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索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理,利用高速摄像仪对沸腾汽泡在电场作用下的生长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电场作用下汽泡生长的动态图像.研究结果表明,电场作用下汽泡沿场强方向伸长,随着场强的升高,汽泡的脱离长径比增大,汽泡脱离壁面时的椭球外形更加明显;随着场强的增大,汽泡的脱离体积减小.分析了汽泡行为的变化对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水动力学(EHD)技术对工质R123进行了均匀高压电场下电场极性对池沸腾换热影响的实验研究.在该实验中,换热面为一平板并接地作为0电极,高压电极为平行于换热面的网状电极.实验的热流密度为2~25kW/m^2,电压为0~±25kV,得出了正、负电压下换热系数、壁面过热度、EHD强化系数和热流密度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施加正、负电压,强化系数均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最终达到稳定值;高热流密度下,正电压有较弱的强化效果;正电压下的强化换热效果优于负电压下的强化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竖直矩形窄通道流动沸腾传热实验装置,研 究了尺寸为720 mm x250 mm x3.5 mm窄通道内离子水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采用单侧壁面加热,改变加热热流密度; 调节恒温水箱温度,改变工质入口温度;以蠕动泵为动力,改变泵的转速,改变工质流量。实验结果表明:入口温度对流 动沸腾表面换热系数基本无影响;流体的紊流度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加强了对流换热的强度;在对流沸腾 换热阶段,核态沸腾受抑制,表面换热系数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反而降低;在完全对流换热阶段,表面换热系数随着加热 功率的增大基本不变。该研究为更好地设计板式换热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电场强化换热技术基础上应用纳米颗粒技术,向换热工质纯变压器油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纳米颗粒,在同一热流密度、不同电场电压下进行试验,发现在试验范围内,当施加电压达到44kV时,达到最大换热系数270.3w/(m^2·K),与纯变压器油电场强化自然对流换热相比,其最大强化系数为2.49.强化机理归结于颗粒受电场力作用在流体中产生的扰动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R12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作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管内流动沸腾换热与单相对流换热一样,存在热进口效应,国外早期的实验数据由于未能考虑热进口效应而偏大。实验结果还表明,水平流动沸腾周向不均匀换热主要受流动结构影响;截面平均换热系数则与质量流速、热流密度、质量干度和蒸发压力密切相关。分析实验数据证实,流动沸腾换热是由气泡产生而引起的流动充分发展核态沸腾和双相对流蒸发两部分组成的。本文的实验数据与国外已有的换热关系式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6.
对HFC134a和CFC12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工况范围内,HFC134a比CFC12的沸腾换热系数高32%~43%;流量对HFC134a与CFC12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系数之比的影响较大,干度和热流密度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最新文献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纯工质在水平内螺纹管内流动沸腾强化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成果和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几何尺寸,质量流量,热流密度和蒸干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从电场分布的角度,研究了换热表面上气泡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和气泡变形影响EHD(electrohydrodynaInics)强化沸腾换热的机理.电场分布决定了气泡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变形方式,如果换热表面的电场强度高于周围液体或电极的电场强度,则气泡受拉伸作用:反之,气泡受压制作用.热边界层的存在会减小电场力对气泡的拉伸作用,增强电场力对气泡的压制作用,但不会改变气泡的变形方式,气泡在换热表面上无论是被拉伸还是被压制,都能使沸腾换热得到强化,但两者的强化换热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沸腾及EHD强化换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R11工质在垂直管内受直流高电压作用下的沸腾换热试验数据,提出EHD强化沸腾换热的数学模型;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30%.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作者和国内外文献有关低沸点工质在水平螺旋翅片管内蒸发换热特性实验数据,讨论了热流密度、质量干度和质量流速对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并将实验数据与现有的螺旋翅片管换热关系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andlikar的关系式具有明确的流动沸腾换热机制及一定的计算精度.为提高其通用性和计算精度,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改进Kandlibar关系式的具体设想.从而为优化设计螺旋翅片管、研制高效蒸发强化管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综合国内外EHD强化沸腾换热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电极的形状,位置,材料和极性对EHD强化沸腾换热的影响,并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分析讨论了加热丝上汽泡生成对加热丝温度的影响。说明一个活化核心的起泡对周围其他活化核心起泡的影响。以及对其自身起泡的影响。同时讨论了两个核心之间起泡的相关性,分析中还发现由于汽泡生长造成的局部温度下降是加热丝表面沸腾需要较高过热度的一个原因,最后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数值计算和解析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均匀电场作用下的气液两相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研究了单个及多个气泡附着于壁面、即将脱离和上升至两极板间的电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气泡周围电场的强弱及其分布的均匀性是影响气泡运动的重要因素.当大量气泡出现并有部分气泡脱离壁面时,电场对气泡的作用减弱,这为高热流密度下电场强化沸腾换热效果不再明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综合国际上电水动力学EHD(Electro-Hydrodynamics)强化传热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在电场力作用下流体所受到的各种力及其对单相对流传热、沸腾传热和凝结传热的影响,给出了EHD强化传热的基本方程,并对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指出了EHD强化传热的复杂性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管内受迫对流换热过程的(火用)经济分析,提出了一项管内强化传热性能评价指标:强化前后单位传热量总传热费用比η,分析结果表明,η不仅能反映采用强化传热措施后换热能力的改善和流动阻力的增大,而且能反映出强化传热管加工制造成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开槽密度和深度对R11工质在烧结多孔表面池沸腾换热影响的实验研究,观察发现,多孔表面开槽,蒸汽从槽道逸出,液体从多孔区吸入到受热面,沸腾换热增强,沸腾可分为液体灌注,槽道起泡和底部蒸干3个区,对特定的多孔层,合理开槽可获得较好的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溴化锂水溶液池沸腾换热的实验装置,以及溴化锂水溶液在真空条件下的池沸腾换热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对池沸腾换热有一定影响,且随溶液浓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浓度对池沸腾换热有明显影响,且随压力提高,影响增大;管束对池沸腾换热有增强效应,水平管束的沸腾换热系数明显高于单管的沸腾换热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