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晓玲 《学术交流》2012,(12):135-138
我国农民希望获得多渠道、多选择路径的医疗保障。面对自身的医疗需求与社会提供的医疗途径,农民首先想到家庭保障,其次是集体或社区保障。目前是更多地选择国家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一制度并不能完全实现农民群体的利益需求,而其他的医疗保障尚未及时跟进,这是农民面临的医疗保障选择的局限性。基于此,应对农民医疗保障路径进行扩展性建设,即以新农合制度为核心,结合商业保障路径,通过医疗制度的灵活调整,从农民与国家两个层面的改革入手,促进新农合制度的长期发展,满足农民医疗需求的持久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6月底前辽宁省各地"一站式服务中心"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办理地点将合二为一。在辽宁省一些地方,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在不同地点办公,农民往往要多处奔波。为便民利民,辽宁省委、省政府将"全面实施新农合和大病保险‘一站式’报销服务"纳入今年10项民生工程中。省、市、县三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分别与同级承办新农合大病保险商业经办机构,共同组成"新农合和大病保险一站式服务中心",各地也可根据实际自定合署办公机构名称。县(市)和参合农民较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天津市医保制度实施的第10个年头。目前,天津市已经织就了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张医疗保障网,辅以职工大病医保统筹、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附加意外伤害险等多样化保障,形成了覆盖960万人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安全网"。但  相似文献   

4.
政策时讯     
《天津社会保险》2012,(5):45-47
六部委: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突出问题国家人社部、发改委、卫生部等六部委正式公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目的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筹资  相似文献   

5.
从2012年开始,天津市提高了城乡医保的筹资标准,同时提高了报销标准,"住院、门急诊大额医疗费用、生育费用、门诊特殊病"四项医疗费用都能报销。(一)住院医保待遇学生、儿童在一个年度内发生的18万元以下的住院医疗费,在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销比例为75%;在二级医院起付标准为400元,报销比例为65%;在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500元,报销比例为55%。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劳保医疗"制度演变而来。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本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公平性三维度指标,即医疗保障的"宽度""深度""高度",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改革前的"劳保医疗"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的筹资成本高于"劳保医疗",而在覆盖面(保障宽度)、保障范围(保障的深度)和补偿水平(保障的高度)方面却低于"劳保医疗"制度。究其原因,将"一老一小"群体从劳保医疗的覆盖范围中清出,设立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以及忽视分级医疗制度的设计是问题的根源。鉴于此,取消个人账户并实行家庭联保、加强分级医疗制度的建设是未来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作出了贡献,但是该制度也面临受益面过小、保障水平较低等问题.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了对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职能划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保障范围划分等问题的重新思考,商业保险的参与有利于提高新农合运作效率,平衡"保大"与"保小",实现农村人口的全覆盖等.  相似文献   

8.
《天津社会保险》2012,(5):52-54
文件字号:发改社会〔2012〕2605号发文时间:2012年8月24日执行时间:2012年8月24日内容摘录:一、充分认识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初步建立,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但由于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群众对大病医疗费  相似文献   

9.
在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实施与推进过程中,模式的选择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探索了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体化模式,其中四种模式比较具有典型意义。这四种模式在筹资形式、补偿比及保障方式等方面各有特点,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基本要求。但四种模式在制度设计及实践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财政全额负担医疗费用降低了医疗保障的运行效率、现收现付制度缺乏保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缴费标准设计不科学影响了参保人的切身利益、补偿标准不合理影响了高缴费者的积极性、统筹层级较低限制了保障水平等。在深入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过程中,政府要坚持医疗保障中公平优先的价值取向,重视医疗保障制度的整体设计,模式的选择要结合城镇化率、财政收入状况、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等因素,市场化运作要兼顾社会效益与效率。  相似文献   

10.
金晶 《社会》2000,(11)
只要你是单位职工 ,就必须参保 ,当然也就享有医保● 从此 ,你有了看病就医的选择权● 医院受“婆家”监控职工的基本医疗将从制度上得到根本保障在现行的公费劳保制度下 ,职工的医疗保障常常与个人所在单位的性质及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和生产经营状况不好的国有企业里 ,职工医疗费一年只有几十元钱 ,不少单位职工医疗费长期得不到报销 ,医疗费“白条”现象严重。特别是全国还有几千万非公有制单位的从业人员 ,因不属享受公费劳保范围 ,基本医疗得不到保障。而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后(简称医保) ,职工的医疗保障将…  相似文献   

11.
李晓燕 《学术交流》2012,(6):143-146
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保障制度价值的核心理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充分和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衡量因素。在新医改背景下,"人人公平享有健康保障"成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推动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进而实现三项医保制度整合衔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下一步要重点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环境;努力保障流动参保人员的就医权益,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整合经办资源,强化管理体制统一化;确定合理的筹资补偿机制,强化财政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何涛 《社会福利》2014,(9):58-58
正医养结合着力人文养老转型。以贴近老人养老保障、医疗服务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相融合的医养结合模式,打造凸显人文关怀的为老服务品牌。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对老年大病患者重点倾斜照顾,对五保、"三无"老人兜底救助,对其他老人适当降低门槛、扩大救助范围。同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75周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建立了健康档案,做好了老年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辽宁省各级民政部门和慈善组织从解决孤儿群体医疗保障入手,逐步向救助大病儿章群体拓展,在完善儿童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儿童大病救助水平进行了有益探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安全阀"和"减震器",担负着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公平与效率的使命。鉴于目前城乡社会保障的巨大反差、保障范围覆盖不全、保障基金利用效率低下的实际,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应建立和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采用新的社会保障筹资比例和筹资方式;大力推进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调节财富,以建立中国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城镇人口和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施医疗救助 促进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贫困人口的医疗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将影响到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的稳定。在城市,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医疗问题。在农村,随着一度比较红火的合作医疗的解体,农民的医疗成了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卫生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医疗问题,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增进社会公平、保障贫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河北省农民医疗保障状况进行的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医疗保障是农民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农民的医疗保障模式还比较单一,新农合实施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鼓励多种医疗保障模式的发展以及新型农村合  相似文献   

17.
苑建  陈琳之 《社会工作》2009,(13):36-37
江西省吉安市作为革命老区,有重点优抚对象2.8万人且大多为年老体弱,"三难"问题中"医疗难"显得尤为突出。近年来,吉安市逐步建立起了以医疗减免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大病救助为补充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虽然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优抚对象囚“医疗返贫”、“医疗致贫”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医疗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曾经发挥积极作用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萎缩解体,农村医疗陷于多重困境,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缺失,农民医疗负担沉重,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经济体制变革、政府作用的缺位、医疗市场过度市场化、农民收入水平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农村医疗陷入困境。要有效化解农村医疗困境,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改革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探索和发展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作好农村医疗服务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的现状众所周知,农村流动人口存在一定的医疗服务需求,但目前远远无法满足。除了因他们收入较低外,缺乏必要的医疗保障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首先,建立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制度的地区仅限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少数城市,而大部分拥有大量  相似文献   

20.
截至目前,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施行,其中,天津、山东、吉林等省(市)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大病保险工作并实行省级统筹。如何借鉴国外大病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和国内典型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为天津市城乡居民大病医保制度的实施和不断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予以探讨。《天津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办法》于201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为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