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段时间股市出现了不小的波动,在人们惊呼"熊市已经来啦"之后,股市行情似乎有所好转,但业内人士认为应保持谨慎心态。作者了解到,大学生们炒股的热情一直没有消退,让人十分关切。本文对大学生"炒股热"的现状、形成原因以及弊端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让这股"炒股热"降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炒客悲歌     
<正> 说不清是人炒股,还是股炒人。股市的兴起,造就了一批运筹帷幄,游刃有余,迅速暴富的大户,但是也有不少人炒得神魂颠倒,寻死觅活,郎铛入狱…… 股市殉葬者接二连三 1992年初春的一天,一位名叫阿达的上海股民在自家的房梁上用一根绳索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狂热的股民被惊呆了。在阿达的追悼会上,他的亲属们一下子收到了不知由什么人凑集的一笔数额颇巨的“慰问款”。 1993年11月30日上午10时30分,杭州股民林建华在浙江省证券公司所在地二轻大厦11楼跳楼自杀。他死时年仅37岁,死前系浙江维美纺织公司职工。1992年12月,林建华变卖掉拖车,在上海证交所开立股票帐户。  相似文献   

3.
语丝     
《经营管理者》2007,(6):9-10
现在股市“牛”了,办公室却“熊”了。 近日,有调查表明,九成受访者称“周围有同事炒股”;有94.9%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单位有人上班时间炒股。这种办公室炒股现象,已从个别企业逐渐蔓延到事业单位甚至政府机关。  相似文献   

4.
2006年沪深股市领涨全球,经过近一年的跨越式发展,2007年股市将继续繁荣,炒股也随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点,如何合理评价股票价值,正确作出投资决策成为大家再次关注的话题.本文给出了基于Excel的普通股价值模型.  相似文献   

5.
吴文莉 《管理学报》2012,(7):1046-1051
考察了股市收益波动与公司资本结构决策之间的关系,以此分析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违规举债炒股行为。研究发现:股市收益波动与公司负债水平正相关,即上市公司会根据市场收益情况举债进行证券投资决策,这种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更为显著;政府的监管政策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证实了上市公司存在违规举债炒股行为,检验了政策效果并明确了监管的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 在股市上,人们常看见这样一些大户:他们能出巨资在证券公司的大户室包下一席之地,坐在舒适的沙发上,一边盯着面前电脑上的股市行情,一边悠哉悠哉地品着香茗,抽着万宝路、555,一俟行情有利,操起身边的“大哥大”,一个指令发过去,买或卖马上就可以成功。然而,股市大户们,是否是稳赚钱呢? “恐怕精神会崩溃” 大户C君。这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毕业于国内一所著名的财经大学。年轻富有、专业知识具备,又端着“铁饭碗”,仅几笔买卖,便令其他大户们刮目相看。1993年下半年来,股市“牛”、“熊”相争,C君审时度势,多空兼做,获利颇丰。  相似文献   

7.
股市暴跌受伤的不只是中国资本市场 2008年3月27日,沪综指跌破3500点大关,最低见3407点,距离去年"5·30"调整行情的低点仅是一步之遥,市场信心濒于溃散.一年的牛市成果付之东流.回头看时,2007年中国股市的红火场面似乎已成了一场梦.  相似文献   

8.
政策:股市的生命线 有人说,中国股市是政策市,一点都不假.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起动,短短九个交易日,两市指数涨幅近30%,如此惊人的涨幅,只有1994年8月初的"救市政策"才出现过.到了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指出5月19日以来,调整两年之久的中国股市开始出现了较大的上升行情,近期股市反映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正常的恢复性上升.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人们乐于将钱存入银行,这样做既安全又可以得到利息。进入20世纪90年代,炒股大军改变了人们先前的存钱习惯,一部分人倾向将资金投入股市。但是在投资股票的过程中,人们又遇到各种难题,如何正确选择股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人生止损点     
正真正的炒股行家都会设立盈亏止损点。假如一只股票30元买进,那么行家就会将25元设为止损点,一旦股票跌至25元,就会抛售,以免造成自己不能承受的损失。这个止损点因人的财力而定,可高可低。一般来说,如果在股市里有自己的止损点,短期内或有亏损,但长期操作,应该有20%以上的收益,即使亏损,也不会超过  相似文献   

11.
《管理与财富》2001,(3):13-17
股票买卖不宜炒作 我们都知道,入市者有"做长线"和"做短线"之分.所谓"炒股",是指在短时期(在我国一般是指6个月以内)反复买卖股票,以便赚取差价.由此派生出另外一个词,叫做"炒作",就是通过频繁的买卖,达到拉升股价的目的.对于把一切投资于股票的活动都叫做"炒股",我历来是有不同意见的.  相似文献   

12.
股市在国内重新出现十多年了,几经沉浮,几度起落,从最初的没有人看好,到现在风光无限,股民近亿,数以万亿汁的资金在那里流动很多年前我也曾开过户,通过电话买卖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没有时间,资金有限,对股市不十分了解,只是象征性地做了几次就中止了,没有坚持下来,所以不能算一个真正的股民。可是我周边的股民很多,有的一边上班,一边炒股;有的从单位提前退休,然后每天到股市上班;有的挣钱后买车买房;  相似文献   

13.
孟凡文 《经营管理者》2013,(18):147-147
近来股市多变,股民是不是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争取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呢?在中国,广大股民在炒股时是频繁换手,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投资者则热衷于长线持股。本文试着从财务报告的角度出发,为广大股民解决看报表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帮局长理财     
正那天一上班,局长就将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小王,我听人说最近你在上班时间炒股票了?有这回事吗?"我诚实地说:"有这回事,不过我是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偶尔上去看看,我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再犯这个错误!"局长说:"其实这也算不上多大的错,但上班炒股总是不对的,你一定要注意影响!对了,有个问题想问你,怎么那么多人炒股,难道炒股真的很赚钱吗?"我说:"当然是真的啊!不瞒您说,我只炒了这半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央行近期发布的调查显示,股票已经挤进居民偏爱投资工具的前三位,“股市”也成了许多人的日常讨论话题。不过,或许是对股市风险的畏惧,仍有不少人想做坚定的稳健型投资者。央行的调查显示,基金及理财产品仍然是居民最偏爱的投资方式。看着股市蒸蒸日上,银行理财收益在未来又有下行趋势,对银行理财更加偏爱的投资者们内心颇为纠结。这时,不妨来看看不敢炒股的你还能如何理财吧。  相似文献   

16.
近一段时间来,沪深股市高位震荡,伴随指数大幅回调,走势不稳,风险明显加大,其放大效应也深深影响到基金和期货的交易。鉴于国家货币政策的从紧力度,以及人民币阶段性升值、通货膨胀危机短期内又难以缓解的两难格局,许多稳健的投资者开始逐步从股市撤退,或持币观望,或不停地寻找新的投资避风港。于是,在轰轰烈烈的炒股风暴告一段落后,一部分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最原始的财富符号:黄金。坊间已经在流传着一句谶语似的顺口溜——"炒完A股炒B股,炒完B股炒黄金"。炒金风暴正式来袭,在这2008之初,还将继续席卷更多投资人的信心和财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北京市30 个证券营业部对1 117 名股市个人投资者进行问卷调查, 研究发现: 总体 上, 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主要关注大盘走势和庄股动向, 同时也考虑产业政策、个股技术指标、 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等信息; 根据股市个人投资者选择股票时的12 种可能影响因素, 文中把 股市个人投资者聚类成为分析型、从众型和综合型3 种潜在类型; 根据对个人投资者聚类的结 果建立了投资者潜在类型的判别方程; 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在教育水平特征、股龄特征以及跟庄 行为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苏俊  顾佳 《经营管理者》2012,(23):22-26
"彩虹"的成绩众目共瞩:在中国,每卖出四张电热毯,就有一张是成都彩虹生产的. "彩虹"的领军人物刘荣富让对手也不得不尊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经营管理工作者,全国轻工业优秀企业家,轻工部劳动模范,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创业企业家,成都市劳动模范,成都市优秀创业企业家,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等. "彩虹"的历史让四川人感到骄傲:从10多人、140平方米的街道合作社起步,从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亏损大户,发展到现在拥有2000多名员工,年产值近10亿元的著名企业.  相似文献   

19.
股市与楼市     
中国股市走到今天的窘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股市问世之初,懵懂入市的人们还没弄清股票为何物,就过早地制造了杨百万神话,片面放大了股票的生财功能,而将“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的警示当成笑柄。1996年前后兴盛之期,交易大厅人满为患,各路资金蜂拥而入,买到股票就像买了棵摇钱树,“全民炒股”,“傻子都赚钱”,股市成了疯狂的圈钱地。有些上市公司浑水摸鱼,趁机造假,加之监管不力,内外串通,将股市推向冬天边缘。终于,随着许多上市公司行骗劣迹被揭露,挤压泡沫,股民的信心也受到重创——上证综指由2245点高位唏哩哗啦往下跌,直跌到目前11…  相似文献   

20.
<正> 小字辈智胜前辈 在一般人看来,股市上的散户永远不可能战胜大户,顶多只能紧跟大户捞点油水。但凡事总有例外,日本就曾出现一位依靠智谋和财力斗倒大户财阀的年轻散户石井新智。 1992年,刚从学校毕业的石井闲居家中无所事事。一天,他翻看《朝日新闻》时,被报上介绍买卖股票发财致富的文章吸引住了,便决定也去碰碰运气,于是他向父亲借钱。父亲是个胆小谨慎的商人,只给了儿子100万日元,并说这钱只给一次。当时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0元,石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