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农民战争对封建制度起着削弱、破坏的作用,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封建社会的上行阶段,当封建制度还处在向上发展的时期,农民战争对封建制度是否也同样地起着削弱和破坏的作用呢?关于这一问题,在目前农民战争的讨论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就已发表的文章来看,在这一问题上,主要存在有两种对立着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无论在封建社会的上行阶段或下行阶段,农民战争对封建制度都是同样地起着削弱和破坏的作用,从来也没有推动封建制度向上发展。第二种看法认为:在封建社会上行阶段,农民战争对封建制度起着巩固、完善的作用;只有到封建社会的下行阶段,农民战争才促使封建制度走向削弱和破坏。  相似文献   

2.
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而农民战争,则是这种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自从我国历史一跨进封建社会的门槛起,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自从陈胜、吴广举起反对地主阶级的第一杆义旗起,农民战争的烽火就从来没有熄灭过.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仅有的,它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3.
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农民战争始终是封建社会的重要历史现象,它和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相始终。因此,历代史学家,不管他持什么政治态度,也不管他是什么阶级属性,都必然要对农民战争的历史评价表明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1328年—1398年),字国瑞,濠州(安徽凤阳)钟离人。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他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起义军,不久就成为这支起义军的统帅。但是,后来朱元璋却逐渐蜕化变质,在推翻元朝统治之后,做了明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我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农民起义领袖质变为封建皇帝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什么会质变成封建皇帝?朱元璋又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蜕变的?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对此进行具体地考察和分析研究,对于我们批判和肃清“四人帮”在“农民的局限性”问题上散布的种种右的和形左实右的谬论,深刻理解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两重性,进一步认识农民战争的特点和规律,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考察了农民战争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思想领域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作者指出,农民战争既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同时又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农民战争史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语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活跃学术讨论空气,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自今年一月以来,我校历史系师生,就目前我国史学界正在争论的农民战争问题举行了几次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除历史系师生外,还有山东科学分院历史研究所、山东师范学院、曲阜师范学院等单位的史学工作者。这些讨论会本着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有关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许多方面提出了各人的见解。讨论的重点集中在中国封建社会上行阶段农民战争的性质和作用问题上。同时,也涉及到中国农民战争和皇权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民战争有无皇权主义?我认为:有。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容忽视的。下面仅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秦末农民战争为例,略加阐述。借用王侯将相的名字、声望发动和进行斗争在封建社会里,借用王侯将相及其后裔的名字和声望发动起义,用以反抗地主阶级的残暴统治,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特点,而秦末农民战争则尤为显著。这是他们皇权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这次农民战争不仅规模宏伟,斗争时间持久,动员群众广泛,而且有着比较完备的军队和政权组织,形成了自己的理论,颁布了自己的纲领,推行了各种制度政策,与清政府对峙达十多年之久。作为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旧式农民战争,仍然不能避免重蹈过去旧式农民战争复辙的厄运。但是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在十九世纪中叶,当时中国正处在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沦的历史转变时期,决定了这次农民战争又不是封建社会里旧式农民战争的简单地重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太平天国革命带着什么新的时代特征?有没有可能向新的方向发展?前途如何?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论。但近几年“质疑”论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评价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只有把农民战争放到整个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从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才能理解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明确提出了“均贫富”的战斗口号,它标志着我国农民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是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本文就这次起义的原因、地点、坚持斗争的时间和影响等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2.
<正> 以往大家对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褒多贬少,基本上是肯定的。但是董楚平在其近作《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历史研究》八○年第一期)、《论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与封建特权主义》(学术月刊八一年第一期)中对此提出质疑,并就如何评价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表述了自己的意见。董文发表后,史学界反响较大。徐祖根和周良霄、张德信住八一年第四期的《历史研究》上,发表题为《试论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平均主义》、《关于农民战争任务和作用的商榷》两篇文章,表示不同意董文中的某些论述。林衍经在《安徽大学学报》上(八一年第一期)发表的《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思想撮论》,也是针对董文中的某些观点而言的。最近董楚平在《史学月刊》  相似文献   

13.
翻开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就会看到这样的历史事实,即在每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有些新王朝的统治者,迫于当时的形势和压力,在不损害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农民作些让步,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怎么认识和理解这一政策?仅从秦末农民战争对汉初“休养生息”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李自成经济政策研究》一书,王兴亚著,一九八二年九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研究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过程中的经济政策的一本专著。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规模大、活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侯外庐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涉及的问题包括封建社会确立的依据、中国封建社会的起讫时间、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封建社会的演变与解体以及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等。他指出,体系化的制度形式——法典是判断封建制度最终确立的主要依据,土地国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虽然前后期土地经营的方式有所改变,但是国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6.
关于唐太宗,学术界讨论颇多,普遍认为“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贞观时期是封建社会中有名的盛世,也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为什么会出现唐太宗这样一位不同凡响的封建帝王呢?除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以后,不允许出现暴君和“坏皇帝”这样带有共性规律的时代原因外,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有如下几个  相似文献   

17.
重新审视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是指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并以此获取生活资料的劳动者。他们与官府的矛盾构成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在封建社会体制内发生的阶级斗争,其作用主要是促进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向着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向调整;它不承担推翻封建制度的历史使命,因而与严格意义的社会革命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涌现出的典型的法家人物。他的一生,主要是在以农民革命为主流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风雷激荡中度过的。剖视一下明末清初农民革命运动对王夫之生活道路和思想发展的影响,会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社会中农民战争对儒法斗争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它是我国第一部成熟的长篇白话小说,是我国古代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的历史画卷,也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部百科全书.鉴于《水浒传》诸本及有关资料的出版工作,是繁荣《水浒》研究的前提,特就建国以来《水浒》的整理、出版工作作一简要的评述,并就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问题提出浅见.在国庆三十五周年即将来临的时候,让这些文字作为一束小花献给伟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对这一观点,我想依据明代农民战争的史实,略述管窥之见.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了明代,已进入它的后期,与以前各期相比较,显出了诸多不同之处: ①生产力的水平已有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在封建社会内部开始生长,封建制度趋向衰落,封建贵族和开始发展起来的商业资产者,对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巧取豪夺,使被剥削阶级,首先是农民阶级走向破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