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星 《求是学刊》2007,34(3):65-7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推进不仅意味着东北地域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转型,同时还伴随着东北地域文化模式的转型。而东北地域文化模式中的制度性依赖、外来性促进和官本位的三个特质对东北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阻滞效应。理论上认清东北文化模式转型内在机制,加快东北文化体制改革,建构东北地域文化转型的制度推力对于我们制定东北文化战略,选择改造东北地域文化的路径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秦开凤 《唐都学刊》2013,29(3):88-92
陕西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地位独特,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中华文化复兴需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陕西文化对助推中华文化复兴具有独特优势。陕西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丰厚的历史文化构筑了中华文化的主脉,光辉的红色文化蕴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在新时期,陕西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陕西文化影响力,使文化大省变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强省,在中华文化复兴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卞敏 《阅江学刊》2011,(2):39-44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一个地域也有其特色文化。城市作为地域文化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在地域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地域文化的发展规律,从总体上说,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展开的。地域文化体现城市文化发展脉络,而城市发展在历史上形成的文化特色又积淀、留存下来,成为城市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特有的文化个性。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她的软实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谈谈北京的地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地域文化应是北京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且分为大、小两个范围。北京大地域文化包括旧石器文化、都城文化、皇家文化、士大夫文化、长城文化和京剧文化等11种。  相似文献   

5.
在东北边疆文化中,新中国拓荒文化不仅改写了历史上一向不具主流色彩的流人文化,在精神文化领域里影响了中国人十几年,而且为后世提供了双面铜板形象.作为新中国的一面旗帜,拓荒文化是那个时代狂热的理想主义最直接的表述,主宰了时代风尚.但由身份问题而衍生的新流人文化则为拓荒文化提供了另一种拓本.  相似文献   

6.
东北国企改革中的文化阻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国有企业肩负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任,对全国国企改革的成功也具有战略意义.以往以产权改革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思路的改革路径,没有完全改变东北国有企业的窘境.究其根源,是长期受地域文化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影响,东北国企人员形成了封闭而非开放、退隐而非进取、虚名而非实利的文化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东北国企进一步发展的阻滞.企业文化的转型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前两种路径的不足,化解阻滞,作为一种内部回应,成为东北国企改革成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名和地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可以反映形成该地名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北京地名与北京早期的民族接触、移民历史、思想观念、世俗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从这些方面探讨北京地名反映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漫画式笔调简要勾划了90年代西安地域文化向现代化工商业文化变迁的过渡状态,揭示了不同文化在这里相遇时的错位以及表面热烈、迷乱的氛围中文化及文化人那种暂时找不到自己也不被人深刻理解的内在孤独。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神话与中国东北诸族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古民族先后发生于长白山区域的神话 ,分别展现了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面貌。这些神话揭示了他们以中原为原初地和文化取向 ,并不断主动地融入于中原文化的心理历程和发展脉络 ,从而在文化归属上阐明了东北古族中华化的历史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10.
杨适 《浙江学刊》2002,(2):107-110
“原始文化” ,指的是以往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几个在精神智慧上影响最重大、最深远的形态由以起源的创造原型 ;它是一个显露人类精神本真的全然思想或精神的概念。通过探求原创文化来重新审视传统 ,并通过重新审视传统来再度发现原创文化的真实生命精义 ,进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现时代为重新发展人类的原创力提供可能的资源和思考 ,将是一门最具重要性的、“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学问  相似文献   

11.
陈大路  谷晓红 《学术交流》2007,(11):174-177
某特定地域衍生出来的所谓地域文化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文化多样的大国来说更是如此。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审视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地域性是对地域文化的本质审视;丰富性是对地域文化的内涵审视;亲缘性是对地域文化的情感审视;稳定性是对地域文化的价值审视;动态性是对地域文化的历史审视。把握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利于正确认识地域文化,促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阴艳 《学习与探索》2012,(9):137-140
东北电视叙事以对乡土文化的再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乡土文化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区域电视以区域文化为发展根基的今天,乡土文化成为了东北电视的必然选择。东北电视通过对民俗仪式原初意象的展现和对狂欢精神的言说,通过对东北电视文化符号——赵本山的塑造,完成了在东北电视叙事中的建构,从而实现了东北电视叙事中对乡土的归附与对人类精神乡土的想象。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人群,龙江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志向,构成了龙江地域文化的精髓。回溯历史演进过程,龙江地域文化是从纯朴自然的生存文化逐渐过渡到创业文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和突破高寒禁区精神是创业文化的丰厚底蕴和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东北文学中出现了众多的俄罗斯人形象,东北作家们对俄罗斯人形象的描摹,一方面显示了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文化对现代东北文学的深刻影响,为现代东北文学增添了几许异国风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生活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的人们所演绎的独特的社会人生景观.现代东北文学中的俄罗斯人形象反映了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战乱频仍的历史现实和多元文化杂糅、儒家文化传统薄弱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东北地域小说的生态意识是东北独特自然文化传承、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现代进程导致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凸显。梁晓声、邓刚、张抗抗、迟子建等人的创作,体现了生态意识从不自觉、无意识到自觉、有意识,直至有鲜明生态主导意识的演进过程。新时期东北地域小说生态意识的演进不仅与20世纪中国生态文学的发生、发展、繁荣相一致,更体现出鲜明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祥耘  胡德才 《社科纵横》2010,25(9):31-33
在文化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之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文化建设将为经济发展提供直接的推动力量。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面对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强力侵袭,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构筑我国文化安全的长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在提升文化软实力过程中才能与时俱进,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张静  田卫亮  王非 《社科纵横》2013,(7):101-103
近几年来,中国通过推行文化外交在软实力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过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年等文化交流形式,中国拓展了自身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体现了强大的综合国力,面对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应当继续中国特色的软实力建设,同时警惕文化霸权主义的入侵和渗透。  相似文献   

18.
江冰  曾广南 《探求》2011,(3):70-73
教育的实用性、市场化程度的愈加深,对人文教育便愈加呼唤。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人文教育,应将地域文化纳入其中,这是中国人文科学乃至于个人所必须完成一种的转化。而广东的人文教育,也必须符合“独具”广东特色的性格,方才有为。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5,(10):142-145
随着东北各方言类娱乐形式在大江南北的广泛传播,一些东北方言的表达已然成为现代生活的流行语。本文运用以安娜·威尔兹彼卡(Anna Wierzbicka)为代表的波兰语义学派所提出的文化脚本理论对东北流行语中的"必须的"进行了语义解释,意在揭示语言中所隐含的文化规约以及这一推崇背后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0.
自然环境与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三秦地理环境、经济环境等自然环境对三秦文化的生成和发展的影响,指出了三秦文化所表现出的地域特征,对于振兴和建设当今的三秦文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