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决定、制约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过程及其发展阶段的总根源。在阶级社会里,一切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或者说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在奴隶社会,表现为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在封建社会,表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这个社会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是什么关系呢?究竟是到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中去找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还是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残余、碎片中去找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就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阶级斗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相同,它也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列宁在阐述马克思主义这个原理时说:“一个社会中一部分人的意向同另一部分人的意向相抵触,社会生活充满着矛盾,历史告诉我们,各民族之间、各社会之间以及各民族、各社会内部经常进行斗争,此外还有革命时期和反动时期、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停滞时期和迅速发展时期或衰落时期的不断更换,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见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只有把某一社会或几个社会的全体成员的意向的总和加以研究,才能对这些意向的结果作出科  相似文献   

3.
辛程 《中华魂》2015,(1):16-19
近来,舆论界围绕要不要坚持阶级斗争理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抛弃阶级斗争理论,这种理论导致人类相互残杀,违反人的理性。坚持阶级观点、阶级分析方法,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应该受到谴责。大家知道,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核心观点之一,所以,这场争论实际上涉及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是一个原则是非问题,兹事体大,必须分辨清楚。阶级斗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自原始社会瓦解以后,人类就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所谓阶级,就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揭示了阶级社会的一般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发展趋势,并为分析社会主义的阶级结构,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阶级社会里,只有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才能透过扑朔迷离、五光十色的社会现象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科学的阶级估量,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战略  相似文献   

5.
统计学是一门具有强烈党性和阶级性的社会科学,从来都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马列主义统计学在和各种反动统计理论斗争中逐步建立、发展,形成了自己完备的科学体系,指导着社会主义统计工作,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服务。马列主义统计学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启示,把整个统计研究工作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相互密切联系的三个阶段。统计综合指标就是统计调查和整理阶段工作的最后成果,同时又是统计分析阶段进行分析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依据。所以,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统计中的党性和阶级性问题,必然全面而且集中地反映在综合指标上面,使之具有十分丰富的阶级内容。同一事物现象,同一统计材料,由于阶级观点不同,分析方法不同,由以计算的综合指标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说明分析,就会得到不同乃至完全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无论在阶级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因素对民族问题都存在着制约和影响。它们在阶级社会的表现是:阶级斗争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动力;阶级压迫是民族压迫的实质。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的消除决定了民族关系一般不再具有对抗性;社会阶层的变化会对民族问题的内容和走向产生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的民族问题上反映出来。文章还提出,对“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理解即便在阶级社会,也是应该有条件的、具体的;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民族压迫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对于弱势民族合乎“规则”的支配和剥削,其中蕴涵的阶级压迫关系具有隐匿化和“合法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具体地用来研究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史,从哲学史观的发展来看,这是哲学史研究方法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阶级分析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观点、矛盾分析法,在阶级社会的具体运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的方法论表现。这就是在阶级社会里,用阶级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各种复杂社会现象,探求其中  相似文献   

8.
“四人帮”及其控制的舆论工具大肆吹捧江记“三突出”原则,正确表现了文艺舞台上的人物关系,是文艺创作必须遵循的正确反映现实阶级关系的原则。对于这张骗人的画皮,必须彻底揭穿。毛主席指出:各种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是要反映阶级关系的。文艺创作耍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正确展示社会的阶级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刑法学同时展示了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中特殊领域的阶级斗争史为哪个阶级利益服务的问题,是刑法的阶级本质问题.但是,社会主义刑法的阶级本质,同一切剥削阶级刑法的阶级本质,是根本不同的.一切剥削阶级的刑法,都是建筑在各  相似文献   

10.
事物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动力。社会发展也不例外。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就整体而言,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历史活动,这种活动的成果凝聚在世代相继的生产力之中。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不同制度的社会里,解决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有不同的手段,如在阶级社会里解放生产力要进行社会革命,但也有一些共同作法,如改变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发展科学技术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本文着重探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传统哲学教科书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是否也有内在动力?唯物史观理论如果不能对生产力发展这一“动力的动力”做出回答,就没有彻底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质上是人类利益关系的运动规律。实现自身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的共同实质是社会利益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源是社会各阶层、集团或阶级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要求。离开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离开了利益分析的方法,就无法说明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一条重要原理。这个原理是十分正确的。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着重阐明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时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直接动力”、“伟大动力”等等。这就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既然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也是它的动力,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怎样正确理解生产方式与阶级斗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们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阶级关系的角度观察法律现象的。把法律和阶级、阶级斗争联系起来看,在阶级社会这个历史范围内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以为无阶级社会则无法律的观点却一直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界占据统治地位。我们怀疑上述观点的真理性。既然目前马克思主义法学界找不到有一个人愿意否认我国法学落后,而且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于一切阶级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阶级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阶级矛盾运动,这种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15.
糜海波 《东方论坛》2017,(6):114-119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阶级同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其存在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消除阶级同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剥削是同一个过程.阶级本质上是经济范畴,但阶级关系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还表现为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阶级分析应将客观的经济标准与主观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标准相结合.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性看待阶级问题以及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16.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 ,阶级意识泛化 ,文学被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 ,文学研究中阶级、阶级斗争、阶级矛盾等话语逐渐退隐。那么 ,文学研究与阶级 ,特别是古典文学研究与阶级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结合汉魏文学的历史予以探察 ,本文认为 :阶级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 ,阶级社会中的文学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对文学中的阶级性既不能夸大 ,亦不能漠视。正视阶级 ,梳理、探察文学中的阶级性是古代文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任何时代的学校教育在本质上都是使受教育者逐步实现社会要求。在阶级社会中,这种社会要求集中地表现为阶级的要求和意志。而要实现其要求,离开对学生的管理是决不可能办到的。因此,管理的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否始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还有没有比阶级斗争更重要的动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顺利地实现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首先要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者在考察社会发展的动力时,从来没有只局限于阶级斗争。毛泽东同志指出:“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刑事犯罪与阶级斗争的关系,这不仅是一个法学理论问题,最重要的是一个司法实践问题。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要弄清刑事犯罪与阶级斗争的关系,首先要认识我国当前阶级斗争的基本状况。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我国社会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这就是党中央根据马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消灭阶级并在中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在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斗争过程中,列宁关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阶级、阶级斗争以及消灭阶级的途径和方法的理论,是我们观察和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依据。学习列宁所遗留给我们的这一方面的理论,对我国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有着极其伟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