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制变迁、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是制约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三大因素。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应处理好制度变迁、技术创新、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其中政府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正确界定政府的角色,并相应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新观念,改变体制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错位和缺位问题。俄罗斯政府部门要以优化创新环境和弥补市场缺陷为己任,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在俄罗斯未来的技术创新中发挥战略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使日本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由此日本政府开始真正认识到节约资源、能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开始从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各项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各个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构筑"资源、能源节约型社会",以达到节约的目的,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节约体系,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上公认的"节约型"社会最成功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范洁 《学术交流》2012,(8):81-84
基于经济理论视角,经济增长的收入陷阱本质上可被看成一种稳定或均衡状态,即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因素的作用往往被阻碍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因素的作用所"稀释",从而致使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徘徊不前。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虽取得较大成就,但其极易遭遇资源、环境约束的瓶颈,限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稳定性,进而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质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挑战已逐步显现。因此,借鉴一些国家及地区在应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上的成功之道或总结其失败教训,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杨宏翔 《学术交流》2006,(3):97-100
发展经济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不同的经济增长理论,这些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路径证明了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比如贫困的恶性循环论与政府投资和引进外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发挥劳动的比较优势;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理论与市场换技术;全要素经济增长理论与技术创新和产权制度改革等。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得出目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于倩 《社科纵横》2007,22(3):12-13
从农业在甘肃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以及任务来看,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甘肃农业产出和保障农产品供应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也是有效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要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及甘肃农业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分析制约甘肃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入手,寻找促进甘肃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发展模式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与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中国在未来新时期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能源与环保技术、空间海洋技术;继续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联,创建节约型社会,强调“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及综合利用”;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7.
资源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考验之一.主流经济增长理论所强调的技术进步似乎未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制度创新也没有显著控制资源与环境形势的持续恶化.这与经济增长理论长期以来忽略自然资本的作用以及经济发展实践中未能对自然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密切相关.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本着维护自然资本,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应当从增长理念、经济核算制度和资源环境管理制度方面谋求人类社会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8.
以非再生能源资源定价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暴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策略,特别是近年来宏观经济与城市化快速发展,致使中国经济增长采取高耗能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导致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和环境污染加剧。能源与环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双重约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而关键点在于非再生能源资源定价改革。非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使用制度的变革,目的在于充分体现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是需要通过完善资源的基础市场即矿业权市场来实现的,而环境(生态)成本是需要通过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实现的。最终,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对就业结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逐渐减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很不显著,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劳动力的投入已经不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资本、技术进步已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就业增长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应坚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有效配置、合理使用人力资源,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论优化财政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的问题突出,依靠要素高投入驱动而科技进步贡献度偏低,资源瓶颈与环境恶化加剧.要使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有效转变,通过优化财政结构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应该通过加大政府支出,优化经济结构,完善税制,发挥财政职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等措施来实现财政收支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法律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备受国内外学界的争议.中国经济增长得益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推进则主要得益于有关推进与巩固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成果的一系列法律(尤其是民商法和经济法)改革.法律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法律作为经济改革的护航者提供着"双轨制"激励以及中国式的特殊制度弹性,而作用的变化趋势则是向正统理论回归.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7):41-44
本文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构建创新驱动型经济。本文从投资、出口、消费三个角度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必须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并就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型经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提高生活质量是渐成趋势的社会现象。是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现代产业转型的结果,是消费文化、消费理念的进步。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解决消费结构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不对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转变生活方式不对称,提高收入水平与提高生活质量不对称等问题,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它更强调经济系统协调性、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增长成果共享性,这是我们党时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通过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三个产业协同带动和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创建环镜构建体系予以保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更好地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呈现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特征,随着国内资源环境的消耗与破坏、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这种粗放增长模式已经亟待转变。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的战  相似文献   

16.
政府治理结构和中国经济增长关联性检验:1978-2006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术界往往从要素贡献视角分析单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影响,忽视在特定环境和制度约束下,宏观经济体自适应性和内生性政府治理结构的作用效应.为了深化政府主导型经济治理结构绩效认识,根据中国1978-2006年经济时序数据检验政府治理和经济产出关联性的结果显示,政府主导型治理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政府治理与经济产出呈现倒U形关系,即中国宏观经济存在最优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政府和市场相机治理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如何发挥法治的作用,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正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加强立法,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其中一些具有重大、长远作用的措施,已经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修改法律、国务院制定修改行政法规,转化为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张军 《学习与探索》2012,(3):110-114
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完全存在结构性的失衡.在传统意义上,从总需求的角度难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机制.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各级地方政府主导着各自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的经济被分割在一个个行政单位里,由行政单元构成,所以需要层层分权.从转型的角度来看,只有实现了中央和地方在激励上的一致性,才可以确保中国实现可调控节奏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刘兴革 《学术交流》2006,(8):99-101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适应现在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存在生产要素配置与利用不合理及科技进步缓慢等缺陷。信息化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产业整合、改造传统产业和完善体制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昊 《学习与探索》2006,(6):196-199
从激励的角度看,政府行为与政府职能取决于政府的治理结构。中国“多任务委托—代理”型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促成了地方政府经济增长至上的行为倾向。这种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与行为倾向既发挥了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也造成了政府公共产品提供功能薄弱、基层地方政府负债严重、许多公共管理政策有效性降低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和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增强地方人大对同级政府的监督和制约、改善公共管理政策的实施机制、深化政府治理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