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局域自旋密度泛函近似LSDA(local spin-density approximation)对La_(1-x)Sr_xMnO_3超晶格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众多实验数据相一致.在完整的立方晶格结构中,计算发现,已经能够得到锰氧化物特有的半金属特性,这说明Jahn-Teller畸变对此类材料半金属性的形成不起主导作用.当考虑了晶格畸变后,发现晶体的电子结构对晶体c轴与a轴的长度比(c/a)的变化十分敏感,导电性发生了金属(c/a<1)—半金属(c/a=1)—绝缘体(c/a>1)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钙钛矿型LaCOO3和LaMnO3超细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共沉淀法制备出了钙钛型结构的稀土复合氧化物LaMnO3和LaCoO3超 细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测试了所得样品的物相和颗粒大小,考察了 制备过程中乙醇作为分散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B3LYP,B3PW91和MP2方法分别在cc-pVTZ和cc-pVQZ基组水平下计算了GeH2分子的光谱常数,将计算得到的平衡几何结构、基态转动常数、基频和谐频、部分四次离心畸变常数和振转相互作用常数与相应的实验数据或理论值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它的四次离心畸变常数、六次离心畸变常数、平衡转动常数及非谐性常数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由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数据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因此,用密度泛函理论预测GeH2分子的光谱常数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离子簇模型,通过分析配体轨道和旋轨耦合作用的贡献,建立了改进的3d1离子在四角畸变八面体中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的微扰公式,能级间距可由重叠模型和局部结构数据给出。将该公式应用于锐钛矿(TiO2)中填隙V4+离子的EPR谱,讨论了配体轨道和旋轨耦合作用以及共价效应对EPR参量的贡献。理论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且比前人的计算,尤其是g∥和A∥有明显的改进,说明对这类共价性较强的体系,配体轨道和旋轨耦合作用的贡献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阐述了最大键级杂化轨道和自然杂化轨道的两种构造方法.具体计算了乙硼烷及其桥原子取代物B_2H_4X_2(X=F、OH、NH_2和CH_3)的最大键级、最大键级杂化轨道和自然杂化轨道.对这类分子的结构特点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周期轨道理论,对二维矩形量子台球体系的量子谱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量子谱中的每一条峰正好对应一条周期轨道的贡献,随着轨道长度的增加,经典周期轨道的条数增加,其所对应的量子谱中出现的峰值也相应增加,这说明经典计算的结果和量子计算的结果符合得非常好,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周期轨道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用B3LYP、B3PW91和MP2方法在6-311G(2df,2pd),6-311G(3df,3pd),cc-pVQZ基组水平上对H3SiF的谐振力场和振转光谱进行了研究.将计算得到的平衡几何结构(包括键长、键角)、转动常数、谐振频率和四次离心畸变常数分别与已有的实验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由密度泛函方法计算得到的数据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8.
对完整锐钛矿TiO2晶体及S掺杂锐钛矿TiO2晶体电子结构进行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通过对能带、态密度的分析,发现在S掺杂后,O原子,S原子与Ti原子在导带区发生了强烈的相互关联作用,致使Ti原子3d轨道上的电子向S原子的3p轨道,O原子的2p轨道移动,使得导带向低能区移动,从而使TiO2的禁带宽度变小,吸收边红移.从而揭示了S掺杂导致锐钛矿TiO2晶体禁带宽度变小的机理.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应用B3LYP,B3PW91和CCSD(T)方法结合cc-p VDZ和cc-p VTZ基组计算了FCO分子的光谱常数和非谐振力场.结果表明:用CCSD(T)方法计算的平衡几何结构、转动常数、基频、谐频和离心畸变常数与实验数据或以前的理论值吻合得很好.此外,本文对尚未进行实验观测的非谐振常数、振转相互作用常数、各阶力常数和科里奥利耦合常数进行了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运用B3LYP,B3PW91,B3P86和MP2方法,结合aug-cc-p VQZ和aug-cc-p V5Z基组,对H_2BO分子的平衡几何结构、光谱常数和非谐振力场进行了理论研究与计算.通过将计算所得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与已有的理论数据进行比较,发现B3LYP和B3PW91方法结合两个基组的计算结果与相应的理论值吻合较好;进而对H_2BO分子实验和理论中尚未研究的转动常数、基频、离心畸变常数、振转相互作用常数、非谐振常数、科里奥力耦合常数和各阶力常数进行了计算,并做出了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11.
以共沉淀法制备出了钙钛型结构的稀土复合氧化物 La Mn O3 和 La Co O3 超细粒子 ,采用 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测试了所得样品的物相和颗粒大小 ,考察了制备过程中乙醇作为分散剂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公式化的方法确定分子的杂化轨道数,进而推断分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确定主族元素共价分子的成键情况和几何构型,并且探讨了影响杂化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铜锰复合氧化物,运用XRD、TPR、BET和常压微反评价装置对所合成样品进行了物相结构和催化性能的研究。XRD分析表明,沉淀反应温度在25~90℃时所合成铜锰复合氧化物前驱体均由Cu2+1O/Mn3O4组成,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晶体组成Cu2+1O/Mn3O4比逐渐提高,晶粒逐渐减小,这些前驱体经550℃焙烧后均转化为Cu1.5Mn1.5O4,且晶粒大小基本相同。TPR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催化剂为单一组成的铜锰复合氧化物,当沉淀反应温度<45℃时,随沉淀反应温度提高样品的还原温度升高,当沉淀反应温度从45℃提高到65℃,还原温度变化不大,只略有下降;而当沉淀反应温度>65℃时,还原温度继续升高。BET结果表明,虽然室温下(25℃)所制催化剂前驱体的比表面积较大,但焙烧后却大幅度下降,反而小于45℃以上样品的比表面积;而当沉淀温度在45℃以上时,焙烧前后样品的比表面积相差不大,样品的比表面积均在36.5-39 m2/g,说明当沉淀温度提高到45℃以上时,焙烧后样品的比表面积与沉淀温度关系不大。沉淀温度45℃是Cu-Mn沉淀物织构发生明显变化的拐点,在此温度下,沉淀反应体系的反应、传递及沉淀物的转...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化学方法掺入一些离子(Bi3 ,Pb2 ,Fe3 ,Cu2 ,Ag )制备了改性二氧化锰,并对其进行有效氧测试、恒流充放及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掺Bi3 ,Pb2 制得的二氧化锰显示了很好的可充性。认为当有添加物(Bi3 ,Pb2 )存在时,它基本上对二氧化锰的第一步均相反应无影响,只是在Mn(OH)2。的氧化过程中,金属离子有可能进入层间结构起着稳定二氧化锰的作用而抑制Mn3O4的生成和积累,从而改善二氧化锰的可充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助剂K2Co3、C(52)CO3、Cu(NO3)2和Mn(No3)2对担体γ-Al2O3表面进行修饰以及KCl助剂对γ-Al2O3和SiO2相体表面修饰,制成负载型Fe-Co双金属簇催化剂。考察其CO加氢反应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比较催化刑中添加助刑对CO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的影响,为制备高活性和选择性的CO加氢催化剂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配合物[Mn(phen)2(H2O)2][NbOF5],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热重表征。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Gaussian-03w对配阴离子进行了全几何优化和后续计算。Nb和Mn离子均处于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O3和F5带的负电荷最多,但O3和F5并未充当桥联原子。  相似文献   

17.
根据d轨道的相对能量计算了配体场稳定化能,比较成功地解释了某些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反应性和光谱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锰、镍、铬三种重金属各以不同的浓度加入培养液中,通过观察其中的藻类生长情况,测定它们对两种常见藻类的毒性。锰在0-16ppm时对小球藻和栅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镍和铬对藻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比较两者的抑制,可得出铬>镍。以锰和镍混合加入培养液,观察两种元素的联合作用,发现锰可使镍的毒性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完全势缀加平面波局域密度泛函近似,计算了完整的PbWO4(PWO)晶体的电子结构,模拟计算了复数折射率、介电函数及吸收光谱的偏振特性.分析了各个吸收光谱的峰值所对应的可能的电子跃迁以及PWO晶体的偏振特性.  相似文献   

20.
锰、铈氧化物气凝胶的制备和其对CO氧化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机盐为原料通过超临界干燥法制得了锰、铈氧化物气凝胶 ,初步考察了该气凝胶对 CO氧化的催化活性 .结果显示以超临界干燥法可以制得 1 0纳米以下的锰、铈氧化物纳米粒子 ,该纳米粒子对 CO氧化呈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氧化锰和氧化铈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