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如何?它是否被社会历史的发展所证实,特别是它在现时代的命运怎样?这是人们迫切关心的问题。在今天,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马克思主义诞生已经有140余年了。这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创立、发展、更新。 马克思主义是资木主义时代的产物,是当时西欧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矛盾激化之后在思想领域所引起的结果。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家、思想家所讴歌、所憧憬的资本主义,曾经象一轮朝阳一样从地平线上升起,用它的光亮驱走了黑暗,逐渐取代封建主义,在人类历史上划出了一个新的时代——资本主义时代。到19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2.
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以重义贱利的非功利主义为特征的见解,由来尚矣。然而,考察从先秦到近代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功利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实际表现及其历史命运,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的研究课题,非功利主义并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历史命运──三谈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冯干文随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演变,马克思主义又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苏东演变后,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及其舆论工具得意忘形,声嘶力竭地大势叫嚷,说...  相似文献   

4.
@@1868年恩格斯在为《资本论》第一卷撰写书评时指出:“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现在和将来都是有价值的,可是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攀登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余,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1]589马克思的《资本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为我们树立了“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光辉典范”。[2]322面对当代中国社会纷繁复杂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我们唯有站在唯物史观的“山巅”,才有可能洞察历史与现实的本质。罗恢远与刘歌德合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书(下简称《命运》),[3]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进行了哲学反思,是一部有深度、有新意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5.
回溯中国的革命史,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之作——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中华民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强有力武器,推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富强之路。这里,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巨大作用的是毛泽东同志。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已历时一个半世纪,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质疑,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我们在正视这些挑战的同时应该意识到,作为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凝固和僵化的,而且社会诸多现象表明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更不会灭亡。  相似文献   

7.
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迅猛发展之后,中国股份合作制在90年代末期出现了分化和过渡。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及政策环境的变化、企业成长带来的烦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非企业制度方面的问题,包括认识问题、设计不规范问题、人力资源供给问题、管理问题、生存空间限制问题等)。实践证明,股份合作制是适合中小企业运行的有效企业制度模式,不能把影响股份合作制发展的非企业制度因素混同于企业制度因素。政府的体制供给,抑或政策环境是制约中国股份合作制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条根本的原则。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本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以来,我们党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  相似文献   

9.
传统逻辑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和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逻辑在我国经历了30年代的批判、50—60年代的讨论、80年代后也几经沉浮。尽管传统逻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逻辑学遭冷遇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这对我国哲学及科学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开始的。中国人接触马克思的学说,却始于十九世纪末。1899年上海《万国公报》上第一次提到马克思的名字,称他是“以百工领袖著名者”,把他的学说称为“安民新学”。随后,一些中国人也开始介绍马克思的学说。这些介绍者主要包括两种人,一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一是无政府主义者。梁启超是第一个介绍马克思学说的中国人。1902年9月,他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之泰斗”,又攻击马克思的学说“谬误已不可掩”。其后,朱执信、孙中山、刘师培等多人  相似文献   

11.
(一) 一八四八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它在各国的广泛传播,却由于各国具体经济政治条件的不同而有早有晚,有快有慢。在欧、美一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大体上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如德、英、法、俄、美等国。在亚洲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一般都在二十世纪后。中国的早期传播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前后,即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以后,比起欧、美各国是比较迟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一个特点。其所以如此,是由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主张,并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最完备的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对立物而出现,在历史上是巨大的进步,它在西方国度里曾经经历了光辉的战斗历程,才走向没落。可是,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命运却是十分悲惨的。它在中国地平线上初露头角,立即被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所绞杀,并且一去不复返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悲剧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深刻认识这种历史必然性,才能正确地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一正当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封建王朝江河日下的时刻,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现了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列强各国迅速崛起的客观现实,不能不对已经国势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在明代地位上升,在人品和学术思想上符合了当时的政治需要,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为程朱理学提供了资源,获得了程朱理学的褒奖,随着程朱理学地位的巩固而上升.  相似文献   

14.
15.
马克思逝世以后,对马克思理论的诠释和实践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局面。马克思思想的架构本身也有一个发展历程。1845年,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范式转型",即从人道主义哲学批判,转到对人类社会的结构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究。马克思理论旅行到中国时,正值中国"救亡图存"之际,因此它作为一个有可能使中国扬弃当时的发展困境的新的意识形态而受到关注。郭沫若等中国学者首先尝试把马克思五种生产方式更迭的历史发展模式用于解释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宏观理论与具体场景相协调问题。论文对马克思的"奴隶制"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以及中国的历史现实进行了对比探究。论文认为,从跨文化和比较思想史的角度对马克思理论的各种释义和与之相联系的实践经验进行再认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归结为三阶段:(一)孕育阶段(1840年—1911年);(二)成熟阶段(1912年—1919年五四运动前);(三)发展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后)。进而分析了三个阶段的各自不同特点,阐明了它们间存在的质的区别与联系。描绘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经历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文章在阐述不同历史阶段时,都将它置于国际与国内的历史背景下考察,论证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为什么最终走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的道路。文章还着力阐述了以往论文中较少涉及的国际背景,扩展了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视角,丰富了内涵,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曾出现过三次高潮 :五四时期 ,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 ,大革命失败以后。在传播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步同中国哲学相会通 ,同中国社会革命实践相结合 ,推动中国哲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这一思潮的历史发展轨迹 ,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唯物史观的传播、规范化和通俗化进程、中国化进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1917年,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人类解放的道路——一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手段,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把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道路。通过梳理十月革命道路在中国的历史命运,揭示了这条道路在中国能够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