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主义立法思维及重管理效率、轻权利保障的立法理念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正在成为土地管理纠纷增多和征地腐败日益严重等诸多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源,同时该法存在的问题还造成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集体土地权利限制不合理、政府规划及征收权力几乎不受制约、权利救济渠道实际缺失等诸多现实问题。《土地管理法》的修改不能仅仅着眼于条文的修补,而应当以保障土地权利为理念,以民主参与、市场交易、公正补偿及合理税制改革等基本原则为指导,从立法目的、公共利益界定、公众参与、规划法治、公正补偿、程序公正、集体土地自由入市等十个方面进行全面修改。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和中央政府对农用地的严格管控,使得征收农村建设用地成为地方政府获得增量土地的主要方式.现有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赋予地方政府垄断征收权和城市一级市场的垄断供给权,被征地农户因此只能获得较少的补偿,而城市土地使用者则要支付更高的土地出让价格.现有的制度安排降低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也减缓了农村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速度,更不利于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政府只要做好土地用途规划、 加强使用过程监管、 维护好土地市场良好秩序,农村建设用地自由流转后不仅不会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而且能够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增加包括农民在内的全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3.
德国公用征收补偿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志宏 《社科纵横》2008,23(8):52-54
从公用财产征收概念到补偿标准,德国的公用补偿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相应变化,其现行制度的宗旨是给予被征收人最大限额的补偿.我国应该制定统一的<行政补偿法>,对财产征收的补偿标准.可以从采用合理补偿标准,到采用完全补偿标准再到采用补偿其他损失标准这样渐进的方式进行.同时严格行政补偿程序,建立公用征收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开征土地增值税的国家和地区之一,自从1994年1月1日开征以来,土地增值税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抑制土地投机行为和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中,对于土地增值税的征收依据、征管程序以及征收效果也出现了很多争论。通过回顾土地增值税开征背景以及近年来征收和调控效果的实证研究,系统分析了当前土地增值税征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强调土地征收只能出于公共目的。但是中国现行土地征收法成为了土地征收公共目的和商业目的并存的二元化格局的制度根源,它虽满足了转轨时期大规模建设用地的需求,但也造成了滥用土地征收权、侵犯农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土地合理利用以及社会和谐等严重后果。随着建设用地数量扩张时代的结束,中国应在结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适时回归土地征收公共目的一元化,明确界定公共目的范围,完善听证制度,引入行政诉讼等法律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6.
《探求》2016,(5)
我国基本土地管理制度构建了"征地开发"模式,"三旧"改造政策则构建了"旧村改造"模式。二者应该是相互平行的关系。而现阶段,二者关系尚不清晰,"剪不断,理还乱",造成了司法救济、实务操作、理论研究诸多实际困惑和混乱。旧村改造与征地关系的症结在于旧村改造集体土地转性还必须依赖征收路径。鉴于此,建议切分并重构村改造与征地的关系,对集体土地转性的法律依据进行梳理和调整,促进多种方式、多种路径的土地转性,并建立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10):89-95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的构建引起对国家土地征收制度的反思,建设用地市场制度的宪法规范构建要体现出市场制度的一般规律,必然要对国家在土地市场的角色给予重新定位。国家对土地的征收是各国的惯例,但是在征收和土地入市问题要进行法的秩序的重构。宪法秩序为我国建设用地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体系框架,在该框架内,着眼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制度的特殊问题,重点探讨征收制度和土地入市的价值排序、国家征收公益标准的重新厘定、科学的补偿标准的构建和土地征收的程序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欧阳志海 《探求》2005,(Z1):107
一、城中村改制改造,应当立法并依法实施 当前,已经颁布的关于城中村改制改造的政府文件,从法律上找不到确切依据;在推进改制改造过程中,依法操作的痕迹不明显.例如,城中村范围内的剩余集体土地一次性转为国有土地问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在我国现有法律的框架下,政府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要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只有一种途径,即集体土地有偿征用为国有土地,政府应给予原土地产权人合理的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9.
蔡笑 《社科纵横》2013,(11):83-85
土地征收是各国普遍存在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目前土地征收在征地范围、征收程序、补偿标准和利益分配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合理,正视土地征收物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国家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冲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建立切实可行、公平合理土地征收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地发展权视角的土地征收增值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农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农地发生了巨大的价值增值.但由于缺乏农地发展权这样一种产权制度安排,不仅使得土地征收增值分配混乱,也使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害问题时有发生.因此,设立农地发展权,完善土地征收增值分配制度,农地的发展权由国家和失地农民分享已势在必行.通过赋予农民分享土地的发展权,既可以使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得到有效保障,也可以使国家利用农地发展权获得的价值来协调农村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模式选择,综合考虑我国的法律传统、现阶段的国情和WTO全球性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因素,适宜采用司法主导型强制执行模式。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救济,包括告诫、强制执行决定、强制执行的实施三个阶段,应依据不同性质分阶段给予相应形式的救济,同时严格遵循不可撤销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范围,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持不同现点,实践中高校教师寻求司法救济屡屡受阻,教师权益维护状况堪忧.厘清职称评审行为性质,拓展职称争议救济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职称评审权的法律性质应为行政权,高校依据法律法规授权取得相应权力并加以实施,该行为应定性为具体行政行为,而非高校内部管理行为,具有可诉性,司法审查是必然选择.建议司法审查应确立有限审查、低密度审查的原则,法院只能对职称评审决定是否符合法律原则、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进行审查,除非专业的判断评价明显违法或显失公正.在法律适用上还应对审查范围、审查事项、证据规则、法律适用等问题加以梳理和规制.  相似文献   

13.
徐卫东  赵亮 《学术交流》2012,(12):49-55
商业保险中补偿当事人经济损失的原理可以用来矫正法官裁决错误、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司法救济不足的问题,即法官司法活动发生个别适用法律错误,构成侵权时,由专门设立的保险机构给予受益人相应的的保险金。现行制度下由法院体制内的审判监督程序仍限定在系统内部,对错案的国家赔偿程序启动困难,故法院外的社会参与式解决纠纷会体现出社会公正性,因为法律纠纷的标准是一个,由谁做出并不重要。法官赔偿责任保险侧重在补偿经济损失,并没有妨碍司法权正当行使,反而缓解了法院的工作压力与不利局面,并且即使给予保险金亦未当然出现法官被免职的后果,法院可以保留其裁判正确的观点。商业保险机构对司法判决的评价绝大多数场合会得出原判决正确适用法律的结论,社会性参与法律适用的程序能够普遍提升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14.
徐素芹 《社科纵横》2010,25(8):76-78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愈演愈烈,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或征收,土地征收过程中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亟待解决。文章在深入分析农民土地权益受损成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着力构建失地农民权益的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地征收中的精神损害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刚 《浙江学刊》2013,(1):151-156
农地征收中的精神损害补偿是指国家对因其合法征地行为而给被征地农民造成之精神损害所进行的救济.在我国构建此种制度的理由,除了包括相应法理依据和法律依据外,还包括目前域外已有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实行精神损害补偿制度的先例等.农地征收中的精神损害补偿方案主要包括:坚持精神抚慰为主、自由平等协商和法官自由裁量等补偿原则;实行给付精神损害补偿金、尽可能复制生活环境和定期进行心理疏导等补偿方式;以被征土地的使用属性、使用年限、经济价值、被征地农民的文化适应难度和当地生活水平等作为确定精神损害补偿金数额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6.
网络公众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司法过程,虽然并没有制度上的渠道介入司法权的具体运作,但在司法民主化的进程中,网络公众判意成为司法机关排除其他权力机关非法干预、增加司法运作透明度、促进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良性双向互动的动力来源及最佳路径选择.因此,公众借助网络平台参与司法并行使表达权和监督权,所形成的网络公众判意,必将对我国司法生态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司法生态从语义上蕴涵了法律实证活动中主体的参与要素,从系统的角度看,为了使司法运作结果符合公众对司法的合法性期待,必须保证体制外的网络公众这一群体的有效参与,才能使司法运行符合司法民主化的现实需求.网络公众司法参与对我国司法生态将产生如下影响:一是在现实的政治语境下使司法获得应有的独立运作空间;二是能够有效提高司法运作过程的透明度;三是能够催生司法回应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牟隆 《社科纵横》2011,26(3):87-89
征收拆迁补偿问题是征收问题中的一个热点,当前立法中对征收拆迁补偿评估的规定都极为简单,缺乏可操作性,而实践中征收拆迁补偿评估更是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在征收拆迁补偿中引入独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对其特点、意义、救济途径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90年代起,被征地农民社会生活保障制度由点到面、从地方到中央,成为当下中国财产征收补偿制度中独具特色的制度安排.之所以会出现被征地农民社会生活保障制度,乃是由当下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所决定.但是,这样的制度并不是农地征收补偿的合理补偿机制,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无论是从效果还是制度的正当性,社会保障都无法担当起对被征收的财产进行补偿的重任,相反,还会弱化对农地的保护.解决征收补偿难题的关键,在于以市场的价值对被征收的土地进行补偿,从而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从集体土地所有权补偿和农民集体成员权退出两个维度剖析中国城乡交错区农地转用利益分配格局的演进过程,发现现行征地补偿水平高于农地农用条件下的土地所有权价值;一定程度上讲,农民已经享有了退出集体的权利。征地制度边际创新的优势在于降低改革阻力,但边际创新一旦抛开地价增值规律,很容易激发地方政府及农民产生土地财政幻觉和地价增值幻觉。长远地看,解决城乡交错区农地转用矛盾与冲突的关键,并非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内涵、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程序等技术环节,需要深刻反思的是土地所有权界定、集体土地用途过度管制等底层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近日,山东省临邑县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村特困群体社会救济制度的意见》。该意见坚持“政府救济、社会互助、子女赡养、稳定土地政策”的原则,以保障农村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为目标,根据农村救济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分类救助,建立了四项制度。一是农村常年灾民特困保障制度,为常年灾民特困对象发放《农村常年灾民特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