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泽东的《讲话》是中国20世纪文学非常重要的文艺文献、社会文献和历史文献。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文学史基本都以毛泽东的《讲话》作为版本撰写、编修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与思想依据。王瑶认为在《讲话》中,毛泽东同志明确地 相似文献
2.
胡乔木曾在回忆中提及毛泽东《讲话》正式发表后不久,在社会各界人士中产生了极大反响,在国统区的郭沫若即针对《讲话》说凡事有经有权,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有经常性道理和权宜 相似文献
3.
70年前,1942年5月在陕北的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经典著作,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42年的中国,抗日战争进入艰苦卓绝的决战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于毛泽东《讲话》精神及相关文艺实践的讨论、研究,在中共党史及文学研究界均取得了不菲的研究成绩,这些研究往往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两个方面,即为谁写与写什么的问 相似文献
5.
6.
在1923年题为《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的讲座中,海德格尔提出,解释学讨论的主题不是已经死去的学术文本,而是文本背后每一个当下的此在生存。由此他认定,解释学的真正学术任务是将此在在其自身中的存在基本特性中显现出来。此在不是实体性的人,任何此在生存都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现实条件下的在此生存。此在之此是被证伪的在场性。所以,不要简单地说无此的一般人的人和个人,个人生存总是已经处于一种今日的公众被解释状态之中的。此在在公众闲言中表达方式就是今日作为教化出现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存在论意义上的解释学就是要揭示在这种具体的对所形成的真实现象正确的看,即看到此在在其存在特征中的此。 相似文献
7.
在先秦农业文化的大背景之下,《诗经》与《易经》交互影响,共为中国文化之根。区别在于认知自然、社会、人生的方式不同而已,一为感性的、艺术的方式,一为理性的、逻辑的方式。在先秦社会制度剧烈变革时期,《诗经》与《易经》在思想上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影响及于诸子各派思想。《七月》是《诗经》中一首比较突出的农事诗,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尤其是易学中"变"与"和"两大观念,就受到《七月》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略谈“问题教学法”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由于"灌输式"教学法的独霸天下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认为,现代高校素质教育观,就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高校教育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化和培养;为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本文就此对"问题教学法"在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具体要求及正在或将要取得的良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七一”讲话作为建党80周年的重要文献 ,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坚持理论创新而形成的科学体系。“七一”讲话在理论上的新发展、新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 ,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 ;第二 ,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科学理论体系 ,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为“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创新”的思想 ,创造性地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学说 ;第三 ,对党建学说做了新的发展 ,提出发展党的群众基础、判断先进性和吸收党员的标准 ;第四 ,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当代社会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0.
《汉书》是汉代引《诗》较多的一部典籍。《汉书》引《诗》显示了《诗经》在以政治伦理为主的多种文化领域的认识价值和借鉴意义,又体现出“《诗》以正言”的《诗》学观念,并有助于理解其具体含义。考察《汉书》引《诗》可以为《诗经》研究开启一扇新窗。 相似文献
11.
<论持久战>是指导中国杭日战争胜利的光辉著作.<论持久战>继承和创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杭日战争是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等重要思想.<论持久战>蕴涵丰富的人本管理思想,对于组织的人本管理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兵民是胜利之本":管理的"以人为本";(2)"中国战争的正义性":管理者的道德自律;(3)"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管理者的理性与冷静;(4)"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管理者谋略;(5)"抗日统一战线":团队建设;(6)"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目标指引和士气激励. 相似文献
12.
日本当代作家丝山秋子的小说《在海浪上等待》具有深刻的主题。这篇小说不仅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更进一步揭示了电脑时代人与物关系的新变化。个人无法与他人实现真诚交流,却让人工智能的电脑保存真实的自我。小说表现了人类在电脑时代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庄子.天运》提到焚烧刍狗的苏者,其称谓包含显隐两重涵义,其显性意义是取草做饭的樵夫,隐性意义是参与祭祀的巫师。苏者称谓的隐性含义,源于他在祭祀中扮演的角色。这种表述上的歧义性,使《庄子》文章呈现出特有的朦胧韵味。《庄子》文章的这一朦胧特色,是道家理念在文章风格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主要从象征和意识流这两种现代主义小说表现方法入手,探寻小说<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主人公吟是追求灵魂不朽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15.
"孔子删《诗》"由司马迁提出,《毛诗正义》开始置疑,后世多有论说。《正义》总体赞成此说,但又认为孔子之前已有亡诗、今本《毛诗》部分篇目由太师及国史编定,古诗非皆由孔子删编。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正义》延续前代成说、根据事实立论、反对司马迁等。它在唐代仍能被普遍接受,则是因为这一说法与其时孔子地位下降的社会思潮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伪满洲国思想战宣传战之机关杂志的《弘宣》,在连篇累牍地刊发各类理论文章的同时,又以一定的篇幅登载戏剧、电影、小说等体裁的宣传文艺作品。这类作品是统治当局实施思想战宣传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宣传文艺理论实践的产物,为配合一定的社会政治任务或达到某种目的而服务。基于政治观念接受的角度和民众文化程度,宣传文艺作品在情节、结构上追求明快单纯性,格调上力达明朗,拒绝地域绘画和乡土叙述,在对汉奸理论、奴隶哲学进行说教的过程中,糅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和习俗,显示出极大的诱惑性和欺骗性。意在扼杀东北民众的家园意识、中国记忆和民族精神。套用成长小说模式的作品,至终形成伪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7.
以《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与世家的西周春秋十二诸侯和《汉书》重新排列西汉初期功臣列传的次序为例,可以看出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两个因素对于纪传体正史体例与书写的重要影响。与《十二诸侯年表》所反映的西周初年分封所建立的政治秩序有所不同的是,十二春秋诸侯世家的编次,实际上是之后历史进程和诸国实际历史地位的反映;《汉书》对《史记》所建立的西汉开国功臣列传次序的重新调整,也是班固出于展示汉初政治秩序及国家机制的目的所有意为之,而《外戚传》的次序安排,则又反映了班固对于西汉衰亡这一历史进程的认识。总体而言,实际的历史进程与作者认同的政治理念并非截然对立的两种标准,《史记》与《汉书》的编次亦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19.
郭店简《老子》“”仍应释读为“惊”,它本作“惊”并非误读。“宠辱”不是并列关系,不是动宾结构,不是偏义复词,不是特有概念。“宠辱”实意为宠即辱,“宠为下也”进一步说明得宠乃卑辱之事。正如“大患”是对“贵”的价值判断,“辱”“下”都是对“宠”的价值判断(“下”即“辱”),故章首两命题宜断句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郭店楚简本将“人”字断在本章章首乃误点句读。老子在此是做价值重估,从而颠覆以“宠”“贵”为上的世俗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代表作《仁学》是戊戌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仁学》是一部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诞生的作品,其激进的反封建思想,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理想,对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