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刚  杨金颖 《社科纵横》2009,24(8):20-21,37
邓小平党的权威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权威就是指党的领导能得到人民的广泛认同、信仰、忠诚和服从,它主要体现在党具有使人们信从的政治力量和政治威望,它是一个政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权威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政中要不断增强党的执政绩效,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理论说服力,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把党的权威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1978年以来的全方位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变迁与转型,中国也开始了被称为“中国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法治实践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法律体系,从而也就内在地蕴涵了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境况即中国国情直接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在宏观上,这一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当代最新成果为思想指导的法律概念论、法律渊源论、法律价值论、法律责任论、法律运行论和法律发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理表达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将法律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方式的政治智慧,是其对自身执政合法性的合乎文明发展基本规律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3.
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以及法律意识的形成关系密切.从语源学的视角能够剖析法律信仰之源起.当前,人们对法律信仰问题还存在着多种认识上的误区,对此予以深切考量是奠定法律信仰的理论基础.法律信仰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法律自身发展规律均是提升公民法律信仰、推进法律文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论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是评价社会主体对现代法律和法治主观把握状况的标尺,包孕着法律形式观现代化和法律价值观现代化的标准,而公民对法律的信仰状况则是评价社会主体法律意识现代化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法律的形式合理性观念是现代法律形式特质的主观心理确证,它包括法律规范的形式严整性观念,法律体系的完备、和谐的观念,法律的程序化观念和法律的效益观念;而法律的价值合理性观念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内在法权关系和现代法的价值理念的体现,它包括自由追求与理性自律相统一、个人权利主张与社会利益维护相统一、人格平等和坦然面对差别相统一以及法律是维护合法权威与防止、制约权力滥用的统一的观念等具体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5.
在俄罗斯法治进程中,受国家制度变革的影响,不同时期主导性法律观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从十月革命前到苏联时期,再到当代俄罗斯联邦,主导性法律观在历时态上展现出一个演变过程。宗教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十月革命前法律观念,政治因素则成为苏联时期法律观念的风向标,当代俄罗斯受理性主义法律思想的影响,社会因素成为法律观念考虑的主要成分。与前两个阶段相比,当代俄罗斯法律观根本性的转变,基于理论基本立场变化,法律工具论色彩淡化,法律的阶级属性让位给社会性,人本化的法律价值取向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6.
人类生活长期依赖政治的主导,法律也具有强烈的政治依赖性,政治习惯于主控一切.随着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分化,这种政治主控成为有悖于共同体发展的问题,无论是基于个人权利,还是基于社会共同利益,都要求对政治过程进行理性化和程序化控制.在这一思想进路中,法律的作用受到空前的重视,生发出法律政治控制和政治法律控制的博弈.政治依托于权力,这决定了政治主控的路径和方法;法律依托于个人和共同体的二元互动,个体的共同体基础构成法律的基础和调控政治的依据,并要求具有参与和博弈的社会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世界历史理论的法律命题。受历史和地域条件的制约,马克思恩格斯对法律走向统一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局限。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价值,是我们反思法律全球化的重要理论法宝。中国应以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为指导,勇于投入到法律全球化的浪潮中,抓住法律全球化的机遇,迎接法律全球化的挑战,努力由法律全球化中的学习者成长为法律全球化中的引领者,担负起法律全球化世界性建构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7,(1):161-172
文章从黑人争取基本权利的角度切入,考察和研究了美国法律平等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进而从法律平等的视角来思考美国社会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同时,作者还着重从制宪者们的"人民观"、最高法院法官的保守主义政治倾向、总统对待奴隶制和黑人境遇的矛盾心理与摇摆态度,以及"白人种族与文化优胜论"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挖掘了阻碍美国黑人得到法律平等保护的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论公民环境权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春女 《学术交流》2007,(11):68-70
公民环境权的法律属性是公民环境权理论的核心、首要的问题。公民环境权作为人权已得到共识,但如何在法律上构建公民环境权,使之成为法律上权利,即法定权利,却存在不同观点。公民环境权私权化是一个开创性的有效途径,公民环境权完全具备私权的主体平等及体现个人利益的特征,因此,公民环境权可以成为私权,进入民法领域,即公民环境权这一基本人权具体化为民事权利,成为为民法所保护的权利。但由于作为环境权的客体的环境资源及生态功能具有整体性或不可分割的特征,使公民环境权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直接体现为个人的利益的私权,是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统一,亦即人们通常说的"社会性私权",是体现公共利益的特殊的私权。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代美国法律文化特色的工具主义法律观,其兴起得益于一场法律的工具主义改革.面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急剧变革,普通法遭遇到了严重的危机,甚至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负面力量.为解决这场危机,美国爆发了一场法律的工具主义改革,其主张是革新普通法的观念,以工具主义法律观取代形式主义法律观.这场改革拉近了法律与社会的距离,奠定了美国法律实质化特色的基础,并对后来的法律理论与实务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美国几乎所有主要的法学流派在根本上都对法律持工具主义态度,在法律职业与法律教育的实务中也更是处处体现了工具主义法律观.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法学作为后批判法学的一个分支,在美国的理论界和司法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女性主义法学在批判传统法律理论和现行法律制度的时候,运用了意识觉醒、女性主义实际推理和询问妇女问题的方法。这种法律观(包括其法律实体观和法学方法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因此无法与传统的理论相抗衡——这也决定了女性主义法学无法实现其解构传统法律文化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
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是力图在主体间性理论的基础上重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学说.在这一理论视野中,霍耐特试图重新为法律奠定一个道德的基础,把法律视为承认运动的环节之一,从而超出了近代以来的自然法理论.  相似文献   

13.
法律意识形态的价值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意识形态是法律意识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法律思想.法律意识形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意识的最重要的属性在于,法律意识形态具有价值性.法律意识形态的价值性表现为法律意识形态体现人们的法律价值观或者政治倾向性,决定法律活动的发展方向.法律意识形态反映人们有关法律问题的基本立场、态度、价值观或者政治倾向性.法律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在法律领域的体现,是法律意识的核心内容.法律意识形态对法律活动具有方向指引作用,是法律意识中最具有指导意义的组成部分.统治阶级的主要法律思想就是社会的主流法律意识形态,决定着法律意识和法律活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陈金钊 《求是学刊》2012,39(3):74-83
鉴于我国司法过程中政治修辞、道德修辞的过度使用,部分学者主张在法治社会中应该把法律作为修辞来构建法治时代所需要的法律思维方式.把法律作为修辞要求法律人在进行法律思维的时候,把法律概念当成思维的关键词,应该把法律规范当成思维的根据,运用法律逻辑和修辞的方法证成、表述法律命题.把法律作为修辞的问题意识除了要抑制过度的政治、道德修辞外,还针对法律人思维过程中的法律沉默,要彰显思维过程中的法律话语的权威;要在法律思维中把逻辑与修辞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使司法更讲法说理.在法律思维中树立把法律作为修辞的观念,对法律文化的重建,特别是对法治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诊所法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诊所法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法学教育形式.它初创于美国,目前已在许多国家有了广泛的发展.诊所法律教育是法律现实主义的产物.认知"学习行为"理论,技能、价值和态度的一体式教育标准,个体差异教育和去除"权威"、增权赋能等理念构成了诊所法律教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监督和制约是防范权力滥用的两种制度模式.监督和制约的区别在于,监督是外在的,而制约是内在的.内在制约能否成功取决于权力的平衡,外在监督能否成功则取决于监督者是否拥有更优越的地位.法律监督是中国宪法对人民检察院根本功能的定位,这就决定了法律监督机关比权力机关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具有更优越的地位.当前,强调法律监督地位的优越性并不是要刻意去创造什么新的政治地位,而是要充分确认中国宪政框架中已经形成的法律监督地位的优越性,切实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能建设.这是确立法律监督权威的关键以及法律监督的迫切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法律是一种规则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与政治的关系是法学研究特别是法理学中的老问题,中外历来都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个问题集中在法律的属性上,即法律是否具有政治性,是否可以脱离政治.西方传统的自由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法律,政治是政治,但立法与政治是有联系的;立法不可能脱离政治,因为立法是政党政治的产物,靠投票说话,这是谁也不可否定的事实,而司法则不同,司法是从大前提(已有的法律或判例)和小前提(案件的事实)出发,按照法律推理的逻辑做出判决的过程,不受任何政治因素的干扰,因此是客观的、公正的、中性的.  相似文献   

18.
自法治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共识和社会理想以来,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领域都出现了对于法律自主与自治的过度偏爱,以及对于政治的不适当的贬抑.但人类自身的人性需求,特别是基于在生存的基础上对于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寻求,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政治生活和法律生活之中.因为人们过社会生活的动机,恰恰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本能的自我保存所催发的人类作为整体的共同保存,这种个人私利中所蕴涵的人类共同的整体利益,成为人类生活的共同诉求.也成为法律与政治在逻辑与事实上联结的基点.在人类的生活中,无论是纯粹的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公共生活领域,其得以展开的基本前提乃是具有最起码的秩序状态,而这在逻辑上和事实上也是由政治和法律来共同完成的.不仅如此,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现代社会中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或者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活的适宜性,事实上也都是由法律和政治共同构筑的,这表明人类自身的生活与发展始终是离不开政治与法律的.而从人类具体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来看,法律对于政治的意义在于,它承担着政治权力的道德性、正当性与合理性的意义赋予和意义展现的责任,使政治权力获得并维持足够的合法性,而这在实行民主、法治和宪政制度的现代社会中是至为关键的.所有这些都表明,法律与政治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内在关联,也就是说,法律与政治始终都是共生的.  相似文献   

19.
这里论述的主题并不是要证实法律发展或变迁的趋势,而是要论述明确反映在最近一个时期著作中的、并且是对已经察觉到的法律变迁和政治变迁的趋势作出反应的一种期望.这一期望就是使法律民主化.这一主题具体提出了一个问题:不管法律分立的倾向和国家权力、国家管理及其控制范围的扩大,法律和法律机构能否对普通公民的愿望作出更多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南京召开的第三届亚洲法哲学大会,围绕"21世纪的亚洲与法律发展"这一主题,分七个专题,即亚洲法哲学的新发展、亚洲法治的新发展、亚洲价值观与法律发展、转型社会中的法律与权力、亚洲法哲学的新领域、亚洲的人权与法治、全球化与亚洲法律发展,从法哲学高度探究了21世纪的亚洲社会发展与法制变革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互动机理,对推动亚洲的发展特别是亚洲法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