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原创红色歌曲为江西社区文化建设带来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原创红色歌曲在江西社区文化发展中具有提高社区群众思想认识、提升社区整体素质、培养群众优良品质、改善文化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正功能。更重要的是原创红色歌曲作为江西红色文化向外界快速传播的载体,成为宣传、弘扬、发展江西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胡文彬先生<红楼林与北京>而世了.该书用民俗学的视角探寻<红楼梦>的成书传播,作者、文本、文化在创作传播中的互动关系,其研究方法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冷气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印度教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忠 《南亚研究》2000,(2):44-51,58
印度教文化绵延了四千余年 ,起伏跌宕 ;有其昌盛辉煌的时代 ,也有其衰落低沉的时期 ;但是 ,它历经沧桑 ,一直延续至今。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 ,印度教的信仰与文化 ,伴随着商贸往来和移民迁徙 ,也传播到世界各个地方 ,并对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大约在公元前后 ,随着印度移民 ,印度教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各国。公元前 32 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大军侵入印度后 ,印度教的思想流入欧洲。公元前后 ,伴随着佛教 ,印度教的思想与文化传入我国。到了近现代 ,印度教吠檀多思想已在欧洲北美广泛流传。2 0世纪六、七十年代 ,在美国还建立起一些…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6):121-124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的文本移植选择活动,而译者的适应与选择是否得当关键在于能否保持翻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谐。本文从译者适应选择和翻译生态和谐视角出发,以当下汉语文化典籍外译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可持续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生态系统,一方面有助于汉语文化典籍译作在域外顺利"落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汉语文化典籍译作对外传播助推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对电视观众而言,<新闻联播>是中国大陆知名度最广的电视栏目,而对于政治传播学研究者而言,<新闻联播>则是特别富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政治传播文本,其"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代表""集中体现着国内新闻的优 点和缺点"[1]:可以借助这个象征文本,透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形象和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历史过程,可以展望未来中国政治传播的发展方向与价值选择,甚至可以据此构建富有区域特色和文化个性的"中国政治传播学".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4):53-55
在文化传播领域,信息化与文化传播的相关度也越来越高,文化实力与文化传播对信息化的依赖与要求也越来越高。河南省信息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与传播需要建立中原文化展示平台,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培育文化品牌。加快推进新兴文化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从而实现河南文化有效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较为'常用的翻译方法,它们以翻译的主体和对象为边界,前者要求"接近读者",后者要求"靠近作者".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大众文化日益趋同,而文化本土化又使得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继续存在.因此,归化与异化具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在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文本翻译中,应以归化为主;而在以文化传播为目标的文本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原始宗教文化、渔猎文化、山林文化、游牧文化等在黑龙江大地上融合碰撞,形成了黑龙江传统民间美术这一原始、奇特的文化形态,并造就了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文化特色。千百年来,黑龙江传统民间美术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言传身教、文图记载、物载传播来实现。原始宗教文化、人民生活劳动实践和民间风俗习惯孕育了传统民间美术文化,使其在实用的基础上伴随着审美观念融合提升,并深深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与生命意识,同时它也是新时期黑龙江民间美术文化延续发展的核心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在明清时期的传播,除了版本、评点等方面外,还存在着植根于小说文本而又在<西游记>文本之外的隐性传播.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游历式的叙事结构的延续和模仿,情节的移用和改变,人物、法宝等的摹拟与搬入.明清时期<西游记>的隐性传播有不同的倾向与特色.这种传播一方面扩大了<西游记>小说的传播范围与影响,也使其传播发生了某种变形,反映出不同时代<西游记>传播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运用功能翻译理论研究企业网站英语翻译策略,提出企业网站的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交往的观点,翻译的目的就是传播企业资讯和文化,吸引受众购买或消费企业产品,翻译策略受翻译目的支配;文本类型理论也对翻译策略的运用起着指导作用。最后,讨论了企业英语网站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韦宏丹 《创新》2011,5(2):13-15
中越两国交往历史悠久,越南是个很能包容外来文化的国家。中国歌曲在越南深受欢迎,许多越南青年爱听爱唱,这不仅丰富了越南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更好地传播了中越传统友谊,使中越双方的友谊得以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2.
《女神》的出场及其经典化是现代多重话语和传播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文本、媒体与读者的互动、互涉过程中,《女神》不仅确立起在中国新诗坛的合法地位,而且在特定历史文化阅读、阐释下,逐步建立起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价值理想与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13.
论全球化传播中的一体化与本土化——兼论广告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传播是全球化发展的"软力量"与"核心结构".一体化与本土化是全球化传播中的两种策略选择,前者以文化融合为特征,后者以重视并利用文化差异为基础.一体化与本土化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文化的整合让两者得以"共生",并使得人类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改进和提高全球化传播能力的一种新模式.世界文化不可能完全走向"同质化","合而不同"是全球化传播正在变化的现实,也是全球化传播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北京奥运会作为全球性的媒介事件聚焦了全球的关注,因此成为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良好契机。北京奥运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变迁与文明演进的共时性过程,它实质上是一种透过传播认知体育文化、认知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过程,具有跨文化传播和数字媒介传播等性质。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以综合国力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该国的文化影响力。北京奥运文化传播对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塑造和平崛起的中国国家形象产生着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循环阅读”的操作方式及其必要性。指出,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不同文化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极为明显,故而只有在特定文化语境与文本之间进行“循环阅读”才能发现文本生成的逻辑轨迹;又由于士人阶层是中国古代文化话语的实际建构者,他们的文化心态与人格结构对文本意义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只有在文本与士人阶层具体价值取向之间进行“循环阅读”才能揭示文本蕴含的文化意蕴。作为例证,文章分析了《三国演义》的文本意义与特定文化语境及士人心态间的紧密联系,指出这部小说是在“道学”语境中用通行的士人话语对“三国”故事的重写  相似文献   

16.
包容性是检验国家意识形态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为适应意识形态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文化和意识世俗化和理性化的情势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在文本内容,文本表述,文本转换、传播和接受等方面进行包容性创新,以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和凝聚力:建构包容性的内容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建构包容性的表达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建构包容性的运行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力。  相似文献   

17.
李豫  于红 《阅江学刊》2011,3(1):81-90
清末民初发生在上海的石印鼓词小说文化现象是近代以来中国俗文学文化传播转型的一场重要文化事件。这不仅使原本传统的雕版印刷工艺转型为西方先进的石版印刷工艺,而且将原本书坊出版的木刻鼓词小说的局域范畴销售传播模式转化为全国性的网络辐射化销售传播模式,这是一场将传统传播的手段、范围、速度、受众、目的全面转型为近代传播的文化革命,对于当时俗文学作品及其观念在全国范围的阅读传播、尤其是江南地区的阅读传播,起到了引领作用。大批上海的中小书局则是这场文化革命的受益者,不仅维持了他们的商业生存,也促成了近现代时期多达五十年俗文学鼓词小说印刷市场的发展与繁荣。西方科技与中国传统印刷技术的前后相继,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则是促成这场俗文学文化革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6,(7):139-142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格局,也促成了新的传播模式和媒介情境。当不同的传播要素处于信息的个体化、系统的分离化状态后,新媒体所带来的媒介涉及空间便极大的被拓展。伴随深刻的时代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对文化的认同等都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的需求。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进行SWOT分析,结合甘肃省文化资源空间布局情况,探讨在新媒体背景下,华夏文明创新文化区的转型战略和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消费强势启动的当下社会,贾平凹小说的“卖点”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他为当代文学呈现了一个具有鲜活日常生活观感的文本世界,成为全球化、城镇化时代的一种稀缺资源;他作品中神秘的超现实生活,对于喜爱追新逐奇的文化大众来说,可谓是投其所好;赤裸裸的性与精美的文化包装,也为贾平凹的小说文本制造了大量“卖点”。  相似文献   

20.
段建军 《探求》2009,(1):16-19
组织传播是组织文化的粘合剂,组织文化的继承离不开组织传播,组织文化的认同也离不开组织传播。因此,在新时期,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文化建设,就应该充分运用有效的组织传播方式,让组织文化实现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得到党员和社会的理解与认同,并转化为党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形成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