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启超居住日本期间,充分吸收日本学者译介的西方文化,向国内学人大量地介绍了西方近代哲学的学派、理论、范畴,并提出了融会中西思想的理想人格论——"新民说",其论著影响了一大批20世纪初叶的中国知识分子。史料证明,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哲学转型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忧国忧民的时代精英们把目光共同投向了被正统文化所排斥的"游侠"身上,章太炎力图从自己的文化底蕴中找出游侠与时代的结合点,从而选择了"儒"与"侠"并举可以达到"躬行"与"力为"的有效结合,以促使革命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忧国忧民的时代精英们把目光共同投向了被正统文化所排斥的“游侠”身上,章太炎力图从自己的文化底蕴中找出游侠与时代的结合点,从而选择了“儒”与“侠”并举可以达到“躬行”与“力为”的有效结合,以促使革命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明清以来的西学中译史,论证了西学中译的文化杂合及非文化殖民性,为防止后殖民翻译外延内涵无限扩大化提供了佐证。西学中译的主流不是后殖民翻译所能涵盖的,而是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外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不但来自西方的学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相和社会面貌.而且中国思想也在西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独圣》篇中,章太炎盛赞孔子开取民智,并给予孔子很高的评价。虽然他尊孔与康有为尊孔有异,但是在行为上仍支持、同情康梁,其思想还处于改良主义阶段。《订孔》篇否定六艺为孔子所作,并极力贬低孔子删定六艺的价值。但仍然承认孔子是"良史"。此时,章氏确立了革命思想,与改良派划清界限,并走上了与之斗争的道路。《检论·订孔》篇(上下)中,章氏称赞孔子布彰六艺、保存史料之功。此时他以庄证孔,主要精力已转移到整理国故上来。  相似文献   

6.
可译性限度即指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原文信息被传达的程度。文章从戏剧翻译的动态表演性出发,通过比较《茶馆》的两个英译本,分析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际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并指出具体翻译中译者应持有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介词和日语补格助词的语法特点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 ,介词大多数日译为补格助词 ,还可译为宾格助词、助动词和动词  相似文献   

8.
禅宗明心见性、直指人心思想所蕴含的主体性意识、平等观诉求,以及它反现于内、躬身自求的治思模式,和短截明快、古朴清新的表达方式,对章太炎批判历史上的有神论宗教以及形成自己以无神论为特征的宗教观,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对此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考察禅宗思想作用于近代学术思潮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对全面理解章太炎思想可以提供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借助日译西学,以“旁征博引”的方式对德国哲学进行了批判与吸收。他分别以“无神论”、“自我”自由和“俱分进化论”对“神”(上帝)、“强权”和两种进化路线加以批判,却对康德的“物自体”、叔本华等人的个体意志自由和哈特曼的善恶论等概念、范畴有所吸收。而且,当时他的俱分进化论与严复等人的观点并非针锋相对,却多吻合。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国,严复出于救亡图存的强烈责任感,遂积极传播西学。他系统地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进化论思想、民主自由思想、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的方法论,给当时的中国思想界以巨大启蒙。  相似文献   

11.
自由是现代性的核心观念之一。辛亥革命的理论先导章太炎在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话中阐释其自由观,以"无待"来理解形上自由,在"一字千金"的《齐物论释》中,通过"我"之成立及其可破,在确立形上平等的同时也确立了形上自由;在认识论领域,通过和《荀子》、《庄子》、佛学等的对话,章太炎对认识上的自由的获得机制本身、人的认识能力、真理、科学规律等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看法,然而其佛学的立场又有将真实的认识论问题的讨论归结为虚幻的心灵构造的嫌疑;在伦理学领域,章氏讨论了自由人格的培养问题,其核心就在于通过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思想,从中挖掘出"依自不依他"的原则,并试图复活传统道德条目以应对现代处境。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视角,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分析了章太炎的反帝思想。指出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学者,享有"中国近代之大文豪,而亦革命家之巨子也"的美誉,鲁迅先生曾尊称他的这位老师"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的反帝思想对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具有重要冲击作用,研究他的反帝思想对深入研究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作霖深知,欲在东北立足,须求得日本的支持,因此,大力争取日本的支持。日本方面意见分两派:一派认为张作霖可以作傀儡,另一派认为他不够驯服,一再要处死他,终于还是把他炸死了。张学良子承父业,日本认为他更不驯服,公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激起全中国人民的愤怒,奋起抗战,抵抗侵略,取得了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4.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宣传家 ,以往史学界因其所谓“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反孙”、“拥袁”、“反对代议制”等问题 ,几乎一致认为辛亥革命前后章氏由进步转向倒退 ,由革命转向反动。我们认为这一结论有偏颇之处 ,应当把章氏的主张与活动放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 ,通过比较他与本阶级其他成员的思想与活动 ,方能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对尼采思想的接受,是他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点是在他的思想结构中又掺合着较浓厚的现代主义思想元素,形成了一种拨正进化论思想的内在动力.进化论和现代主义的两种思想元素的交织,使鲁迅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既使他的思想充满悖论,形成一种张力,也使他获得一种思想创新能力.尼采的"权力意志"、"惟大士天才",以及有关卓越个人、独特个体的学说,都对鲁迅产生了重要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九成《尚书详说》久已亡佚,辑佚可得18万余字,据此可观其《书》学思想之梗概。张氏相信孔子序《书》说,解《书》注意挖掘微言大义。学于杨时,其《书》解深浸理学之思。又从游宗杲,逃儒归释,往往以佛理解《书》。又每以天人感应之说阐说经义,以矫时弊,以儆人主。解经中激烈批评周穆王、平王无志,直指当朝主和之苟且。其以解《书》为思想斗争之手段,彰显了士人之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张积中北上山东开太谷学派北宗至黄崖山事件前生平的考察,辨明了一些以往模糊的观点,如其游玩四松园的详情。填补了一些以往学者未关注的空白,如其山东居所迁移地址的确定等,对深入了解张积中及太谷学派北宗的思想活动乃至黄崖山事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留日与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日本是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期间 ,李大钊在艰难的探索中不断进行思想的脱胎演进 ,他由主张通过改造人心、改造政治、推进国家的民主建设的调和论者 ,成为了革命的暴力论者 ,并形成了以“民彝”为核心的政治观 ,为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治中屡次参与国共和谈,在国共和谈中张治中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中共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国民党背离三民主义表示愤慨。促使张治中立场最后转变的原因是中共长期实行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是张治中对中共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的结果,是因为他对蒋介石国民党失望,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所致。张治中为国内的和平停战做出了贡献,重庆谈判期间他为协议达成和毛泽东的安全防卫尽心尽力,解放战争期间他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不仅受到西方的影响,也受到传统历史和思想的制约,研究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不能仅限于用西方的民族主义类型对之进行分析,还需要充分考虑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需要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传统"天下"观念如何同时向"世界"和民族国家观念转变。对章太炎关于种族与文明、排满与种界、民族与国家等三个层面的思想的考察充分地说明此一转变在他身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