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蓝  陈然 《社区》2013,(5):15-16
无需“大师”名号,甘做平民演员1992年7月16日,焦菊隐导演版《茶馆》在北京首都剧场谢幕。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一个瘦弱的身影在舞台中央向全场每个角落的观众深躬到底,并颤巍巍哽咽道:“谢谢观众的宽容!”这个人就是王利发的扮演者、时年65岁的于是之。当时他被查出偏瘫,说话已经有点口齿不清了,意识到自己状态欠佳。所以向观众真诚致敬。  相似文献   

2.
我爱读书     
古人云:“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应该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 《社区》2014,(32):12-12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  相似文献   

4.
徐相兰 《社区》2010,(23):56-57
读书伴我成长,知识改变命运。对此,我有太多的切身体会。我出生于苏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我的祖辈终日与土地为伍,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充满了困难和艰辛。记忆中我的父母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姐弟:“要好好念书呀,要勤奋呀,家里很苦,书读好了才能有出息。”等等。  相似文献   

5.
徐彦文 《社区》2011,(23):15-15
我习惯坐在窗边的沙发上,或享受春天阳光明媚的味道,或聆听冬天雪花飘落的声音,或任凭月光和灯光洒落于书面,唯有书中的文字在吸引我品味动人的情话。那一刻.我和书之间有一种心灵对话,这便是我的读书乐趣。  相似文献   

6.
我的读书观     
王春林 《社区》2017,(23):4-4
近来读书,感悟颇多。偏好怡情养心且趣味悠长的书,如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周国平的《遇见最美古词曲I》等。这类书常会被人为地归为闲书之列,看似消遣之作,然细细品来,犹能养心、安神、愉悦心灵。  相似文献   

7.
周国平 《社区》2013,(26):5-5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  相似文献   

8.
我的读书乐     
读书是件快乐的事情。因为每当我在读书的时候,我就会把烦恼忘记,而且书能带给我很多丰富的知识,能让我在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自由想象。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就是《西游记》,即使  相似文献   

9.
乔源文 《社区》2010,(29):56-56
我和老伴相继先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退休.老伴有高血压和胆结石症。而我除了有鼻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外无明显病症.两人都发挥了几年余热,直到本世纪初我发现有站不稳的现象。如不留意好像要跌跤.而且日益增多.看病验血只是血脂偏高,说不出具体病因,  相似文献   

10.
梁红岩 《社区》2013,(23):6-7
我出生在京郊一个小山村。这里风景优美,给予了我自然心灵的最初熏陶。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尚未普及,对于不甘寂寞,渴望精神生活的我来说,若能读到一本心仪的图书就是一份莫大的享受。至今记得十二岁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感觉,读到形容春天的景语“土润苔青”,不禁口舌生香。联想到自家院落中,一场雨过后,满地湿滑,墙角处苔藓绿绿的,厚厚的,墙上有铁线蕨的枝叶摇曳生姿,心里触发了神奇的通感,心驰不已,感受到文学世界的魅力。至今,枕边常放的依然是这部让我百读不厌的书。  相似文献   

11.
读书之我见     
根据知识的基本层次以及知识的获取、基本构建与创新,提出了大学生读书学习获取知识的方式,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知识掌握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历琴 《社区》2010,(23):58-58
“阳光书屋对居民开放了!”听着居民兴高采烈地相互转告着,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说起我们友谊社区的阳光书屋,我总是有些激动,有些自豪,因为它是绥芬河镇11个社区中藏书量最多的书屋。从最初的几十本,到现在的近6000本,这里面有我们社区工作者的辛苦,更有上级领导、共建单位的支持,还有捐书义工的爱心……  相似文献   

13.
王佩 《社区》2014,(26):8-8
我从小就对文字有一种着魔的热爱,这得归功于我爷爷。爷爷参加过八路军,因为识文断字,在部队里负责记账管仓库。有一天,连长要从粮库里背一袋麦子回家,让爷爷开仓放行,爷爷不肯,结果被打击报复,从部队赶回了农村。爷爷教我认字,并让我在旧报纸、废账本上写毛笔字,每到过年,还鼓励我写春联。我写得最多的是四个大字“抬头见喜”,贴到每一个需要抬头仰望的门楣上。  相似文献   

14.
读书     
刘晓利 《社区》2014,(23):4-4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听,是谁在呐喊,就是这一声声的呐喊,让无数甚想目睹颜如玉和黄金屋的人爱上了读书。  相似文献   

15.
阿忆 《社区》2008,(8):15-15
不知从何时起,养成枕上读书的习惯。每晚睡前非要在枕上看会儿书不可,哪怕是凌晨上床,也要先看上十来分钟书,方可安心入睡。因为有睡前读书的习惯,因此我的床头总是堆满了书籍,小到杂志,大到砖块厚的名著,什么都有,而且摆放得毫无规则,或者歪歪斜斜拥挤在床头柜上,或者零零散散地落在枕边。再加上看书时,我又喜欢在书上随手加上自己的看法,或是随手记下自己的评论感想之类的,因此,床头还杂乱地搁着一些纸笔,用老婆的话来说,这床实在像个狗窝。  相似文献   

16.
崔保华 《社区》2010,(17):60-60
每一天,不管是在哪里,忙完了工作,做完了家务,或是旅行途中。我总会翻出一本书,或是找出一张报纸,看着它,整个人就像是浸入了一个温润如玉的世界——这里的天,像水洗过一样透亮的蓝;这里的空气。清新得吸一口便会陶醉。随之,所有的疲倦和不适,都会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17.
毛周林 《社区》2010,(17):7-7
尽管今天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大家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然而并不能排除还是有很多人依靠读书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面的。说起读书,必然谈到读书方法、读书方式、读书习惯。许多名家也曾经写过这方面的文章:鲁迅有《看书琐记》,唐弢有《读书有感》,叶圣陶有《读书的态度》,周作人有《人厕读书》,林语堂有《读书与看书》,老舍有《读书》,  相似文献   

18.
朱小棣 《社区》2011,(17):4-4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人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19.
李贽论读书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于读书,他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不仅主张读书要有益于真性情的保持,强调读书须力求实用并要"有证验",而且认为读书必须有见识力和思维独立性,读书必须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李贽的这些思想,对于今人读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读书之乐     
漫步于天马行空,重重险阻的取经路上,畅游于侠肝义胆、英雄聚义的水泊梁山中,沉浮于儿女情长,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大观园内……书籍给予我一生的财富和无穷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