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爱阅读     
《新少年》2023,(Z2):26-29
<正>从进入学校,开始识字那天起,阅读就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家平时喜欢读什么书?你认为应该读哪些书?怎么阅读效果会更好?本期我们就来讨论关于读书的话题。一、越读,越有益(阅读的益处)多多熊“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阅读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收获,大家具体说一说。  相似文献   

2.
延已 《华人时刊》2010,(8):20-22
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到遥远的历史长河中,这估计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因为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不要谈读书的时间到哪里去了,而应该问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书。  相似文献   

3.
<正>以前读书好奇心重,什么事越看不懂就越想看,为了看书我写了一个小册子,专门教人家读文言文。当时《诸葛亮集》、《三国志》对我影响很大。现在看书,跟以前看书很不一样,现在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夜总会里看经典,你能看进去吗?看不进去,一会上啤酒,一会音乐来了,你看什么经典都看不进去。小时候那会儿没什么干扰,什么都没有,灯光也没那么亮,拿一本老书,什么时候也不困。你困了它还醒着。那时候的环境对我读书挺有帮助,相当于在山洞里读经典,多安静!那时候经常有年轻人往山洞里跑,彻夜读书。  相似文献   

4.
书越读越少     
书是越读越少的,当你的手摸过一些书之后,你发现你已经读了很多,你不用读太多的书了。书肯定是越读越少的,这是我的一种十分真实的感觉,到后来,我发现只有少量的书能让我动心。为什么书会越读越少,难道书不是每天都增加的吗?而且书的增加甚至是成倍的。但我仍要说,书是越读越少的。  相似文献   

5.
书的变迁     
孙少山 《社区》2011,(5):9-9
一个孩子趴在书店的柜台上发呆,你知道他在想什么?现在你肯定猜不出。这是半个世纪前的情形,那时候的书店是不能进入的,只能是你在柜台外面看.要买什么书叫售货员给你取。现在这样的情形永远不会有了,只要你有时间可以进到书店里随便读什么书都行。  相似文献   

6.
以青年毛泽东读书学习为切入点,通过追寻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学习的足迹,探求毛泽东走向成功的内在驱动力.毛泽东一生嗜书如命,读书是他成为世界伟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文中对青年毛泽东为什么选择社会科学作为主攻方向,这与他的成功有什么关系等问题作了有价值的理性思考,给人启迪.阐述了青年毛泽东读书学习的两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明确了读书目的,解决了“为什么读书“的问题;第二种境界解决了“读什么书“才能实现目的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能有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而且,它的意义和价值还是永久性的。什么叫“经”?  相似文献   

8.
谈阅读     
<正> 亲爱的弗兰西斯科:我高兴地知道你对我送给你做圣诞礼物的那本书很感兴趣。你的感谢信写得很成功,我祝贺你已能正确地写作。有关阅读的秘诀我难以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平时给我的朋友谈到读什么书好时,我就拿不定主意,更何谈推荐出使别人感兴趣的书呢?况且你信中也没说你喜欢读小说、或是戏剧、还是杂文、游记之类。但你所强调的喜欢读书亦足以使我高兴。你读过和莎士比亚生活于同时代的弗兰西斯、培根的杂文吗?那里边可有许多关于读书的高见。下面这就是从他“谈读书”的短文中摘取的一些警句。  相似文献   

9.
夏立群 《社区》2008,(17):16-16
贾平凹说自己的读书比较杂,对喜欢读什么书说不上来。“因为读之前也不知道这书到底好不好,适合不适合自己,读了才知道。这就跟探矿一样,有些地方你费了很大劲,折腾了半天,却发现没有矿,但有功劳。至少知道了这个结果。我看书是乱看,有些书看过即忘,有些受用终生,就这样不断地淘汰,不断地选择。”  相似文献   

10.
安武林 《社区》2005,(6):58-58
爱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去读他的书;爱一个作家的书,莫过于把它丢进厕所里。厕所是一个污秽的地方,但若把你喜欢的书放进厕所里,绝无不恭敬的意思。我一直想在我的厕所里建造一个书架,可惜厕所的空间太小,无法把我最喜欢的作家的书放在那儿。读书是一种享受,古人有“三上”读书的习惯,其中之一便是蹲在厕所里读书,看来这般美妙的享受古人早已懂得。但古人所言的“红袖添香夜读书”,我倒没觉出什么好来。读书是绝对需要安静的,大概在家庭里,再也没有比厕所更安静的地方了。一个人独占,绝无人打扰你。即便你偶然想起某一件比读书更要紧的…  相似文献   

11.
采访人:刘寓,留美学者,教育研究专家。 被采访人:刘英哲, 2003年赴美,攻读药学博士学位。 刘英哲:我最近对自己的生活特别不满意,特别是我所在的学校,名气不大,越读越没有精神。不像在国内那样风风火火地忙——没了主心骨,特想家。文化、语言、生活、旅游、娱乐都经历了,可什么雄心壮志都没了,我担心几年时间一下就过去了,毕业的时候没有什么像样的成果,找不到一个工作。 刘寓:首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出国? 刘英哲:我在国内觉得特难。什么都按资排辈,我刚大学毕业,我不想在国内排队了。到美国读书,参与一种不同的体制,希望能有个更…  相似文献   

12.
读书的甜度     
马未都 《社区》2012,(20):5-5
我们知道读书一定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当你真正能够把书读进去的时候,真正获得这种精神享受的时候,你才知道读书的这个乐趣。我们人生有两种乐趣。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物质的乐趣呢,很容易填满,对不对,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物质生活得以改善,但是物质生活的改善一定是有边界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边界在哪儿。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眼中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眼中的书:是药,善读可以治愚。那么在你的眼里,书是什么呢?是科学之径,还是学海之舟;是文学大门的钥匙,还是人生路上的指南……就让我们以读书为话题,开展一次练笔活动吧,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一)读书的故事;(二)采访爱读书的人;(三)记一次辩论。  相似文献   

14.
《今日南国》2014,(9):40-41
读书有三个层级: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哪些书是好书呢?名家一再强调,多读原著,多读经典.经典历经岁月淘洗而不朽,总有神奇之处.近日,14位知名大学校长向大家推荐了一些经典书目,你读过哪些呢?  相似文献   

15.
有句熟语:“好读书,读好书。”就是说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就须多多读书,因为“知识向上的阶梯”(高尔基语)。但是如何读书呢?读什么书才好呢? 自然是要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呢?自然是哪些对人进步有作用的书。萧戈、雷智勇二先生合著《名人学习法概论》(200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可称得上是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16.
毛姆  刘文荣译 《社区》2011,(14):4-4
我要强调的是,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不错,有时为了对付考试.或者为了获得资料,有些书我们不得不读,但读那种书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既不会教你怎样驾船,也不会教你怎样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实。只是,要想得到这样的好处,你必须喜欢读才行。  相似文献   

17.
15年前,《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区采访希望工程,在众多的泥孩子中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拍下《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正是这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刺痛了国人的心,也引起了更多人对我国希望工程的关注。事实上,中国除了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有许许多多渴望治病的“大眼睛”、渴望救灾的“大眼睛”、渴望生存的“大眼睛”  相似文献   

18.
学者周谷城曾说:我最早读书时,只知拼命地读。以为读了很多书,就是有学问,当时并不知道什么叫治学。直到二十岁左右,心窍开了.才把读书与治学结合起来。当时又拼命地读心理学的书,大约涉猎了十几种.没有一种我能完全反对,也没有一种我能完全接受。于是我又拼命读社会学,大约也涉猎了十几种,也没有一种我能完全反对或完全接受。在这种不能完全反对人家的又不能完全接受人家的情况下,自己总想搞出一个名堂来,树立自己的学术系统。192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替我出版了一本书,名叫《生活系统》。  相似文献   

19.
周慧虹 《山西老年》2010,(11):48-48
学者张颐武谈自己的读书生活时提到,读书需要读"两头":一头是经得住考验的经典;一头是最新的书。他认为,经典让你了解大师们如何思考,最新的书让你了解同代人如何思考,两者对于  相似文献   

20.
传家宝     
《可乐》2006,(7)
今天忙里偷闲地收拾了一下屋子,收拾着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你说这么舒适的屋子,怎么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呢?我说的这个值钱,不是电脑、高档电器这样会贬值的东西,而是随时间推移能增值的家当,放在过去,那都不叫东西,叫传家宝!你说我家怎么就没什么东西可以当传家宝呢?真是可气——尤其是客厅电视里正在放《鉴宝》,越看心里越痒痒,越看越觉得不甘心。书读多了那是有气质,可光有气质怎么成,要有个传家宝压阵,那就提高了不止一个等级,直接从气质迈向了文化底蕴。哇!这四个字可真有诱惑力!我开始仔细观察自己收拾出来的东西,最多的就是书。没听说这东西能当传家宝的,又不是武林秘笈。而且最老的书也不过是10年前上大学时买的武侠小说,那时候买一套《神雕侠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