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幸福,是一个十分诱人的美好字眼,古往今来的人们无不把它作为人生目的加以追求。但对幸福的内容,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人有着各种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幸福作为一个道德范畴,是历史的产物。幸福范畴的内容和形式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形成,并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各个阶级的思想家都从本阶级的利益和实际生活条件出  相似文献   

2.
在卢梭的伦理思想中,幸福观是一个被忽视的主题。卢梭认为幸福就在我们自身,它和知识无关,也与财富地位无关,本质上是一种自由处境。人类最自由、幸福的生活是一种本性的生活,即自爱、怜悯和善的生活。只要按照人自身具有的这三种本性生活,就一定会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卢梭的幸福哲学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需要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个根本性范畴 ,它在哲学中地位的确立 ,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思想史的重大贡献。在他们看来 ,需要是比生产更为根本的范畴 ,它不仅是人的本质 ,而且是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生活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范畴,对它的系统思考要求是多学科、全方位的,但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一定的生活方式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形态下,并随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为此,本文试图从经济科学的角度,用比较分析的办法来探讨现实的生活方式问题。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是人类社会依次更替的三种经济形态。但人类社会发展迄今,尚处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奠定的格局中。可以说,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混居杂处。激烈争夺地盘的历史。商品经济是比自然经济更高一级的经济形态,它  相似文献   

5.
王欣 《兰州学刊》2011,(8):217-219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范畴化和原型范畴理论出发,探究英汉两种语言中新词的词汇化过程和词汇化程度。在新词的词汇化过程中,人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认识阶段、情感旨趣、社会文化等体验对新词的范畴化即词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在新词的语用过程中,使用范围、受众程度、使用频率(在心理词库中的提取度)、是否符合本族语中词汇的语感等,都是影响新词范畴成员等级(词汇化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薛富兴 《学术研究》2012,(7):134-140
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概念,有普遍、持久之影响。它不只体现了中华古典审美之独特个性,更在美学基础理论研究层面具普遍性阐释价值,有必要将它提升为美学范畴。作为美学史范畴,它揭示了人类美学史之基本内涵与审美意识演变史之规律;作为审美风格范畴,它据审美对象内在结构类型论审美风格,为传统美学提供了新的审美风格类型,弥补现有美学范畴之未足;作为审美文化范畴,它为我们宏观把握审美与人类文化系统之关系,完善呈现人类审美活动之现实背景与命运,提供了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对剩余价值范畴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华  刘晔 《中州学刊》2003,23(6):35-37
剩余价值的秘密是马克思发现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又是把它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经济范畴论述的。然而 ,社会发展的事实告诉人们 ,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共有范畴。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 ,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非劳动生产要素所有者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范畴,它的出现是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相对应的,是一种在以人为主导的经济形态中的新的资本形式。人力资本是内在本质与外在形式(载体)的统一。它首先表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现了以人为主导的社会生产关系中更高的资本形式,这是它本质的规定性;它的外在形式为劳动力,以劳动力为载体。这两个方面统一,不可分离,共同构成人力资本范畴的内涵。当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孕育着人力资本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形态都是由若干基本范畴构成的 ,本文对如何开展经济哲学的基本范畴研究作了探讨。认为从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出发 ,它的基本范畴研究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经济学和哲学中具有交叉性质的基本范畴 ;随着经济哲学兴超应受到重视和基本范畴 ;当代社会重大问题向经济哲学提出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0.
道德范畴是伦理学规范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它是在人类世代道德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们对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反映。社会主义道德范畴也必须如此,否则,它就起不到指导、规范和制约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实践的作用。今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等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主要范畴,即善与恶、权利与义务、良心、幸福、荣誉、节操等,已不足以很好地反映和调节现实中人们的道德行为。因此,应该把公正、诚实、守信、进取、廉洁作为社会主义道德重要范畴加以阐发,并补充到社会主义道德范畴的体系中来。一…  相似文献   

11.
赵鹏 《文史哲》2005,82(4):133-137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使用的Pradikamente和Pradikabilien这两个术语,实际上是西方传统逻辑中的“范畴”和“谓词”,它们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但在康德那里,它们的含义和相互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近代哲学中知性地位的提高及作用范围的深化。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在康德那里有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范畴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是经济法的基本范畴。法的理念是指法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立法宗旨。法的价值是指在作为主体的人与其客体的法之间,法对人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法的价值导向是以法理念为基础的,法的全部价值都渗透着或贯彻法理念。解读经济法的理念与价值,明晰其中的内涵,有益于经济法基本范畴的提炼和塑造。  相似文献   

13.
"范畴"新论     
"范畴"是人们认识掌握世界的思维形式和逻辑工具,也是人们的基本陈述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它至少具有指示、证明、分类、表述等四个基本功能.它首先是知识论层次的,又指向本体论层次,而最终落实于逻辑语言论层次.在思维的范围与适用的领域方面,"术语"、"概念"和"范畴"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窄到广、由低到高的区别;同时,三者又都是人类思维抽象的结晶.因此,三者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范畴包含着内在矛盾与能动因素,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具体到美学来说,美学是哲学的分支,某些哲学范畴是美学的理论基石或基础性范畴;同时,美学又有低于哲学层次,又属自身专有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西方学者和国内学界都在关注"中国经验",可是对于"中国经验"的性质和内涵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完全照搬西方概念来分析"中国经验"的研究方法必然导致对"中国经验"的片面理解和误解."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话语权.发展中的"中国经验"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之梦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古籍《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中记载了大量的梦,如果从出处、梦者、梦的主题、释梦等角度予以解析,可以把梦分成预示、胎梦等六种类型,由此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梦离不开韩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及其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以曹操为代表的曹氏三父子之乐府诗,是乐府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父子三人的乐府观,因各自经历的不同而各异。曹操的乐府观,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追慕王权而雅好"四品乐",二是力主"依前曲作新歌"。以魏国的"四品乐"替代东汉的"四品乐",为曹丕乐府观的核心之所在。由于"立嫡之争"的失败,远"魏曲"而近"杂曲",则成为曹植乐府观最为本质的内核。  相似文献   

17.
胡军 《阴山学刊》2005,18(6):33-36
50年代中前期的"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借助传统传奇小说的艺术表现方式,将抽象的现代阶级理论转化为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象和叙事方式,以此唤起广泛的阶级共性和共识,但由于"讲述话语的年代"深刻变化,这并不是革命文学的最终理想类型,然而却在50年代小说发展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方小年 《文史哲》2002,1(4):131-135
“半封建”与“半殖民地”两个概念均涵盖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简单地认为“半殖民地”仅指国家政治地位的变化 ,“半封建”仅指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 ,二者都是片面的。由此否认半殖民地不是社会经济形态 ,不能用以表述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的文学批评价值观从总体上可划分为"艺术化"和"社会化"两种。"艺术化"的批评价值观坚持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社会化"的批评价值观坚持文学的社会功利价值取向。文学价值是一个多元价值系统,相应的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无疑也是多元的。"文学化"批评和"泛文学化"批评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政治语境下,"共和"不止是一种政体,其话语精髓在于它对政治生活"公共性"的由衷关切,即:对于制度构架,注重"治道的多元共谋";对于社会生活,强调彰显公民美德、消除怨恨、崇尚宽容、相互协商、达成妥协,营造和谐公民文化氛围。这在"民主"已取得话语霸权的后革命时代,是真正实施"大国善治"的强力助推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