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金陵瞭望》2009,(1):15-15
秋季首次实行幼儿助学券制度,对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在园就读幼儿以及孤残幼儿、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子女、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子女按月资助保育教育费用,每生每月160元,全年按10个月计算。这标志着我市构建起15年基础教育全过程、普惠型、多层次的政府扶困助学“绿色通道”,率先在全国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子女是教育的弱势群体,是“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的交叉体,单纯的物质救济不能解决问题,权利救济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要保证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均等权、学校选择权、教育经费的优惠补偿权、公正的教育评价权、教育资源使用权的落实。权利救济的路径包括四个方面:建立基于常住人口的教育管理体制;设立专职的民工子弟学校管理机构;设立教育券等以增加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的投入;在现实权利的层面上切实保障针对农民工子女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3.
从保障的角度浅议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几经变迁,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再调整反映了国家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在2004年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机制政策推行下,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有了把握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贷款他们完成学业并实现大学梦。但从保障的角度分析,国家助学贷款这一资助性政策还有很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保证每一个学子不因贫困而辍学,无疑是促进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国家助学贷款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_的机会,无疑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深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加大勤工俭学力度、扩大资助范围,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教育,健全资助工作的考评机制和跟踪机制的建议,以更好地实现资助政策的资助目标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金陵瞭望》2011,(25):44-44
为进一步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我区从2011年秋季开始.实施幼儿助学券政策。发放对象:具有南京市常住户口。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在具备兑现助学券资格的幼儿园就读的3—6周岁适龄幼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除满足上述要求之外.须参照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教育工作的意见》(苏教基[2004]38号)执行.同时要求幼儿法定监护人在南京生活两年队上。发放标准:符合发放条件的在园幼儿.每人每年可以减免2000元的保育教育费.分两学期兑现,每学期1000元。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中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助学贷款”是1999年公布的一项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国家助学贷款”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都将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影响。“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需要银行、学校、学生及学生家庭三方面的积极性,尤其需要银行与学校的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推行的一项惠民政策。分析了当前助学贷款工作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从政府职能角度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应采取建立政府担保机制并适时调控担保比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保障,依法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等举措实现政府目标,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最近希望工程在实施“助学进城”的公益活动.这为进城民工的子女们又办了件实事,每个受助的学生一年可获得600元学费资助,这对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家庭无疑是雪中送炭。这些资助是不是基本解决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呢?经过认真调查和观察后,我们发现农民工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上,最大的难处不在学费,而在于“身份”——他们没有城市户口。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家庭研究范式正经历着个体化视角的转向.根据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的数据,在代际合作理论视野下分析亲代隔代照料时间在不同子女间的分配.研究发现:收入越低、健康程度越差、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子女更容易得到亲代隔代照料的支持;亲代的养老期待以及子女的经济支持显著提高了亲代隔代照料时间.结论表明,亲代的隔代照料行为遵循了"扶弱"与"互惠"的双重逻辑,这两种逻辑都可以整合在以利他主义为核心的家庭整体效用最大化的解释路径之下.当今中国家庭依然延续着传统的"亲子一体"的结构,家庭依然是分析中国社会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11.
最近,如皋市26位中小学生满怀感激之情领到了由香港同胞蒋泽安先生设立的“时乐助学基金会”首次颁发的助学金一万元,从而得以解脱家庭经济困难继续学业。  相似文献   

12.
深刻领会"七一"讲话精神 努力做好助学贷款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收费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校是福建省实施国家助学贷款试点院校之一.如何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实践"三个代表",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努力做好助学贷款工作,保证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这是新时期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本文着重从"三个代表"之一"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高度,阐述做好助学贷款的重要意义,分析我校在实行助学贷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如何做好助学贷款工作,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既指教育权利平等,也指教育机会均等;既指教育经费均衡,也指教育资源均衡;既指每个受教育者按其天性获得优质高效的教育,也指每个受教育者按其天性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加快教育法规建设步伐,用法律法规保障教育公平;积极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以新型制度促进教育公平;科学规划各级教育投资,以经费均衡确保教育公平;合理分配各类教育资源,以资源均衡保证教育公平;不断完善扶困助学机制,以扶困助贫推进教育公平;坚决摒弃性别歧视陋习,真正实现男女教育平等;关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保障他们享有同等权利;因生天赋实施差异教学,努力促进每位学生成才;关心、关注、关爱全体学生,帮助他们不断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大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数量日益增多.高校助学保障体系以奖学金、减免学费、特困补助、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助学贷款等六大途径为主体.高校助学保障工作中存在对困难学生的认定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等问题.通过创新助学保障管理体制等方式,进一步完善高校助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今日南国》2006,(18):F0004-F0004
“感谢党和政府及社会热心人士的关怀,有了这笔资助金,我就可以到华南理工大学圆我的大学梦了。”在9月5日岑溪市助学扶困仪式上,特困大学新生林钊文手攥着5000元资助金激动地说。岑溪市委、市政府把奖学助学工作作为全市8月重点工作之一抓紧抓实。该市领导干部在开展奖学助学活动中作出了表率。今年7月13日成立了岑溪市奖学助学协会。几个月来,岑溪市委、市政府为募集奖学助学基金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主持召开全市助学募捐动员大会。岑溪市四家班子领导亲自挂帅,争取在外工作的岑溪籍知名人士和热心人士捐资助学。截至9月4日,全市共募…  相似文献   

16.
农民家庭"因学致贫"的主体是高等教育,其致贫的直接原因除自身经济水平外是高校的高收费与高消费,这种贫困属于脆弱性贫困,即农民家庭的经济脆弱性所致。中国教育和就业体制决定了个人和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的规模经济效应,中途停止投资意味着巨大的沉没成本。家庭投资最大、子女受益最多,投资与受益主体的分离决定了农民家庭"因学致贫"的持续性。高等教育助学贷款等政策可以缓解农民家庭"因学致贫",但要进一步减少和缓解"因学致贫"程度,还需要农民家庭转变观念,降低利他程度,子女多承担责任,甚至直接放弃高等教育投资。  相似文献   

17.
[内容]文章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农村部分)》数据,对同一家庭不同子女的具体代际经济支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家庭养老仍然有着广泛的基础,子女代际经济支持比例和数量存在子女性别、子女排行、子女婚姻、子女受教育程度、子女的居住方式、子女的迁移距离和子女的经济状况的显著差异,女儿和儿子在代际经济支持上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老年父母个体因素、子女具体状况和代际关系都对代际经济支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利用金融手段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已惠及数百万贫困学子。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受银行的盈利性、社会诚信环境所影响,助学贷款发放进展缓慢,始终没有对贫困学子彻底敞开大门。以此从助学贷款机制变迁层层剖析,提出只有提高诚信度,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改善信用环境,才能保证助学贷款最终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周梅 《金陵瞭望》2011,(18):70-70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由户籍所在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的一种贷款。建立健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是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落实惠民政策、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对普通高校进行了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收费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带来了困难.为保证学生不因家庭经济问题而失学,国家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大学梦.但由于贷款发放、贷款对象、贷款利率、贷款金额和还贷期限的不尽合理,使有的学生遵守信用积极性不强,从而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性.而贷款的可持续性是国家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信用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