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分阶段地阐述了邓小平和江泽民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基础上,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在指导思想上的得失和经验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和深入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指导思想的总体特征和未来趋向.总体特征是围绕党的领导和执政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未来趋向是人民民主的法制化,重点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人民权利的有效落实和正当行使问题,党的先进性和人民的公民文化建设问题正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政治文化更新问题,已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向前推进和深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3.
30多年来,中国不仅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而且改革富有成效,实现了民主政治指导思想、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和民主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行政体制改革在各项改革中处于关键位置,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确立了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形成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同时,这次改革的突出特点是着力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行政体制改革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且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应该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搞好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立法是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人民参与立法是人民参政的重要形式。民主立法原则不能只以人民选举的代表表决通过法律的形式来体现,还要贯之于人民直接行使立法权的方式。立法建议就是人民直接行使立法权的基本方式,它还是法律正当性源泉之所在。立法建议和民主立法原则既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同时在法治背景下,前者是实现后者价值的必然规则。  相似文献   

6.
关于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斌 《浙江学刊》2002,(2):111-117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是由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内在驱动所必须迈出的艰难一步。但是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涉及的问题重大而又复杂 ,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错 ,因此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必须慎之又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在党和国家的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下 ,从国情出发 ,从解决业已成熟的问题着手 ,由点到面逐步展开 ,全方位推进 ,才能不断走向胜利和辉煌  相似文献   

7.
府际关系,亦称政府间关系,既指国内不同层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分工关系,也指国家间各级政府之间的交往合作关系。府际关系实际上是政府之间的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有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的府际关系以纵向关系和条块关系为主导,横向关系并不显著,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中国的府际关系正处于深刻的变动之中,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特征:一方面是府际关系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迫切的调整与变革诉求;另一方面则是府际关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但总体而言,其特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块块相隔、条块交错的联系形式仍是府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中央—地方间的纵向府际关系仍然是府际关系的主体,以层层节制为特征的单向权力运行模式在府际关系的实践中发挥着主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一体化全面推进和跨域公共事务不断增加,中国传统的府际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需求,因而面临着调整和变革的压力。为适应这一客观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府际关系必然会呈现出纵向府际关系法治化、横向府际关系制度化、府际关系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推进府际关系的良性健康发展,政府及其官员应该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转型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态的基本特征。政治生态的变迁与政治体制间的冲突性张力,事实上构成了继续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力。当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构建目标合理性和过程合理性统一的体制改革理论,采用渐进改革的模式,实现政治体制功能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既是中国宪法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和发展目标及方向,又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和重要突破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宪政建设的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亟待推进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深刻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必然联系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是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应该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具有各种动力因素间相互交织和更替的规律性特点。当前社会民主意识的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提出 ,给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也指明了具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2):5-9
党的群众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上是一致的,群众路线实质就是社会主义民主路线;党的群众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的群众路线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及其政治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特点、影响及趋势 ,并就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我国政治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我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而这种分化也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扩大阶层分化的积极作用 ,避免和化解消极因素 ,以促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3.
王双喜 《唐都学刊》2004,20(5):91-95
改革的深入向政治体制改革提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但长期以来,在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要想使政治体制改革有所突破,必须改变已有的观念.用全新的视角来认识稳定、社会稳定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问题,看清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稳定在本质上和目标追求上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从而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史巍 《学术交流》2012,(4):30-33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墨菲在其代表性作品《政治的回归》当中提出现代性问题离不开政治问题,现代性只有基于社会关系所揭示的新社会形态而言才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的政治规划就是启蒙以来的自由和民主理想。正是这一理想的单一化和一维性才导致某种政治规划上的本质主义,这在墨菲看来是女性问题的根源。在墨菲看来,现代性的政治规划所诉求的民主与自由的协调统一,只有在社会主义当中才能实现,从而提出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的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由此拉开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序幕。支持和领导真理标准大讨论,后又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标志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吹响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号角。小平同志抓住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根本,领导我们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学习邓小平解放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营资本在社会利益分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地位作用日益提升的过程,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必将日益显现。而民营资本对政治领域的希望、要求、价值取向或偏好,即民营资本政治诉求不仅仅是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时作为中国政治发展中一个现实存在的变量也是推动政治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通过对民营资本的特征和地位、民营资本政治诉求概念的界定、民营资本政治诉求的特征和实现途径等几个层面的分析,将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民营资本的政治诉求对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态。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关系应当建构一个审视中国政治发展的科学视角,并从知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对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蕴含的目的论式线性史观、二元对立的结构逻辑、西方中心主义的预设进行反思和批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有序渐进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立足现实国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紧扣民心政治,寻求党心民心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加强机制建设,推动民主政治形态成熟定型;通过以民主促民生,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立足基本国情,探索发展中国式民主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作为观念形态的民主进入中国以后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获得了不同的理解.造成民主理解变换的原因既有文化传统的契合性因素,也有极为现实的政治工具性选择考量.历经百年民主观念综合完成了从西方式发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现当代建构.民主自从传入国内始就因缺少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在形式和观念的流变中尚未确立民主价值的实践支持,民主价值依然构成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一项尚待需要实践证成和完善的艰巨伟业.  相似文献   

19.
马兰 《社科纵横》2007,22(3):27
本文论述了加强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的内涵,同时兼论了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有关内容,进一步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塑造着政治人和政治体系的政治行为模式,从而会对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局面已经显现,这主要表现为:政治认知倾向于全面与深刻,政治态度倾向于理性与客观,政治情感倾向于独立与温和,政治信仰呈现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局面。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会推动政治体系逐步迈向民主、开放和透明,促进公民权利保护的机制建设,推进中国法治国家建设,从而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