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立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体力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占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绝大比重,但是其法律规制现状却与之极不相称,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亟须加强立法。世界上大多数农村合作金融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是通过积极推动立法,将政府扶持合作金融的义务法定化从而得到蓬勃发展的。我国城乡金融的发展极不均衡,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法律的建设,应确立合作金融组织的法律性质、地位和具体内容,从而以法律化的方式将国家对农村合作金融的制度安排长期确立下来,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创建有益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2.
梁謇 《学术交流》2007,(8):78-80
制度是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内生变量,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要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农地制度的创新,应完善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归属问题;农产品流通制度的创新,应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产品流通制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应坚持城乡平等的非歧视原则;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应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三农"发展的金融环境;还要破除户籍限制,逐渐消除城乡就业条件差别。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有效的供给不仅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需求,更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城乡"双轨"制的供给机制,导致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存在体制外供给、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调等诸多问题.这种低效、非均衡的制度外农村公共品筹资模式必导致我国农民负担日益渐重的后果.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其成本分担之间的运作系统存在错位失衡.这其中既有制度性因素,也包含非制度性因素作用的结果.据此,应优化、创新相应的制度政策,改变农村公共品供给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以实现在增加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的同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庶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思路与举措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是“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使命,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是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有效和必经途径。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应实施从非均衡到均衡发展的战略,在解决农村现有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调整国民经济分配格局、给农民平等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城乡持续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其举措为:从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入手,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和财税金融制度等,走出城乡分割的体制,才能充分调动城乡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城乡步入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5.
杨烈 《社科纵横》2008,23(5):77-78
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但同时伴随着经济结构不良、体制滞后、技术设备老化等问题.东北地区城乡金融发展出现结构失衡、素质不高、外部环境制约等不协调问题,导致金融对区域经济建设的支持反哺力度减弱.本文通过分析东北地区金融业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策略,旨在探讨通过推进东北城乡金融的协调发展,从而发挥金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提高农村居民生存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慧玲 《唐都学刊》2004,20(4):155-158
中国 6 4 %以上的人口在农村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目前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账面上看是 3:1,实际差距可能已达到 6 :1。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不同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等等是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这种不公正的体制已严重妨碍了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 ,妨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这是束缚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大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改变现行城乡二元结构状态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促使城乡共同富裕 ,实现全面小康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问题尚未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扩大,农村发展停滞。问题的根源是长期以来推行的城市导向、国有企业导向和沿海地区导向的发展模式。具体表象为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使农民的财产权利受到剥夺,分税制以后的财政政策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农村的金融政策也不能为农民提供足够的金融资本。16大以后推行新的发展模式,把政府工作的侧重点转向农村发展,为此要深化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更多地关注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财政体制的改革,发育农村的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最终结论是:(1)中国的现代化能否实现取决于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劳动力能否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创造非农就业机会;(2)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不是缘于发展市场经济或“入世”,而是缘自于我们制度上的弊端,应采取措施深化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3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改革应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8.
王文亮 《社科纵横》2014,(12):66-69
全面建成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关键在山区贫困农民。本文从金融扶贫的角度提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扶贫环境、发展农村融资组织、开发扶贫金融产品、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创新扶贫融资方式等措施加快山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9.
"城乡统筹"从何入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兰芳 《社会》2004,(2):38-40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城市和农村实行不同的经济社会政策。在农村采取粮食统购统销等办法,从农民那里提取了大量的“剪刀差”,使资源配置向城市、工业倾斜;同时以户籍制度为界限,对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实施不同的社会福利政策,逐步形成了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但这种城乡格局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不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这一数字不到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的三分之一;而且农民的人均税负水平远高于城镇居民,却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受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还难以实现自由流动,进城务工的农民受到歧视性政策的束缚,在就业、社保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支持;与此同时,目前的财政、金融、教育体制,也不利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城乡统筹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菊芳 《学术交流》2003,(10):103-105
城乡分割的财政政策主要表现为城乡二元的公民个人税收制度、非均衡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不合理的现行财政体制等方面。城乡分割的财政政策造成了严重后果:农民税收负担过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农村税外收费泛滥。因此,为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必须实行城乡统筹的财政政策:建立规范的城乡统一税制;向城乡提供均等化的公共产品;进一步规范完善分税制。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胡进祥 《学术交流》2004,(2):113-120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政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这意味着既不是城市统筹农村,也不是农村统筹城市,而是非城市、非农村的政府统筹。城乡关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体(对象),即包括城乡空间、城乡产业和社会进步三个层面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核心是统筹城乡社会进步。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是实现城乡机会平等,消除制度歧视成本,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2.
郭葆明 《社会工作》2009,(23):30-32
科学发展观提出后,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逐渐明晰。统筹城乡发展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市民和农民的发展纳入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之中,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制度,在城乡异质的基础上,建立二者功能协调和互补,改变城乡分割局面,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改善城乡功能和结构,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 《创新》2009,3(5):13-1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家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并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效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农民增收的需要,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应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由农民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共尽责任的多主体、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强化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机制,确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6):35-39
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亚行贷款甘肃特色农业及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作为农业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项目,探索了适宜不同条件、不同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方式以及金融的有效支持方式,总结提炼出可资借鉴推广的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对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7,(8):59-64
农旅融合的休闲农业对于促进农业转型、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有积极作用。依然存在农业、农村、农民的都市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将有助于形成城乡生态、文化交融的新型全域城市化格局。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探索都市区休闲农业发展,以期为其他相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工和协作体系的深化是促进城乡间要素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城镇作为农村和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交换的重要节点,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城乡分工体系的完善应以城镇网络为依托.当前,我国尚未形成有效的城乡分工与协作体系,城市间、城乡间产业同构率高,缺少合理的分工和专业化.城乡分工体系的完善需要在相关的政策支持下,以城镇网络为依托,加强城乡间消费性分工与合作、城乡间生产性分工与合作、深化农村内部的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瑜  王大伟 《学术交流》2007,(10):108-111
中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在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二元结构体系。这种城乡不平等的制度安排导致了农民政治自由、经济自由以及社会机会等合法权益的逐渐丧失,并最终沦为最贫困的群体。依据阿马蒂亚.森的自由是促进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的观点,结合中国农民不自由的现实表现,应从扩展农民实质自由的视角来探索农村的发展路径。为此,需要保证农民获得政治、经济、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上实质自由的实现,进而提高其可行能力,以利于实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探求》2015,(5)
金融深化理论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可以通过放开利率和汇率等金融深化衡量指标的管制,促进经济发展。此后许多学者开始着眼于这一方面研究,取得了不少实证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乡镇企业产值(纯利润)作为衡量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指标,选取农村存款规模、农村贷款规模作为衡量山西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指标,并且在已有理论和研究基础上对山西省农村金融深化与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政治文化是政府与农村、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在文化上的表现,它对我国农村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治理经历了动员参与型政治文化和初级参与型政治文化两个时期。目前,农村治理的参与型政治文化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参与型政治文化: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而言,应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消除城乡二元格局;从正式制度的角度而言,要进一步完善法制、放松管制,适应WTO的要求理顺政府与农村的财政关系,并鼓励农民参与国际竞争,鼓励农民成立各种团体,以培养其政治参与能力。同时,健全农民政治参与的相关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6,(1):61-66
当前农村环境立法中存在比重失衡、供给不足、内部冲突、效力等级低下以及制度创新不足等缺陷,使农村环境治理的法治之路颇为艰难。在农村环境立法上,我们应当采取城乡合一的环境立法模式,扩大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中的农民参与,提高农村环境立法的分量和质量,在农村环境立法中确立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制度,赋予村民委员会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为农村环境治理进而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