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现状是未完成的工业化和正在兴起的新工业化 ,中国在 2 1世纪的目标是既要完成工业化又要实现新工业化。但是 ,由于工业化自身的局限性及其在当代日益加重的危机 ,已经使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展人口大国无法再建设发达的工业化。中国必须建设适度的工业化 ,以避免陷入工业危机而停滞不前乃至衰落。实际上 ,正在兴起的新工业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中国完全应该也必须积极开拓新工业化 ,通过建设新工业化而实现 2 1世纪的现代化。中国在未全面展开新工业化建设之前 ,必须坚持走适度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适度开发、适度生产、适度消费 ,自觉实施工业化经济增长控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移战略、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战略、资源节约与资源多元化战略、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战略等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 ,并积极向新工业化转变和开拓。  相似文献   

5.
一、环境问题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一直采取资源开发导向战略,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国能源和原材料短缺状况,也比较明显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东西部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  相似文献   

6.
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机制,关键在于拥有什么样的自然观和人类观。自然的进化在本质上是物质形态的进化,人类的发展则是遵循着对自然物质层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认识与改造而不断深化和拓展的。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史就是从自然生产向人类生产转变的历史,直到人类生产触及到自然的最深层秘密,能够"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应对目前的工业资源危机,必须开拓和建立资源深层型的新工业化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晓帆在《发展》1991年第4期撰文认为,合理的、动态的资源付费与价格政策是促进物质资源节约的重要经济杠杆,其调整方向主要包括:第一,坚持实行自然资源的有偿占用制度,包括征收资源使用税和资源调节税,并逐步从资源占用部门回收储量占用费。种二,有步骤地提高原材料、初级产品的价格,对某些紧缺资源加大调整系数,将某些产品直接与国际价格挂钩,以促进对资源的节约使用,提高开发原材料产业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都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然而,当今世界,人力资本投资比物力资本投资更重要,它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一种居于主体地位的能动性资源,它能推动物质资源,主动适应物质资源,使得国民经济资源得到较好地利用。越是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越是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越是建设资金紧张,就越是要强化人力资本投入;越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就越是要发展教育科技,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特有的功能。本文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分析入手,阐述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性作用。在客观地分析了江苏省目前教育投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江苏人力资源开发在“科教兴省”战略中的若干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面对严重的能源问题制定可靠的能源发展战略 ,要求我们必须在能源观上有所创新 ,能够更深刻地揭示和把握能源发展的根本趋势。工业化能源观的主要特点就是把视野始终局限于化学能源范围内 ,看不到主导能源的新转变 ,也不积极地变革主导能源。正确的选择是 ,树立新工业化的能源观 ,在新工业化能源观指导下考虑和制定我们的新的能源发展战略。新工业化的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最终是要建立以物理能源为主导的新工业化能源体系 ,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 ,新工业化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是从解决当前中国能源问题开始而逐步向新工业化能源目标推移的 ,它包括五项战略对策 :(1)节能治污战略 ;(2 )能源多元化战略 ;(3)太阳能开发利用战略 ;(4 )核能开发利用战略 ;(5 )月球能源基地开发战略 ,这是最终解决中国乃至世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诚-实有”是王夫之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古典唯物论的一项精粹成果。这一范畴是标志物质及其属性、规律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它不是表示某种道德原则的概念,也不能同物质或物质实体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