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帆  李兴阳 《求是学刊》2007,34(2):119-124
“东北作家群”是出现在现代民族战争中的“流亡”文学群体,其乡土小说叙事话语的精神指向是多重的,“抗日话语”及其强烈的民族意识是其显性层面;“阶级话语”成其为“左翼”标识,但并没有成为乡土叙事的重心;其社会批判、文化批判与自由而雄强的生命意识的张扬融合在一起,更多地承续了五四启蒙思想命题,而又与关内的中原文化格调有着明显的区别。所有这些共同点,都蕴含在具有浓郁东北地域文化色彩的“风景画”、“风俗画”和“风情画”的描绘中。  相似文献   

2.
陈玉霞  李鸿儒 《学术交流》2007,(12):195-198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一些发达和富裕地区已经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主义之风盛行。与此同时,作为备受人们推崇的大众媒介——电视也深受其影响,绝大多数电视节目的主题都表达着消费主义的内涵,它们所倡导的文化精神是消费、占有与享乐。这种文化精神与先进的思想文化背道而驰,显然是无助于教化民众、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电视文化消费主义。  相似文献   

3.
甘肃籍导演秦川的敦煌历史文化题材电视纪录片以其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与影像中所构建的多维敦煌形象,力图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反思地方纪录影像对自身所处(或所属)的地方历史和现实的书写与呈现。从叙事结构、叙事主题、叙事表现手法等角度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个人风格的叙事特点、多维的敦煌形象塑造以及对敦煌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诉求,有助于人们对敦煌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叙事形成一个新的系统认知。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只有立足于中国及中国的某地方文化,充分研究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诚如西方电视美学家赫拉斯·纽肯默所言,成功的电视配方被广为模仿,并能够存在下来的配方一定是广有观众的.这种成功的配方若想移植成功,不能简单地模仿,一定要和我们国家及地区的人文、社会、传播环境相适应,即做到本土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东北国企改革中的文化阻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国有企业肩负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任,对全国国企改革的成功也具有战略意义.以往以产权改革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思路的改革路径,没有完全改变东北国有企业的窘境.究其根源,是长期受地域文化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影响,东北国企人员形成了封闭而非开放、退隐而非进取、虚名而非实利的文化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东北国企进一步发展的阻滞.企业文化的转型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前两种路径的不足,化解阻滞,作为一种内部回应,成为东北国企改革成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史可扬 《唐都学刊》2003,19(1):85-87
中国电视节目在争取可视性与收视率的同时,应当提升和关注电视的道德意识,歌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电视文化应该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必须以提升人的道德情感为己任。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域文化研究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大背景下提出的。东北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地域文化共同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成为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文化资源。东北地域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东北民族的变迁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变,东北地域文化的特质及其表征形态,东北文学艺术,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区域文化的交融与比较,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研究东北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文学身体叙事的变迁及其文化意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陶东风 《求是学刊》2004,31(6):116-122
在当代文学史中的身体叙事有着自身发展的脉络,反映着身体的社会功能乃至身体观念变迁。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书写史上具有十分微妙的地位,该小说的身体叙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启蒙主义现代性宏大叙事的制约,从属于新时期的所谓"文化反思"、思想解放运动。"私人化"写作中的身体书写脱离了"民族"、"国家"、"阶级"、"意识形态"、"理性"、"启蒙"等宏大叙事,转而关注与表现女性的私人经验,特别是性经验,其身体描写带有强烈的唯美色彩。所谓的"身体写作"出现在2000年前后,这类小说为"精神"留下了些许位置,但其真诚体现在哪里,令人怀疑,因为作者毕竟是在消费主义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双重语境中写作,精神越肉体的同时在场往往是她们采取的策略。至于木子美的《遗情书》中,身体以及性已经成为彻底的、纯粹娱乐与游戏的肉体,尽管仍然可以用一种现代的自我意识与现代个人主义的范畴对之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9.
管宁 《求是学刊》2003,30(6):104-108
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新生代和私人化两次小说叙事转型,不仅是作家文学观念的变化使然,同时也与这个时期大众文化兴起所形成的社会文化氛围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之后的文化转向,使文学更趋边缘化。但如果人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文学,就不会对文学的处境抱悲观态度。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12):148-150
公益广告是一种服务于社会公众的非盈利性广告宣传活动。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之际,中央电视台适时出品的公益广告《一带一路共创繁荣》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宣传推广作用毋庸置疑。本论文从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该公益广告符号系统的各个能指和所指层次,解读由此而建构的符号叙事方法,以期能够把广告创意中所展示的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下各国在基础建设、能源资源、文化娱乐、环境保护等方面将取得的成就更清晰地呈现给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11.
1910年代初《盛京时报》的连载小说呈现了东北文学的新空间,营造了欧美国家的叙事空间并使之日常生活化,这使得当时的东北文学奉献出中、西两个文学空间.西式空间中有中式空间的叠合,中西文化元素在这一空间中交汇并且提供给文学创作以广阔的、超越现实社会的活动空间.借助西式空间,呈现了西方文化的观念层、制度层以及器物层的内容,曲折地表现出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文化观念的接受,但叙事细节仍有众多的中国尤其东北地区的元素,透露出其东北文化背景.而在中式空间里,则显示了中国社会内生性的变化,主要是婚恋观念和社会阶层观念的变化.与此相关,叙事追求上也发生了视角、语言等方面的丰富的变化.这一文学空间为当时向现代性发展的东北文学提供了宽阔的场域.  相似文献   

12.
王珅琳 《社科纵横》2006,21(5):125-126
电视文化是不同形式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作为对传统电视俯视姿态的挑战,近年来电视视角发展平民化,节目内容偏向娱乐化。本文从电视视角平民角度和娱乐化出发,站在受众立场权衡利与弊,指出无论是平民化带来的文化归属和社会附属感,还是电视娱乐造成的潜在遁世效应,电视文化本身作为各种形式融合的载体,在各种文化形式的碰撞、竞争中寻求制衡,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电视的优质效用。  相似文献   

13.
王星 《求是学刊》2007,34(3):65-7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推进不仅意味着东北地域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转型,同时还伴随着东北地域文化模式的转型。而东北地域文化模式中的制度性依赖、外来性促进和官本位的三个特质对东北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阻滞效应。理论上认清东北文化模式转型内在机制,加快东北文化体制改革,建构东北地域文化转型的制度推力对于我们制定东北文化战略,选择改造东北地域文化的路径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向天宇  张浩 《社科纵横》2012,(8):125-126
从电视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到电视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媒介。电视的发展促进着电视文化的发展,同时电视文化的发展也引领着电视继续向前发展。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新世纪,电视的发展同样不可小觑,电视文化的发展有好的一面,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本文从电视文化的发展开始入手,浅析电视文化发展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10):142-145
随着东北各方言类娱乐形式在大江南北的广泛传播,一些东北方言的表达已然成为现代生活的流行语。本文运用以安娜·威尔兹彼卡(Anna Wierzbicka)为代表的波兰语义学派所提出的文化脚本理论对东北流行语中的"必须的"进行了语义解释,意在揭示语言中所隐含的文化规约以及这一推崇背后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杨丽华 《学术交流》2020,(11):181-190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并与赵树理研究史相始终,是赵树理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此篇不仅奠定了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作为红色经典,在五四文学和延安文学之间,在生活和大众文艺之间,其纽带作用和思想意义都是巨大的,因而被认为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小说方面的第一个硕果,成就了"人民作家"和"赵树理方向"。《小二黑结婚》的成功,在于赵树理用文学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坚持民族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道路,来完成革命叙事和乡土书写,即对五四时期问题小说的提出问题到通过大众文艺方式解决革命进程中农民意识问题,在革命语境中形成乡村伦理道德的重构。《小二黑结婚》在现代性追求与传统乡土趣味关怀之间形成的艺术张力,鲜明地体现了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7.
在东北边疆文化中,新中国拓荒文化不仅改写了历史上一向不具主流色彩的流人文化,在精神文化领域里影响了中国人十几年,而且为后世提供了双面铜板形象.作为新中国的一面旗帜,拓荒文化是那个时代狂热的理想主义最直接的表述,主宰了时代风尚.但由身份问题而衍生的新流人文化则为拓荒文化提供了另一种拓本.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东北居民宗教信仰结构具有多元性,并大致表现出三个阶段的变化:清前期为以原生为主的多元民族文化时期;清中期是东北文化与内地移民文化相互吸收与融合后的多元文化变迁时期;晚清时期外来文化不断渗透而使东北文化多元性达到空前程度.由宗教信仰管窥东北文化变迁原因,自古以来多民族杂居,是其形成区域内多元文化架构的历史因素;与内地移民文化的不断融合.是东北文化变迁的长期因素;晚清东北开埠后外来文化的渗透,是近代东北文化多元性加剧的主要原因.至于东北文化多元变迁的特点,首先是东北传统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西方文化无法完全融入.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9,(10):78-80
本文以融合媒体语境下的国产电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产电影的媒介融合现状:从技术角度来看,互动体验更加丰富;从内容角度来看,内容资源更加丰富;从终端角度看,观影突破时空限制;从市场角度看,市场链条得以延伸。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数字叙事的角度,根据数字叙事的主体、方式与媒介、叙事内容三个层面对国产电影讲好数字故事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朱祥海 《社科纵横》2012,(7):101-103
作为人文知识的历史叙事实质上是在言说一种生活意义,以及人们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和生活想象。不同的叙事立场和方法,体现了不同的传统认知和文化认同态度。合理的历史叙事,应取道于文化认同与同情式的理解立场,力求揭示文化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