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骆越国雄踞于南越国的西南部.南越国对骆越国的统治是松散的,骆越国有较强的独立性,骆越国是南越国的国中之国.南越国推行“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汉人入乡随俗,鼓励汉越通婚,对越俗革陋鼎新,吸收越人参政,允许越人自治,融洽了民族关系.骆越国在先秦时期呈现明显的骆越文化特征,但在南越国时期,由于汉越文化涵化,汉文化元素增多.  相似文献   

2.
历代王朝对待广西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地处祖国的南疆,秦以前其民纯乎越人。秦在其地设置郡县后,逐渐发展成以壮汉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由于这里地属僻壤,区内山岭叠亘,水险林深,气候恶劣,交通闭塞,自古以来,其地诸少数民族多据险而居,各治生业,互不统属,民情参差,言异俗殊。因此,历代王朝统一其地之后,便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于内地的特殊统治政策或制度,诸如南越王赵佗推行的“和集百越”政策,汉武帝的“以其故俗治”政策,南朝时期的“左郡”或“俚郡”制,唐宋时期的羁糜制度以及元明清时代的  相似文献   

3.
一布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大约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6——221年),古越人在五岭以南建立了静多大小部落联盟,这些部落联盟被泛称为“百越”。从现在布依族分布的地区来看,布依族很可能是从“百越”中的“骆越”这一支发展起来的。汉以后,岭南地区继“越”之后出现了“僚”人。隋书地理志里有“俚僚贵铜鼓,岭南二十五郡处处有之”的记载。由于布依族分布在岭南地区,直到目前很多村寨之中  相似文献   

4.
试论马援对古代民族地区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史实客观地论述了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在古代民族地区的重要建树:治陇6年,镇抚边众,开渠引水,郡中乐业,开创了安抚少数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并与之和睦相处的羁縻政策,为后世封建民族羁縻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经略岭南3年,百越民众“奉行马将军故事”,马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法律形式巩固自己斗争成果的将军,有力地推动了岭南百越地区郡县制和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为岭南地区社会进步和民族和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岭南越族诸称关于岭南古代居民的族称,见于史载的,先秦及秦汉之际,有百越、扬越、外越、陆梁、西瓯、骆越、瓯骆等名称;东汉一代,又有乌浒、俚、僚等称谓。此等名称,其各自的含义如何,彼此间又有什么关系,诚为研究岭南地方史、民族史之一课题。 1、百越历史文献中,“百越”一名,颇多歧义。“秦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挽首系颈,委命下吏。”此百越所指,显系岭南越人。罗泌  相似文献   

6.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同时又指出: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促进全国经济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要采取有效政策加以扶持,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要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加快发展。”这样,就把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与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优惠照顾统一起来了,是我们党民族政策的延续性的体现。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党的民族优惠政策的关系及  相似文献   

7.
论西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资料为依据,论证商周时期的中原人称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使用斧形工具的土著民族为“”,并与“”族发生联系。“’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百越的前身。西瓯、骆越作为百越民族的两个不同支系,也很早就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交住。这就为后来秦统一岭南和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地区党政一把手,这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央民族问题,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基本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关于干部“四化”方针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少数民族地区党政一把手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主要领导职务由实行自治的主体民族干部担任的目标已经实现,党政一把手的政治、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保证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等项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党政一把手的专业化水平与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要求还很不适应,特别是一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自治地方,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卫生工作既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做好民族卫生工作,对于密切党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对开发边疆,巩固国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西汉前期的“和亲”政策,自古及今论者颇多,或言“和亲”政策是屈辱的、投降卖国政策;或言“和亲”政策是被迫的、妥协性的,目的在于缓和西汉王朝和匈奴的关系;或认为是西汉统治者企图通过双方统治者的联姻来建立一种罢战言和的政治关系等等,分歧较大,难相统一。造成学术界对西汉前期“和亲”政策看法不一的原因,笔者认为是缺乏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 民族报道就是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及民族问题的新闻报道,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问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边防的巩固。新时期,加强民族报道可以极大地推动民族现代化(包括少数民族现代化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土司是元明清等朝利用少数民族首领代表国家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进行间接统治的产物,研究我国历史和民族史的土司问题应以国家存在为前提.中央政府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通过土司制度实现有效的双向互动,历代土司逐渐形成强烈的国家认同观念.在封建王朝强调的治统一贯中,历代土司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内化”、民族地区的“内地化”和政治一体化;在封建王朝推进的文化共享中,历代土司通过文化交流和兴学启智促进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进程和文化认同;在封建王朝推进的民族一体中,历代土司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活动参与并推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和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前提、是框架,是政治体制的范畴。“多民族”是基础,是内涵,是文化的范畴。这说明在我国的单一制的统一的框架中能够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充分地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本文拟结合国外民族问题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谈谈中国的民族问题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中外民族问题及其政策与法律的简略比较民族问题是关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各国因应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结合自身的民族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策。相应地,许多国…  相似文献   

14.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代的少数民族,史称“百越”,指明其中还包括有很多族团。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中国民族史》指出在春秋有于越,战国有杨越,汉有瓯越、闽越、南越、骆越,三国时尚有山越。其分布地区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越南或至安徽、湖南诸省。他把“百越”和华夏、东夷、荆吴并列为汉族四大来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在我国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民族工作,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民族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民族纲领和一系列具体政策,领导各民族人民争得了解放,实现了真正的民族平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  相似文献   

16.
西汉长安的“胡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汉时期,有出身北方少数民族的巫者,即所谓“胡巫”,曾经高踞接近王朝统治中枢的地位,进行过活跃的文化表演。他们的活动,反映了当时各民族文化交汇的时代趋势。他们的宗教实践,曾经对国家的政治走向和民间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值得重视的影响。分析这一现象,不仅有助于了解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认识西汉帝国的民族政策,对于理解双文化的多源的特质和复杂的构成,也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试就西汉长安“胡巫”的存在和文化影响进行讨论,指出甚至在以往认为汉文化正统内容的皇家祭于巳札仪中,也能够由此发现可以溯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本文还指出,“胡巫”作为“巫蛊之祸”这一政治变局中的重要角色,在思想文化史上写下了具有神秘主义特征的外来文化因素通过介入上层权争,显著影响汉文化主体的引人汪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是多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少数民族农民政治参与的特征表现为结构性失衡,政治认知程度较高,但政治信息获取手段单一;投票积极性高但政治表达意愿低;政治参与的失范行为和非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并存。而且经济利益、文化地理以及少数民族农民的自身素质都已成为影响政治参与的关键因素。为此,应在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相应的政策落实机制、利益表达机制、扶持项目实施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曾经长期推行民族压迫、民族剥削政策,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极端落后的严重恶果。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把各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周总理生前曾经说过,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新宪法规定:“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9.
彭尚源 《民族学刊》2020,11(1):8-13, 121-122
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等方面都有待加强。因此,要大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条件,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要着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加强中华民族共同历史的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从而使其在培育自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担当起国家民族政策的宣传者,担当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的责任,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广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繁荣。  相似文献   

20.
章程第十三条中增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这一条相应地修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宣传和协助贯彻执行国家的民族政策,反映少数民族的意见和要求,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增进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