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的转型和现代化建设必然要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无论我们被动接受还是主动抵御,都需要理智地了解和全面掌握西方文化.从历史侍承、文化基础、现代情境等方面看,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具有根基性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对中国社会的转型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基督教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文化基因它已经完全渗透在西方文化的肌体之中,我们必须以一种开放和宽容的心态面对基督教在文化对比中的相对特点和优势,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吸收和借鉴我们所缺乏的因素,深刻发掘基督教的文化价值为完善中国文化所用.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5):117-122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世界局势总的发展趋势。各国、各地区之间政治、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日趋重要。基于文化的特殊性,跨文化交际是在冲突与融合中推进。当前,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则是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文化冲突的主因。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表现出新的形式和特点,对我国文化建设产生前所未有的侵蚀与危害。中国文化发展策略应该因势而动,加强民族文化自信自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从以下 4个方面探讨印度学者在中国学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 :文明与文化、政治思想、发展理论和国际政治与安全。印度学者探讨的理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独特而新颖 ,与西方学界的主流趋向有所不同。 2 0世纪前半叶的反帝斗争、应对冷战政策、面对发展的挑战以及后来面对全球化和霸权主义的影响———这些是印度学界形成对中国认识的背景。像在西方一样 ,印度存在着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差异的不同的观点 ,其中一些与西方观点相类似。然而 ,历史经验、文化背景以及有关印度转型模式的斗争还是给予整个印度学界 ,特别是印度的中国学研究一些有…  相似文献   

4.
丁文 《学习与探索》2001,4(1):122-127
同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社会及其向工业社会转化过程中,有着自己特殊的发展道路,这主要是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造成的.中国有着特殊的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模式,特殊的国家政治体制与政治规范,特殊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民族精神.中国的这种特殊的发展道路也决定了我国必须选择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其国家软实力建设也引起国内外政学两界的高度关注。西方政学两界从多个维度试图分析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成就、不足、发展走向与目标。他们的研究一方面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但另一方面中国软实力建设又要避免陷入西方软实力理论及其评价标准的陷阱。基于软实力理论、中国现实国情与国际局势变化等综合因素考量,中国软实力建设可能需要在重视硬实力建设的基础上,着眼于公民、社会组织、执政党、政府等软实力建设主体的能力提升以及国家发展模式与大国形象塑造等基点,围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说服力、吸引力与影响力这一核心路径,全面增强和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知识界对印欧文化百年研究积累的影响,"雅利安人入侵理论"始终位居学界主流,并进入印度与世界各国的教科书中,成为我们诠释印度古代历史的重要基础;时至今日,在后殖民学术批判风潮与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推波助澜之下,此一理论却俨然成为具有高度政治争议性的论题。影响所及,不光是在印度国内的学界,更波及全世界的印度学研究社群。究竟对于"雅利安人入侵理论"的争论如何影响当代印度政治发展?此一理论为什么又能引起如此惊人的政治效应?各方对于此一理论的基本立场差异又是如何?透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希望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回答。  相似文献   

7.
现代哲学意义上的人学,内容上与传统哲学中对人的各种问题的研究不同,方法论前提上与科学对人的研究不同,学术性质上与人本主义哲学不同。中国的人学思潮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既是受国际人道主义文化和人学思潮的影响,又有着国内社会、文化和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中国的人学界先后思考和讨论了人性论、人格论、人学价值论、人权论、马克思人学思想、现代西方人学观念转换、中国特色人学课题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韩国和日本的意识差异及两国关系[韩]金永明童斌译一、韩日青年层的政治、经济意识比较1.政治、经济、社会问题(1)对政治的不信任韩国和日本的被调查者,共同显示了对政治现状极不信任。他们都同样把政党和议会看成是最不可信赖、社会贡献较小的社会团体。但这种不...  相似文献   

9.
中国研究:美国政治学界的几种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列举了美国政治学界第三代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进行研究的视角 ,主要涉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精英分析、政治文化、结构功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视角及研究成果。上述研究存在着三个特点及缺陷 :(1)模型取向的特点 ,这容易导致对中国政治现实的错误判断 ;(2 )消费领域而非生产领域 ,美国学者将中国政治作为西方各种社会科学理论的实验场 ,却忽视了中国实践对于西方主流政治理论的挑战 ;(3)西方假设往往忽略了东西方文化的微妙差异 ,从而导致假设与现实的鸿沟存在。  相似文献   

10.
梁红秀  谭培文 《创新》2019,13(4):38-48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己成为西方学者的研究热点。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全球城市化潮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研究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全球背景、全球数量和质量发展前景及其对全球经济、生态、社会发展意义,集中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土地制度、城市移民等几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西方学界的中国城市化研究有富于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的优点,但西方视角解决中国问题缺乏解释性和指导性,西方的中国城市化研究整体上尚未形成理论体系。中国学界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化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谈中国语境下的日常生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秀梅 《求是学刊》2005,32(2):39-43
当前日常生活问题是中国学界关注的学术热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 2 0世纪的中国曾经经历了几个曲折的阶段 ,它最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由一部分温和的启蒙知识分子提出 ,在建国后又因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干扰而成为学术禁区 ,直到新时期以来才得到充分的关注。同时 ,与西方世界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语境相比 ,中国的日常生活问题还有其特殊性 ,这就决定了它极其复杂的问题结构和西方理论在解释中国问题时的有限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在不断走向成熟的同时,也展现出诸多问题。在文化根基上,中西方法治一直存在明显的差异。当下中国法治文化根基具有双重来源:其一是对特有传统文化精神的扬弃;其二是对现代西方法治文化精神的合理吸收。文化根基是法治发展的根本前提,中国法治建设必须处理好传统文化结构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张力关系。当代中国法治文化根基的构筑在面对中西方文化对抗与自有文化继承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使传统文化在自我反思中获得新的内涵,并最终促使法治文化根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韦长伟 《创新》2011,5(3):23-26,126
自19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动背景下,中国知识界经历了一系列思想大分化,形成了新左派和自由主义两大思潮。两大思潮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论争更是近年来知识界内部一次少有的交锋,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中国新左派和自由主义在思想渊源上的分歧和对立,导致两派对现实中国的一些重大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认识存在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李存秀 《学术交流》2002,1(6):107-110
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然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 ,凭借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经济、政治主导地位 ,利用各种手段 ,自觉或不自觉地推销其文化制品和价值观念 ,推行文化殖民主义。我们应旗帜鲜明地抵制文化殖民主义 ,采取相应对策 ,建立必要的文化安全防范机制 ,加强对西方文化产品入口的管理 ,最根本的是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5.
杨现勇 《社科纵横》2010,25(7):135-139
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无法回避的两种文化形态.但从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点来看,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发生了异化了的文化,各自面临扬弃异化的问题.以文化体系内科学与人文两大部类的平衡机制为支点,分析中西文化异化的表征、根源和扬弃异化道路的差异,为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美中国研究协会 (AACS)是美国唯一专门研究中国学各领域的学会 ,成立于 1 95 9年 ,原名“美国中国语言和文化教师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Teachersof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 ,1 976年改为现名。协会的宗旨是 :鼓励对有关中国的问题 ,尤其是中美关系问题的研究 ;通过跨学科的信息和学术交流 ,发展中国学研究和教学 ;促进从事中国学研究的东西方学者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协会通常在每年的 1 0月或 1 1月举行年会 ,讨论中国学研究取得的发展和政策问题 ,并传播有关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协会于 …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近二十年来学界对于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的讨论中关于"本土文化与社会工作"入手,提出中国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学习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过程中,重视文化对人的影响、重视中西文化差异。文章进而以"差序格局"概念对中国人我分际的理解举例,指出了中国社会工作者需要反省如何将案主行为放在本土社会脉络中进行理解,提醒中国社会工作者应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作为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基础愈来愈受到学界的重视,当代审美文化应当重视并拓展对地方审美文化的研究。作为对特定地方文化的审美观照和审美判断的地方审美文化研究,符合当下文化发展和文化研究的现实语境。地方审美文化在存在形态上有物质存在形态、实践行为状态和精神形态。地方审美文化具有鲜明的创造个性,分别表现为在价值批判中体现审美追求、与地方文化生态相生共存、在场情景的审美创造、审美创造体现地方文化精神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印度学者戈文德·柯乐尔博士(Dr.Govind Kelkar)所从事的现代中国妇女发展研究的简要评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作为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后起之秀,其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都值得学界关注。柯乐尔博士将中国妇女发展与现代中国的历史社会变迁紧密结合,探求中国社会政治变化对中国妇女地位的影响。她在研究中提出的中国革命与性别政治化观点、她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与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妇女地位的影响以及对亚洲妇女地位变迁的比较研究都有助于我们认识性别在现代中国历史发展以及亚洲社会变迁中的社会政治含义。  相似文献   

20.
《学习与探索》2015,(1):121
编者按: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即是整个社会生活的高度符号化,因此我们亟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号学理论,从符号学角度、以符号学的方法来解读中国当代的文化文本,从而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展望及对策。总体来看,中国当前的符号学研究体现出研究更细致、层面更广、层次更深的特点,本期这组专题讨论即力图展现符号学对当今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阐释能力,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促进中国符号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