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农业与工业化》的主要思想,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顺利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分别从市场经济的思想、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转型升级、工业化的推动要素,及工业化与城镇化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将市场经济思想作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导思想,且要理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特别要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通过农地使用的有效整合和工农业的良性互动,推动农地使用规模化和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化要强调基础设施先行、生产技术创新和资本累积等因素的作用;工业化和城镇化要以市场推动为主导,"以人为本"为发展目标,在空间规划布局时要考虑区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迄今人们大都还只瞩目于其光辉的艺术价值。揭示并敞露《边城》的文化思想价值是本文的旨意所归。《边城》勾勒出的是一组优美而破碎的农业文明意象。“优美”是农业文明的牧歌,“破碎”是农业文明的沦丧。城市文明的时代忧患是沈从文如是描述的言说语境。历史与现实、理性与经验的龃龉是沈从文如是状写的叙述心理。本文正是从此四个角度立意论析,从而折射出沈从文及《边城》耀眼的文化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在研究发展经济学的人愈来愈多,但许多人却不知道真正为发展经济学奠定基础的人,是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本文详述了张培刚对发展经济学所起的奠基作用.这集中表现在他于1945年撰写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这一专著中,该专著从工业化的涵义,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的发动因素与限制因素,工业化的程序、阶段与速度,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动,工业化与发展外贸及利用外资等六个方面,对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农业国或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从而张培刚被国际经济学界的一些权威人士称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本文还指出张培刚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不仅是40年代为创建传统发展经济学所起的重大奠基作用,而且他在1988年以来的新作,还奠定了适应当前需要的新型发展经济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管子》与《淮南子》都蕴含丰富的农业生态思想,而且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历史联系。强调农业生产的政治性,坚持“农本”理念,是《管子》与《淮南子》农业生态观的理论前提;在此基础上,二者论农都凸显出天人关系的特殊性,主张天、地、人相和谐的生态发展;二者都反对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过度干扰和影响,深刻反思人类农业活动的现实的局限性。与《淮南子》相较,《管子》农业观在生态意蕴上缺乏更为浓厚的黄老道家气息,且其农本立场受到“重商”思想的一定影响,但《管子》所主张天、地、人相和谐的“三度”农业生态观对前者影响深远,成为其农业生态思想得以承继与融会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关于农业机械化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早期政策及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本文从指导思想、战略步骤、战略目标、措施方法等方面梳理和透视了毛泽东的农业机械化思想,还原具体历史背景给予评析,肯定了农业机械化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傅玄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所著《傅子》中蕴含着丰富的发展农业的思想,概而言之,主要包括农业基础地位思想、农业宏观调控思想、农业发展问题思想、农业劳力与人才思想等等内容,其中有些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农村“三化同步”的经验及其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既是各自独立的发展过程,又是相伴相随、交织在一起的发展过程。三者之间的不协调发展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日本1961年制定《农业基本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成功地解决了三者之间的不协调问题,缩小了农工间不平衡发展和城乡差距。日本经验证明,建立健全农村"三化同步"的支持体系,就能够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进行,并且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国家,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放利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秦代沿袭了先秦时期关于利用自然资源和朴素的生态学思想,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本文通过对《田律》《商子》《吕氏春秋》有关思想的分析,简要论树秦代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资本论》中生态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丰,却对农业生态思想研究不足。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问题频发,因而对《资本论》中隐蕴的农业生态思想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资本论》察明了农业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剖析农业生态问题的核心并提出相应的破解之道。其农业生态思想以批判性、系统性以及革命性的鲜明特质贯穿始终,这为我国农业发展摆脱生态困境提供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黄泰岩和博士生王检贵 ,在《中国社会科学》2 0 0 1年第 3期上发表了《工业化新阶段农业基础性地位的转变》一文 ,该文指出 :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可以概括为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四个方面。在工业化的中级阶段 ,农业的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一般会逐步减少 ,而市场贡献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与日俱增。改革以来 ,我国虽然在农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几番出现的农业增产、农民减收的现象 ,使工业化进程严重受制于农村市场的扩张。这种现象警示人们 :必须采取措施促进我国农…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一书,继承和运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发展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进行了富有创新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内涵丰富,同时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提供了物质载体;信息化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传统工业化的内涵,能促进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动。要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目标,我国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结构调整的视野 ,不能局限于农业产业内部 ,必须同时拓展到农业产业外部结构的更大空间。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经济增长既是农业产业外部结构变动的决定因素 ,又是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转换的依赖条件。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是人类发展史上不可逾越的阶段。娄底要真正实现由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转变 ,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其必然的选择。加快工业化进程 ,必须在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工业化的科学内涵 ,不断加快科技和体制创新 ,为工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新型工业化是21世纪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本文论述了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主要区别;分析了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机制;提出了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阐述工业化及新型工业化的含义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工业化的四大障碍:中小企业融资空间有限导致其赢利能力日渐减弱,市场需求和市场实现的制约逐渐加强,产业结构升级所引发的就业机会减少的问题日益突出,技术短缺的制约作用日趋明显。最后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须把握好的“七方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型工业化既批判继承了发达国家和中国传统工业化路径的经验,又是对国内外经验发展路径的全面创新。它的本质内容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根本特征是循环经济。它有着独特的微观运行机制。文章据此探讨了新型工业化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推动工业化发展对蒙古族聚居区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右中旗工业化得到一定发展,但是工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非常突出。试分析科右中旗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科右中旗工业化发展劣势因素,提出蒙古族聚居区工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是近年来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发展,两者之间具有互动性;二是工业化向前发展,信息化也向前发展,两者具有同方向性;三是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也快速发展,反之亦然,两者具有同步性;四是工业化超前、过度或滞后,亦或是信息化超前、过度或滞后都不利于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两者具有制约性或掣肘性。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的双向互动型发展模式,其特点是并举性、双向性、互促性和互进性。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迁向城市既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又是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大于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影响,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的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大于当期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