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针对流水车间调度这一典型的NP难问题,采用了一种新型进化算法——DNA进化算法进行求解,并对算法做了改进。改进的DNA进化算法中引入了交换操作以更好地搜索解空间,并采用黄金分割率控制变异个体的数目。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搜索性能,采用一种新颖的启发式规则产生初始种群。以50个T aillard基准问题进行仿真,并与遗传算法进行了详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DNA进化算法具有更好的求解性能以及更高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2.
文化算法从微观(种群空间)和宏观(信念空间)两个层面上模拟文化的双重进化继承过程,为进化搜索机制和知识存储的结合提供一个构架。建立基于输入输出数据生产过程的统计模型时,参数估计是其中的关键,文化算法为此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在Elman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型Elman网络模型——OAIF-Elman(Output-Add-Input Feedback Elman)网络来建立乙烯装置中裂解深度软测量模型,并结合文化算法来优化其网络权值。实验表明:文化算法比标准遗传算法搜索性能更优,搜索时间更快,同时也得到了满意的裂解深度模型。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一种基于三角进化算法(TE)的求解奇异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将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先转化为无约束函数优化问题,而后利用种群并行搜索策略的三角进化算法对其求解.数值实验的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蚁群算法是一种崭新的仿生模拟进化算法,该算法在许多领域已经得到应用。多目标优化问题是一类很重要的优化问题,优化与求解较难。对此,提出了一种改进蚁群算法用于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得到一组变量的权重后,用一定数量的蚂蚁在解空间中首先随机搜索,然后模拟蚂蚁寻食的方式,通过信息素来指引搜索。给出了具体的算法,示例仿真说明了其有效性,并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发现多个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5.
摘要:试井参数优化是对通过测试得到的油气井井底流压及产量数据得到的油气藏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处理,得到最符合油气藏实际情况的参数。试井存在多解性,以往使用的最优化方法要求目标函数连续可微,受初值影响较大,是属于寻找局部最优解的办法。为此,提出了一种混合差分进化算法的试井分析最优化方法。将标准差分进化算法加以改进,与模拟退火算法和小生境思想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混合差分进化算法,该算法在保证算法全局搜索能力的同时,能更快地收敛到非线性问题的最优解。进一步将该算法应用到试井分析中,构建了基于混合差分算法的试井分析方法,不需要估计井筒和油藏参数的初值,也不要求目标函数连续可微,优于标准差分进化算法。通过实测试井资料分析,与 L–M 方法相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基因的进化相互交织,一方面,文化受基因作用的限制和推动,另一方面,文化对基因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这样,人类就构成了一个循环式的基因文化协同进化。其中,文化是由生物学上的需要产生和形成的;同时,生物学特征又因对文化发明做出反应的遗传进化而改变。在此基础上,通过人脑和精神发育的“预成规则”,沟通人类基因——文化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7.
科技文化生成于科学技术实践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在不断的发展进化中,科技文化撒播着人性的关怀、彰显着道德的理性以及展现着伦理的本质和向度。从伦理在科技文化进化中的地位和伦理之于科技文化发展的影响来看,伦理价值认同始终是科技文化进化的核心问题,因而也是当代中国科技文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数学处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财政收入预测模型。针对前向网络BP(Baek-propagation Algorithm)算法——梯度下降搜索方法的不足,提出用免疫进化算法来训练BP模型网络参数。利用福建省1990-2004年的财政收入数据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用2005、2006年的数据进行预测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采用免疫进化算法建立的神经网络财政收入预测模型,模拟和预测精度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合作型协同进化遗传算法是多个子种群通过协作而共同进化的新型算法,常应用于多目标、大规模的优化问题。本文在合作型协同进化遗传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模拟自然界中的灾变现象,在原先的算法中加入灾变算子,提出灾变合作型协同进化遗传算法,以防止出现不成熟收敛现象,并用经典的函数优化问题和Job Shop车间调度问题进行仿真实验,其结果验证了改进算法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一种物流配送车辆调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启发式算法对复杂问题搜索效率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构造了DNA进化算法求解该问题。将其在个体变异操作中进行了一些改进,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车辆调度问题(V SP)属于组合优化NP难题。采用V SP问题进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可行,与其他算法相比较,不但有很好的求解性能,而且具有更快的收敛能力与搜索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遗产景观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对话的历史见证。唐崖土司城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文化景观空间营造不足、文化遗产景观与生活空间不断疏离、人造景观与原生景观之间紧密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当通过文化遗产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因地制宜地促进文化遗产景观与特色村寨景观共生、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以及多样性的保护与综合开发,来促进文化遗产景观可持续发展。景观人类学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视野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鉴于以往传统村落的文脉传承效果不理想,进行传统村落空间规划研究。根据新型城镇理论对传统村落空间布局提出的要求以及现今村落建设出现的问题,引出文脉传承在传统村落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而以文脉传承为本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建设现状、本土文化、记忆场所、住区空间等方面探寻传统村落的文脉传承因子,并从宏、中、微观三层面进行融入以探讨传统村落空间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均存在分歧,而合理界定其内涵和范围,对于中国将来制定相关立法具有积极意义。以国际公约和国家、地方有关规定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被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等具有社会进步性的活态文化遗产。其范围包括:(1)民间文学艺术;(2)民间传统知识及实践;(3)文化空间;(4)其他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力求进一步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快速城市化的步履下,城市空间中的文化遗产破坏、文化畸形、文化贫血现象成为普遍的城市症候.在文化需求、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行动急剧增加的形势到来时,相应的规划理论、策略和方法都明显落后于城市建设实践的需要.文章通过城市空间文化的本体述要、城市空间文化的类型学分析和城市空间的文化盘点,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保护与建构城市空间文化或文化的城市空间的具体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文化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整体仍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在新经济时代,内容、科技、资本、品牌、渠道等核心要素,是导致文化产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直接动因。本文结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创意、媒体、空间、形象等为研究视角,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创意开发,以文化空间作为产业布局的载体,深挖文化底蕴和社会基础促产业发展等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文化创意产业在取得初步发展成果的同时,还依旧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走访采集区域居民文化消费数据,并进一步通过决策树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发现京津冀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及结构特征,据此提出打造区域共同文化品牌、保障居民收入持续平稳增长、针对青少年文化消费市场创新营销模式、培养其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及文化创新能力等改进措施,从而优化推动京津冀文化消费市场协同发展的路径,打造互联互通、开放统一的区域文化消费市场,使区域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成为促进文化产品供给的市场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南京历史文化的时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时间和空间的产物。南京处于沟通长江中下游、黄河长江下游的枢纽位置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大时空中 ,南京历史文化是长江流域区域文化的融合进程催生的 ,南京历史文化的兴衰则是与两大河流的文明交融和中国文化中心转移的节律联系在一起的 ,并且最终成为中国农业文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北而南、由西而东格局变化的结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越来越受学术界与大众关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二者的融合既有“工具技术”层面的融合,也有“内容价值”层面的融合。从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理论出发,结合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前沿成果和中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时代诉求,探索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与新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与内在契合性,捕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新媒体艺术的更新意涵,寻找城市公共空间与新媒体融合的策略和创新之道。研究认为,加强宏观设计、开展系统研究、艺术化处理二者融合关键问题等策略是加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新媒体融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公共空间里,当代传媒致力于文化构型与知识重组的社会公共事务,人类的知识状态及其性质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传媒专注于现象与问题、话语与范式、民主与权力、消费与教育、身份与形象等文化构型的同时,也将对知识的构型变成了一种货币在流通领域的决策与投资,而且知识分子的传统权威形象、话语方式、教育方法与审美观点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鉴于此,信息时代的传媒业、文化界与政府需重新审视包括文化决策与信息投资在内的传媒的文化构型力及其知识状态,以期正确发挥传媒在公共空间中的文化构型力,建构更加先进的文化与知识状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民俗研究从历史研究的传统维度转向注重当下人们的生活世界,开始重视民俗的意义理解和文化阐释,强调将民俗事象纳入地方社会的历史进程和整体社会结构中加以考察。"空间"是社会文化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文化空间"作为指称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形态和样式的人类学专门概念,已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中。而民俗作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领域,却鲜有人关注其空间属性和空间视角的研究。民族民俗文化空间主要有日常生活文化空间、人生阀限文化空间、节日聚合文化空间三层面。通过回族民俗文化空间的建构分析,能更好地展现出回族民俗文化超越时空的人生意义、凝聚精神的社群意义、承传文化的民族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