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紫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典范。它不仅彻底地摈弃了长期统治我们的教条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恢复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路线,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分析和认识中国的实际;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指导我国全面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纲领。  相似文献   

2.
李晓钦 《社科纵横》2008,23(7):9-1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国后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为了解决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这一探索过程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在最近一、二年内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实践的反思逐渐被·提出来并受到重视的。由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一个未被完全证实也未充分阐释的重大课题,因而国内一些学者对它的评论不一。本文认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体现了他对自己先前学说的深沉的反思和理论上的巨大突破。特别是其中关于人道主义的历史尺度和多样化的历史走向以及东方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非决定论的构想等,展示了马克恩晚年思想的新动向,体现了马克思不把自己的学说僵固起来的可贵创新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生机与创造活力。研究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  相似文献   

4.
熊吉陵 《社科纵横》2008,23(5):21-22
社会主义是针对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提出的范畴,其内涵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换言之,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概念的形成准备了条件.本文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及相应的人的解放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基于俄罗斯社会土地共有、农村公社和专制国家三位一体的事实,认为俄罗斯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从而避免资本主义带来的灾难。马克思的这一东方社会理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经年不衰,但从文化背景角度来探讨的文章却不多见。本文选择了这个被人忽略的视角,探讨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文化背景,通过对古代希腊文献、17世纪西方旅游家的东方游记、18世纪法德启蒙学者的东方观、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和英国政治学家的东方社会观的探索,论述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为学术界全面、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主义形式,自主劳动规定了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成为自主联合劳动者.自主劳动关系表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特性,"社本"是生产资料价值(资金)的社会主义形式,它是自主劳动关系在物化劳动方面的表现.需要价值(即社会主义必要价值)是价值产品或新创价值的社会主义形式,它是自主劳动关系在活劳动方面的表现.需要价值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新创造价值的统一.公式W=c+n=c+n1+n2+n3则说明了自主劳动、社本和需要价值三个范畴的内在联系,表现了体现自主劳动关系的商品价值由社本和需要价值组成,因而这一公式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体系的总纲.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历史的、内在的联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与邓小平在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的共识与基础;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对毛泽东的继承与深化;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在吸取毛泽东失误的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所作出的正确阐释和全新概括。因此,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探索的继承、深化、完善和发展。这就是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两者之间既有着不可切断的继承关系和内在必然的逻辑联系,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两者在理论基础与本源、立场与价值观、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理论体系的基本政策上有着一致性;区别主要体现在理论形成的国际环境从相对封闭到全球化、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哲学思维从斗争到和谐发展的转变,国家形态从过渡性到长期性的转变,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为主向人民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矛盾的转变,社会性质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总体布局从探索到不断丰富的转变等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毛泽东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有着先导作用,这种先导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和理论依据;二是提供了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提供了实践经验。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重大发展,这种发展的实质是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文章还集中阐述了在新的时代主题条件下和新的历史时期里,坚持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具有了全新的涵义,这就是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弘扬延安精神杨美让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民族战争伟大胜利,最终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2.
宋翎 《社科纵横》2010,25(5):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统一,是继承传统和立足当代的统一,是坚持真理和追求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革命和创新精神,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集中表现为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宝库,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也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雷发旺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而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和理论家,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他所创造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了新的考察和审视,认为东方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农村公社的占有制和政治关系上的专制制度并不矛盾,三者相辅相成,而土地公有制构成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东方的国家起源于组织社会公共工程的需要;东方社会停滞性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根本原因是其不同的共同体之间缺乏“外部交换”,国家组织公共工程和农村公社的孤立性形成一种对立统一关系,从两个方面促使东方社会处于停滞状态;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正确把握较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这种方法本身体现着历史尺度和伦理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已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很有必要,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更加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为此,本文拟就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核心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和命运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马克思晚年致力于东方社会研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马克思、恩格斯倾其一生,都在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并试图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探讨毛泽东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是要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下面我仅就几个主要问题谈谈认识。 (一)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  相似文献   

1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又是这一理论形成、发展并构成科学体系的哲学思想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像一条红线贯穿整个理论体系始终,又渗透到每个论点之中,通过每项具体内容体现出来。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倡导和确立的。但是,毛泽东同志在晚年逐渐偏离了自己所确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使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走过一段曲折过程。 粉碎“四人帮”后,曾有一段时间,僵化迷信盛行,人们的思想被个人崇拜、“两个凡是”严重地束缚、禁铂着,处于僵化半僵化状态。邓小平同志在这紧要关头,率先起来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全党从极左的僵化思想中解放出来,为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9.
苏承英 《社科纵横》2011,26(6):11-14
马克思历史主体理论认为,人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主体,又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社会发展既要一切依靠人,又要一切为了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人为主体,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以人为前提和条件,加强人的建设和塑造;以人为尺度,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为目的,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真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前理论界的研究重点,也是各级党校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党校系统,尤其是中央党校,对特色理论研究动手早,下的力量大,条件优越,所以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本书所精选的论文,就是科研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