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创新》2008,2(2)
<正>国家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而创新速度则决定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速度。科技创新,企业是基础和技术市场化的关键环节。在美国,中小企业是国家自主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曾姝 《日本研究》2011,(2):20-26
就竞争力的研究而言,理论界多是针对某个领域、某个产业(中观层面)的竞争力分析。本文则从国家(宏观)层面,对中日两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基于IMD和WEF历年报告的分析表明,中国的排名与其大国地位不匹配,与日本差距显著。针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经验,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从而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新能力的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力 《创新》2009,3(1):12-15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表现为自主创新模式的选择,并最终反映在创新绩效水平上。根据战略选择理论,构建一个基于创新能力的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模型,企业应根据自身创新能力在不同时期合理选择和调整自主创新模式,才能获取较好绩效。  相似文献   

4.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对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十一五"规划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而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更是当前我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明晰产学研合作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企业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是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能够不断提升我国企业乃至整个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竞争力,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柳曙光 《创新》2008,2(1):37-4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和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本保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为了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创新受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的限制。当前科技文化界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企业不重视自主创新的状况比较严重,政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采取的相应对策是,个人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组织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科技界加强学术原生态建设,企业在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政策引领。  相似文献   

6.
我国创新型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力量。创新型企业与过去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征:企业产品和服务创新速度快、企业研发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等。创新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大好环境下,国内企业应该坚定走创新型企业发展之路,勇于制度创新,开发核心技术,培养创新型人才,完成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7.
张唯实 《社科纵横》2006,21(12):11-12
经济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自主创新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指出甘肃省要转换经济增长机制,获得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建立自主创新机制,为创新企业提供内在激励机制,从而提升甘肃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是我国科学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这是由国情、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所决定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型企业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创新的重要力量,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9.
李瑛玫 《学术交流》2007,(11):122-125
从系统的特征上看,军民结合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评价系统,由影响军民结合自主创新的外界社会背景、政策体制、领导者能力、研发水平、市场开拓能力、资金和有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等多重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形成。尽快建立军民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内国际交流平台以及能力测评指标等,对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以及国家整体科技竞争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区域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的“大脑和灵魂”又是研究与开发活动。因此,企业的研发实力成为一个国家或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测量计。本文介绍了日本企业研发背景和现状,并从四个方面概括了日本企业研发的特征,归纳了日本企业研发的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企业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娟 《创新》2012,6(1):29-33,126
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家竞争战略、努力提升国家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关键所在。综观世界主要国家竞争力战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特别注重改善市场和创业环境,重视科技创新,强调经济体内外部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协同性。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应当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和改革创新公共制度等五个方面着手,正确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竞争力提升战略。  相似文献   

12.
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从国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看,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是获得核心人才、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实施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3.
国外技术创新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世界各国、特别是技术创新型国家的技术创新模式各有千秋:美国的为“科学—技术—生产”;法国的为发展“竞争力重点园区”;韩国的为“引进、模仿—基础研究—创造、自主性—快速转化生产力”;日本的为“技术引进—消化—再改良—创新”。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实施自主创新的启示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确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开发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竞争力的核心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石,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左右着国际竞争的格局。对于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甘肃来说,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科技创新的路子更是一个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课题,本文试图就此问题结合甘肃实际谈点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5.
蒋键  刘国建  朱小强 《探求》2013,(3):112-116
构建和发展技术权力对一个国家和企业生存及发展意义重大,技术能力是发展技术权力的基础.在我国大力发展技术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新时期,如何将技术能力和门类齐全的产业配套能力优势转化为技术权力优势,赢得全球高端制造业更多份额,是我国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自主创新、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三虎 《探求》2006,(1):4-7
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化战略基点可以通过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得到强调,它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则可以诉诸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得到显现。在这种意义上讲,建设节约型社会通过将节约理念贯穿于自主创新能力或者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直接有利于以自主创新来真正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其中的关键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尽管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其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一直备受质疑.提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既是实现中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有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改善自身形象的需要,更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必然要求.提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键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创新体系建设,选拔任用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并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我国物流产业将呈现快速发展之势,本土物流企业发展的重点将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第三方物流将有较快发展。同时我国物流产业的管理应该是政府和行业协会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李伟舵 《创新》2009,3(10):54-56
自主创新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通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湖南自主创新能力呈现出逐步提高的趋势,但和较发达的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湖南省应进一步增加研发和教育投入,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湖南的发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及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创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笔者以为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河北晶龙集团为例,该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创建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